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完全沒有想到,《背饃》這篇文章發(fā)出去之后,會惹起那樣的軒然大波。
我也完全沒有想到,我的這段回憶,勾起了那段歲月里走過的那么多人的回憶。就像在花生地或者土豆地里,只提起一棵秧苗,居然拉出了成串成堆的東西。從全國各地,很多有過同樣經(jīng)歷的同學、校友、朋友和讀者,紛紛電話聯(lián)系或者留言,大家的共同問詢是:《背饃》是怎么寫出來的,這么逼真!
我說,那是從記憶里自然而然流淌出來的!
真的,人生經(jīng)歷里最深刻的東西,只要記憶的閘門有一個細小的縫隙,它都會擠出來汪洋成海。背饃那段我人生中最刻骨銘心的歲月,我一直以為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屈辱,我時時刻刻地都想要忘記。但是,我沒有想到,三十多年的沉寂,它就像巖漿一樣深埋在我的心底里,猛然一下子迸發(fā)出來的時候,我卻吃驚地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融化成我人生經(jīng)歷里最為寶貴的一筆財富。那段我一直以為的屈辱,現(xiàn)在被回憶拉回到我眼前的時候,那么有溫度,那么有動力。
——我要對我人生里的背饃經(jīng)歷,真誠地說一聲“謝謝”!
它教會了我不輕易放棄,并鼓勵我在無論怎樣的艱難中都堅定走下去。
那些背饃的歲月里,我們的高中校園生活單純到了貧乏的地步:沒有游戲,沒有早戀。腦子里成天就裝著三件事兒:看書學習,吃飽肚子,穿暖身子。
所有課余的時間里,我們一個個的眼睛都像餓狼一樣貪婪地搜尋著可以填飽肚子的東西。那些卿卿我我浪漫朦朧的早戀,根本看不到一絲兒蹤跡。沒有哪個男生會溫情脈脈地向女同學暗送秋波,更沒有哪個女同學對男生莞爾一笑。我現(xiàn)在回想起來都覺得好笑,我們那時候的情形,讓現(xiàn)在的孩子們評說,如果不是榆木疙瘩,就是機器人。
是的,我們的心里都被“跳出農(nóng)門”這個念頭塞得滿滿當當?shù)?,誰還有“吃天鵝肉”的閑心思呢?——饅頭都吃不到嘴!
人生的軌跡和歷史一樣,都有著驚人的相似。生命是從一個叫作產(chǎn)房的小房子里開始的,又是在一個叫作太平間的小房子里結(jié)束的,中間的那段過程,就叫作一生。
我們沒有想到,我們的一生里,無論過去和現(xiàn)在,都在為“吃”而發(fā)愁。背饃的日子里,一直在我們心里盤旋的念頭是“什么東西能吃”、“哪里有能吃的東西”;今天,我們?yōu)槊恳活D飯都犯難,“吃什么”、“去哪兒吃”“和誰吃”。當初的我們怎么也不敢奢想今天的自己還要為吃發(fā)愁,今天的我們一想到當初為填飽肚子的心酸情形就會熱淚盈眶。
如果說《背饃》這篇文章真的有什么意旨,那就是在背饃的日子里,在背著饃走去學校的路上,我們的意志力慢慢地積淀凝結(jié),最終化成了讓我們一生都不覺得所謂的苦并不算作是苦的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和堅定不移的努力。我們學會了時時提醒自己:堅持,是唯一可以改變你目前處境的途徑。
我離家三十多里的上學之路,在自行車極其稀缺的年代里,很多時候我都是靠著兩只腳走完的。一路上,在穿過綿延無邊的秋天玉米地、春天麥地的鄉(xiāng)間小道上,我的手里都拿著《1979年中國農(nóng)村題材短篇小說選》之類的書籍,邊走邊看,路就短了許多。往往還不怎么覺得,就已經(jīng)到了學校院墻外面,或者就到了家門口。
月亮在走,太陽在來。當我們走過三十多年的歲月的時候,我們慶幸在自己人生起點的時候,有了背饃的人生經(jīng)歷。生活的清苦,和精神的富足,讓我們在人生最關(guān)鍵青春時代的那三兩步里,踏出了堅實而穩(wěn)定的步伐,我們的人生沒有走歪路,我們的人生可能平凡但真的不失精彩。
《背饃》,只是我們高中生活的記錄。我不是一個沉湎于過去的人,我只是想在這段難忘的歲月里,為自己的生活找到不氣餒、不頹廢和不放棄的理由,也為自己的堅定前行補給力量。生活給了我們艱難的起點,上帝卻為我們準備了一個幸福的終點。那段艱難的日子,是他為我們的成長精心準備的一份磨礪。
——謹以此文獻給所有有過“背饃”經(jīng)歷的朋友們!
(作者簡介:陳啟,陜西西安惠安中學教師,省詩聯(lián)協(xié)會會員。文風力求散淡,干凈。2008年,歌曲《因為有你,因為有我》(詞曲)發(fā)表于《中國音樂報》;散文《酸湯掛面》、《一件棉襖》、《吃攪團》等發(fā)表于《教師報》。詩歌《船夫之歌》、《向往北方》等發(fā)表于文學陜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