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詩仙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對古蜀國先民的致敬,何其有氣勢“爾來四萬八千歲”!這當然是夸張的藝術表達,而根據(jù)考古學發(fā)現(xiàn),作為古蜀文明代表的三星堆文明,據(jù)推斷時間大致在夏代晚期——西周初期這一時間段內,距今4800年——3100年左右(相當于公元前2800年——公元前1100年)。
一、三星堆的發(fā)現(xiàn)
三星堆遺址于1920年代在四川省廣漢市南興鎮(zhèn)被發(fā)現(xiàn),1929年以來多次進行了考古發(fā)掘。其中1980年至1981年的集中發(fā)掘,獲得豐富的資料,發(fā)現(xiàn)房屋基址18座、灰坑3個、墓葬4座、玉石器110多件、陶器70多件及10萬多件陶片。1986年,又相繼發(fā)現(xiàn)的兩個“祭祀坑”和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發(fā)掘并確認的三星堆古城址的東、西、南三面城墻。
二、神奇的出土文物
三星堆出土大量的珍貴文物。最神奇的當屬青銅造像,包括著名的“千里眼、順風耳”造型,體型龐大、眼球突出眼眶、雙耳夸張似獸耳、大嘴亦闊至耳根,有的唇吻呈現(xiàn)三重嘴角上翹的微笑狀。最大的一件通高65厘米、寬138厘米,圓柱形眼珠突出眼眶達16.5厘米。另一件鼻梁上方鑲嵌有高達66厘米的裝飾物,既像通天的卷云紋,又像長有羽飾翹尾卷角勢欲騰飛的夔龍狀。
而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青銅神樹,是一件絕無僅有極其奇妙的器物。青銅神樹分為3層,樹枝上共棲息著9只神鳥,符合“九日居下枝”的寫照。神樹頂部在出土時已斷裂,推測可能有象征“一日居上枝”的一只神鳥,甚至還有一條尾在上頭朝下纏繞在神樹上的神龍。
三、確實有諸多謎團有待研究
近日,三星堆博物館對近三十年來關于出圖青銅器的研究進展進行了總結,在三星堆青銅器礦源、產(chǎn)地、化學成分、制作工藝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進行了展示。
比如青銅器的礦物來源,有人通過研究認為可能來自長江中下游、鑄成銅錠以后運往三星堆;但也有人研究認為來自成都附近的玉壘山地區(qū)。而青銅器產(chǎn)地,則相對統(tǒng)一,都認為就是在三星堆進行生產(chǎn)的。比如制作工藝,研究認為三星堆的青銅器工藝,使用了多種工藝,遠遠領先于同期的中原地區(qū),具有開創(chuàng)性。
三星堆考古發(fā)掘和研究,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果、結論,三星堆的文明時代也大致推斷出來了。但還有很多謎團需要進一步深入去研究。試想一下,如果三星堆青銅器的礦物材料來源如果是長江中游,那運輸方式是什么?水運還是陸運?如果三星堆鑄銅技術遠遠領先比同時期中原地區(qū),那么青銅武器也是最先進的,可是那為什么沒有產(chǎn)生,從巴蜀向中原或者是長江中下游的擴張行為呢?這些問題都值得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