嚴(yán)格來說,武則天開創(chuàng)的武周政權(quán)是一個獨立存在的王朝,但最終還是以唐朝的一段插曲被寫進了歷史中。也就是說,武則天以及她的武周王朝只存在于690年九月至705年正月這個時間區(qū)間內(nèi),短短的十五年而已。
圣歷元年(698)三月,武則天迎回了被貶在外的廬陵王李顯。九月十五日,冊立李顯為皇太子。此舉就是向天下宣布:
武周之后,天下將會再次切換回大唐的軌道。
怎么說呢,武周王朝從建立的那一天起就存在一個致命的缺陷,就是太子的問題——
所以,天授元年(690)九月,武則天稱帝的時候,就先將這個問題避開,她對皇帝李旦的處理方案是:
以李旦為皇嗣,賜姓武氏,享受太子的待遇。
注意,李旦的標(biāo)簽是“皇嗣”,而不是“皇太子”。雖然大家都一廂情愿地認(rèn)為,女皇之后,天下還會是李旦的,但李旦并沒有得到身份的確認(rèn),變數(shù)依舊很大。
相反,武則天侄子武承嗣的職位卻是以火箭般的速度直線飆升——
......
至于武家的其他子弟,也是占據(jù)朝廷各個要害部門的節(jié)奏。這其實是武則天必然的常規(guī)操作,她肯定會將自家人倚為長城,才能睡個踏實覺。
對于武承嗣的提拔,她除了是以升官的方式給這位侄兒在自己稱帝過程中所立的功勞的分紅,更是有想將其提拔為太子的考慮。
武承嗣正是在了解了女皇的這種微妙心理之后才果斷于天授二年(691)對太子之位發(fā)起沖鋒的。具體的操作方案是,武承嗣在后方遙控,讓鳳閣舍人張嘉福組織人給女皇做思想工作。于是就有了,張嘉福指揮洛陽人王慶之組隊了一個數(shù)百人的團隊聯(lián)名給女皇上書,要求立魏王武承嗣為太子。
圖源/劇照
女皇呢,她沒有明確表態(tài),而是特意寫了張便條給王慶之出入宮廷提供了方便。
怎么說呢,這是武則天最擅長玩的手法,就是,對于一件事情,她先不立刻表態(tài),而是靜觀各方對事件的反應(yīng),以測試人心。
對,就是先讓子彈飛一會。
結(jié)果是,天命內(nèi)史李昭德不僅表示強烈反對,還提醒女皇:
同時,反對武承嗣的還有文昌右相岑長倩、納言歐陽通、地官尚書格輔元等,全是重量級人物。
武承嗣惱羞成怒,直接聯(lián)合酷吏來俊臣搞死了這幾個人。
注意,從這一刻開始,武承嗣就已經(jīng)開始叫板女皇,正式與姑姑展開了博弈。
看到侄兒這么不講武德,武則天直接指示李昭德于光政門外杖殺了王慶之。支持武承嗣的小團伙瞬間就解散各回各家了。
武承嗣當(dāng)然還沒有放棄,于是,又于天授三年(692)再一次將屠刀伸向了反對他的大臣們,這里邊有:
同平章事任知古、狄仁杰、裴行本、司農(nóng)卿裴宣禮、前文昌左丞盧獻、御史中丞魏元忠、潞州刺史李嗣......
尤其是任知古、狄仁杰、裴行本還是宰相。
這無疑是人為要在武周朝堂掀起一場地震。武則天的處理方案是,取中,在保下這些人的同時給予貶官、流放處理。
一系列事件的發(fā)生使武則天不得不靜下心來思考解決未來問題的方案,這些天,她所看到的都是:
將這些問題剖析透徹之后,武承嗣的命運就發(fā)生了劇烈的轉(zhuǎn)折,從拋物線的頂端迅速跌落——
圣歷元年(697),遷太子太保;
都是一些名譽很高,但卻不掌握實權(quán)的官職??梢?,武則天已經(jīng)在內(nèi)心中放棄了武承嗣。
在佩戴太子太保的標(biāo)簽一個月之后,武承嗣去世,年五十歲。史書記載武承嗣的死因是:
因為沒有當(dāng)上太子,郁悶而死。
這個說法肯定沒毛病,因為,九月份,廬陵王李顯就喜提太子的職位。
圖源/劇照
武則天之所以選擇李顯,其實還有兩個原因:李顯畢竟是自己的親生兒子,而武承嗣只是侄子;立李顯為太子,自己和高宗皇帝將來都能享受祭祀,而立武承嗣的話,那就不一定了。
李昭德和狄仁杰也是以這兩個點為切入口說服武則天的。
當(dāng)然,最重要的原因還是,人心在唐。就像狄仁杰所說:
是的,狄仁杰的話代表武周整個官僚系統(tǒng)的觀點,武則天不得不有所考慮。所以,女皇才會指著李顯對狄仁杰說:
人心所向,武則天只能將皇位傳給兒子。
圖源/劇照
再說,大家當(dāng)初之所以支持武則天稱帝,其實就是陪她表演一段女皇問鼎的故事而已,畢竟武則天年齡已經(jīng)大了,將來的天下還是李唐的。
這是當(dāng)時大唐官員的共識,也是武承嗣在向太子之位發(fā)起沖鋒后折戟沉沙的核心原因。
往深了說,武則天其實是敗給了已經(jīng)刻進人們大腦基因中的文化傳統(tǒng):儒家的夫為妻綱、祭祀制度等。
武則天稱帝只能是政治上的一時成功,但她卻永遠在文化這面墻上撕不開一個口子,只能繳械。
是的,整個社會還沒有給女皇成為慣例這件事提供足夠的土壤和養(yǎng)分。
至于武則天為什么會選擇李顯而放棄李旦則是因為,從長幼順序上來說,應(yīng)該立李顯,更重要的是,李旦這么多年在自己身邊活得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難免有嗔恨之心,將來肯定會報復(fù)武家,而李顯的情緒就沒有那么強烈了,立李顯可以保證武家人在自己身后的平安。
所以,這才有了李顯的回歸。
辦完了這件事,女皇的心里可算踏實了。
寫文不易,看完記得點個“贊”和“在看”。謝謝!
/
推薦閱讀:
/
點擊下方名片關(guān)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