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每個圈子總有那么些行話,讓人感嘆“哇一聽就是專業(yè)的”。而圈內(nèi)人聽了就像收到接頭暗號,“一聽就是自己人”。這樣的行話,稱之為“黑話”也不為過。
古代的江湖由“三教九流”組成,這三教指的是儒、釋、道;九流又分上中下三等。這里頭,各行有各行的行話,如醫(yī)生為“濟崩公”、木匠為“甲乙生”等。這各行里的話,外人聽不懂,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江湖“黑話”。
加上我們現(xiàn)代漢字的詞義非常豐富,雖然用的還是漢語,但是一旦賦予某些詞匯、詞組或句子以特定的含義,只在圈子內(nèi)使用,具有秘密語的特點,使圈子以外的人無法理解,學會使用這些語言的人,就是自己人;要進入這樣的圈子,就得學會這些獨特的語言。
比如,今天槽妹就簡單介紹的幾個“黑話”,現(xiàn)在看似明了,但是,在它們的發(fā)展史上,卻與一個個特殊行業(yè)有著割舍不斷的淵源。
民國時期,群雄割據(jù),涌現(xiàn)出了大批軍閥和土匪,特備是在東北地區(qū),匪患更為嚴重,造成了極大的危害,為了徹底鏟除土匪,新中國成立之后,我們付出了巨大努力和犧牲,但年剿匪困難,除了受地理因素影響外,自古流傳下來的那些土匪黑話,也給剿匪造成了不小的困難。
在《林海雪原》中,楊子榮進入威虎山的途中,就出現(xiàn)過許多土匪黑語,像“蘑菇溜哪路?什么價?”“天王蓋地虎,寶塔鎮(zhèn)河妖”。當然這些都是一些基礎的土匪黑話,黑話種類之豐富,內(nèi)容之繁雜一點也不亞于外語。
例如小偷也常常使用黑話隱語交流信息,以達到保護自我的目的。為了方便聯(lián)絡,他們把掏包稱為“背殼子”、“找光陰”;小偷之間互稱“匠人”、“鉗工”;上衣兜稱“天窗”,褲兜稱“地道”,把婦女的褲兜稱“二夾皮”……
“皮子肥不肥”,意思就是錢多不多。偷夜間坐車睡覺的旅客叫“扣死倒”,偷行李物品的叫“滾大個”。出了名的賊稱作“響了萬”,名聲臭的叫“萬念”;不說自己真實姓名的稱“里腥萬”,更名改姓叫“擰了萬”。
黑話由于地域和群體的不同,有很大的差異。北方黑話,多出自白山黑水的英雄好漢之口,以東北話為基礎;于江南道上吃綠林飯的,黑話多從港澳臺傳人,以粵語為基礎,自然不同。
如東北土匪大量的黑話:瓢把子——首領;點子扎手——對手厲害;扯呼——撤退;風緊,扯呼——情況不妙,大伙快溜吧……
不難看出,有很多黑話到如今倒成了一種“白話”,大多數(shù)人也都理解了背后的指代。例如前些年我們會將一些名人稱為“大腕”,這其實就是黑話的演變。
“大腕”,又寫作“大萬”,本字應是“大蔓”?!奥痹诮鐣杏弥感帐希前研帐纤鶚酥镜淖谧咫[喻為枝蔓。舊時江湖上有種規(guī)矩,相逢時要用隱語行話盤道和報蔓。
不過呢,咱這也是班門弄斧了,還想了解更多的古代“黑話”嗎?
進直播間和大佬們學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