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 名〕寶鼎香、黃姜、黃絲郁金、毛姜黃、片姜黃。
〔來 源〕為姜科姜黃屬植物姜黃Curcuma longa L.或郁金的根莖。
〔成 分〕根含姜黃素0.3%,揮發(fā)油約1~5%,其中主要成分為姜黃酮及二氫姜黃酮約50%,姜烯約20%,d-d-水芹烯約1%,桉油精約1%等。 此外, 尚含淀粉30~40%,少量的脂肪油、阿拉伯膠、果糖、葡萄糖等。
〔作 用〕
一、歷代經驗
1 .破血通經:姜黃有活血破瘀,通經止痛作用。 《唐本草》: “主心腹結積, 疰忤,下氣破血,除風熱,消癰腫。功力烈于郁金”。 《日華子本草》: “治癥瘕血塊,癰腫,通月經,治跌撲瘀血,消腫毒,止暴風痛,冷氣,下食”。 《本草綱目》: “治風痹臂痛”。
2.行氣止痛:姜黃有行氣疏肝及止痛作用。 《本草圖經》: “治氣脹及產后敗血攻心”。 《本草正義》: “除心腹氣結氣脹,冷氣食積疼痛”。 《本草述》: “治氣證痞證,脹滿喘噎,胃脘痛,腹脅肩背及臂痛,痹,疝”。
二、近代研究
1.利膽作用:50%的姜黃煎液及鹽水浸出液均有較明顯的利膽作用,其作用均能維持1~2小時。姜黃所含的姜黃素有收縮膽囊的作用,可以消除阻塞性黃疸〔1~4〕。
2.興奮子宮作用:片姜黃及色姜黃煎劑及浸劑(2%鹽酸作溶劑)對小白鼠、豚鼠離體子宮有興奮作用。對家兔子宮瘺管引起周期性收縮, 1次給藥可以持續(xù)5~6小時〔1、5〕。
3.降脂作用:姜黃乙醇提取物給高膽固醇血癥的兔口服,在三周內使其血膽固醇從266毫克%下降為36毫克%〔5〕。
4.降壓作用:姜黃醇提取液,對麻醉犬表現(xiàn)降壓作用,此作用不因注射阿托品及切斷迷走神經而受影響。如預先注射麥角流浸膏,可以使降壓作用翻轉為升壓作用(與黃連堿的翻轉作用有相似之處),醚提取成分降壓作用極弱〔6〕。
5.抑菌作用:姜黃及揮發(fā)油部分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7〕。
6.抑制病毒作用:姜黃煎劑對小白鼠體內或腦內接種病毒試驗,結果證明姜黃組較對照組動物生存時間延長〔8〕。
7.抗真菌作用:姜黃水浸劑在試管內對多種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9〕。
8.鎮(zhèn)痛作用:姜黃煎劑有鎮(zhèn)痛作用〔6〕。
〔性 味〕辛、苦,溫。歸肝、脾經。
〔功 效〕行氣止痛,破瘀通經。
〔主 治〕胸腹痞滿脹痛,脅脹疼痛、黃疸,月經不調,閉經,癥瘕血塊,肩臂痹痛,跌打損傷,癰腫。
〔臨床應用〕姜黃的作用類似于郁金,其通經之力比郁金強。
1.郁滯諸痛:姜黃可用治肝郁氣滯血瘀所致的諸種疼痛。如胃寒疼痛難忍,類似于慢性胃炎、潰瘍病等。常配伍肉桂等溫中止痛藥,方例《姜桂散》、 《姜黃散》;胸脘及脅痛,脹悶,嘔吐或有黃疸者,類似于慢性胃炎、慢性膽囊炎等??膳湮椴窈⑾愀阶?、黃連、丹參等理氣疏肝藥,方例《姜黃湯》、 《柴胡姜黃湯》。
2.經產諸?。航S常用于氣滯血瘀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等,常配伍莪術、川芎、 當歸、生地等行血調經藥,方例《姜黃散》、 《姜芩四物湯》。妊娠胎漏腹痛,下血不止,類似于先兆流產。常配伍當歸、熟地黃、艾葉等養(yǎng)血安胎藥,方例《姜黃散》;產后腹痛,惡露不盡可配沒藥,方例《姜沒散》。
3.風濕跌打:姜黃可用治風濕痹痛,特別適用于肩臂疼痛,類似于風濕性關節(jié)炎,肩關節(jié)周圍炎等。常配伍黃芪、 羌活、 當歸、桂枝等益氣血,通經止痛藥,方例《蠲痹湯》 (方見黃芪);并常用治跌打損傷,瘀血作痛,常配伍桃仁、蘇木、當歸、乳香等活血化瘀藥,方例《姜黃散》。
此外,尚可用治牙痛,多配伍細辛、白芷為末漱口,并入復方中治療癰腫瘡毒,方例《如意金黃散》。
〔用 量〕 3~10克,丸散酌減,外用適量。
〔用 法〕生用。
〔禁 忌〕血虛而無氣滯血瘀者忌服。
〔附 方〕
1.姜桂散(《本草綱目》):姜黃、肉桂。
2.姜黃散(《圣濟總錄》):姜黃、當歸、木香、臺烏。
3.姜黃湯(《現(xiàn)代實用中藥》) : 姜黃、黃連、肉桂、延胡索、郁金、茵陳。
4.柴胡姜黃湯(《本草匯言》): 柴胡、姜黃、紅花、白芥子、蘆薈。
5.姜黃散(《圣濟總錄》):姜黃、丁香、當歸、芍藥。
6.姜芩四物湯(《醫(yī)宗金鑒》) : 姜黃、黃芩、當歸、川芎、熟地黃、赤芍、牡丹皮、延胡索。
7.姜黃散(《圣惠方》): 姜黃、 當歸、熟地黃、艾葉、鹿角膠、生姜、大棗。
8.姜沒散(《普濟方》): 姜黃、 沒藥。
9.姜黃散(《傷科方書》):姜黃、桃仁、蘭葉、牡丹皮、蘇木、當歸、陳皮、牛膝、川芎、生地、肉桂、乳香、沒藥。
10.如意金黃散(《醫(yī)宗金鑒》):大黃、黃柏、姜黃、白芷、膽南星、陳皮、蒼術、厚樸、天花粉、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