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Dior時裝宣布被收購,并入LVMH集團,與Dior化妝品團圓。
很突然,28日,Dior又官方宣布,中國女明星Angelababy(楊穎)成為“Dior迪奧中國區(qū)品牌大使”。
既然是在合并后宣布的,根據Dior的措辭,Angelababy服務的應該是Dior的全線產品,包括化妝品,也包括時裝。
/////
Dior這條微博一經發(fā)出,幾小時內就出現了數萬條評論,打破了品牌官微以往幾十條、幾百條評論的,不算熱鬧的局面。
不少留言來自Angelababy的粉絲,她們?yōu)榕枷衲孟麓笃放坪霞s歡欣鼓舞。
可以想象,未來Angelababy會穿戴著Dior不斷出席各種場合,這一切資訊都將快速被她的粉絲捕捉到,不斷發(fā)酵。
然而爭議的聲音一樣大。
人們詫異,為什么這個人選不是一直和Dior往來密切,氣質貼合的劉亦菲;也驚訝于一個做高級定制的貴族品牌也走上了娛樂明星代言這條路。
不過給品牌壓力最大的是圍繞Angelababy的諸多爭議,以及缺乏作品,演技乏善可陳的問題。
要知道,在國際上代言Dior可是查理斯·塞隆、娜塔麗·波特曼這樣,奧斯卡影后級別的人物(影后甚至也只能代言Dior的化妝品)。
劉亦菲當年被宣布代言Dior化妝品的花蜜系列,已經是中國女明星一個重大的突破了。
我們看看和Dior特別相似的品牌Chanel,以往的“大使”,范圍都沒有鋪得這么開。
Chanel請劉詩詩做彩妝形象大使,腕表請的是劉雯、陳偉霆和白百何,而周迅是Chanel是“中國區(qū)形象大使”,頭銜文字考究,都非常克制。
你也許還記得,Chanel多年前曾經邀請李玟作為大使,在中國香港激起了名媛貴婦群體的不滿,她們認為李玟過于性感奔放的形象,有損Chanel給她們的美好感覺。Chanel與李玟的關系就這樣漸漸淡化了。
Dior和Chanel,產品線都很長,同一品牌下產品價格相差極大。她們都既有服務于金字塔尖群體的高級定制,也有幾百塊錢就能擁有一支的唇膏。
所以這個品牌究竟是要按照奢侈品的規(guī)矩——做格調,還是要像歐萊雅、寶潔這樣偏大眾化的公司那樣要熱度、要流量?
/////
高級定制時裝,可能是Dior整個產品線中,最“奢侈”的部分了。
我們知道有個高級定制品牌叫Christian Lacroix,金融危機期間申請了破產保護,還有一個你可能熟悉的高級定制品牌叫Valentino,也曾岌岌可危,直到被中東皇室收購。
當然,今天還有巴黎高定周,很多高級定制品牌保持著生命力。但總的來說,她們在財務上,不能算表現得很好,也就是賺錢比較困難。守在中東皇室、頂級富豪的圈子里,規(guī)模不會很大。
行業(yè)規(guī)律如此,如果Dior指望高級定制賺錢,恐怕是太辛苦。所以,Dior想必是做了艱難的權衡,認為重點還是在更大眾化一點的成衣、兩三萬的手袋、化妝品上面。所以她們要找Angelababy合作。
畢竟,Angelababy有8000多萬微博粉絲,這或許也正是Dior放棄老朋友劉亦菲,選擇前者的原因。劉亦菲微博粉絲5000多萬,其他數據也明顯要小一點。
/////
一些老派的奢侈品用戶,常常批評品牌,只在乎合作伙伴的粉絲數量,而不看她們的專業(yè)能力、作品、人品。
其實這不是中國獨有的現象,品牌在歐洲美國也一樣,都喜歡找社交媒體上粉絲多的明星、名模合作,有的時候,品牌創(chuàng)意總監(jiān)也豁出去自己做網紅。
從高級定制出身的Balmain,到新生代品牌Tom Ford和Alexander Wang,品牌都很努力地積累設計師在社交媒體上的粉絲。
有時候,就因為崇拜設計師,因為他們太帥、太性感,顧客(粉絲)就愿意買單。
再看超模們的夢想——維秘大秀,往年一個超模要奮斗多年才能走上那個夢幻般的T臺,而最近幾年,維秘挑模特,也是打開Instagram數粉絲。
Gigi Hadid和Bella Hadid,這對話題姐妹,似乎過于輕松、過快地成了維秘天使。
品牌找流量大的明星合作,是營銷技巧的一種,本無可厚非。社交媒體在全球能量的爆發(fā),史無前例、沒有人可以預測去向,品牌CEO恐怕也是一種茫然、焦慮的狀態(tài)。
萬一社交媒體是個機會,而你沒有抓住,品牌從此沉淪?最近三五年的局面已經比較清晰了,抓住社交媒體可以讓一個新品牌快速躥紅,也可以讓一個老字號重新煥發(fā)生機(比如YSL)。
如果你是品牌CEO,你會坐視這一切不為所動嗎?
可以說,對于大眾化的時尚品牌,找明星代言可以毫不猶豫,如果價錢不是太離譜,明星越紅,自然是越好。
/////
Dior與Angelababy合作是商業(yè)上的理性考量,唯一的問題,就是Dior VIP們的感受,那些希望Dior保持奢侈品格調的顧客們。
奢侈品這個概念沒有權威的定義,大概是“少數人才能擁有”的意思。這樣的人,應該是特別富有,也是在某些方面特別優(yōu)秀的聰明人,或者,是繼承大量財富的老錢后代,從小品味不凡。
這樣的人,不喜歡跟風,不會盲目跟著明星買東西,作為貴族后代,她們驕傲的內心是不把娛樂明星放在眼里的。
特別是頂級腕表、珠寶這種真正的硬奢品,她們可能請明星代言入門級的產品,比如楊冪代言伯爵Possession,卡地亞請鹿晗代言釘子系列等,全線代言是極少的。
另一個作風極端的品牌是愛馬仕,他們從來不找明星拍廣告,代言就更不可能了,目前還沒有太大的改變跡象。
Dior不會不懂得這些道理,然而還是做出了與Angelababy簽約的決定,有得有失。
如果你不是Angelababy的粉絲,卻是Dior的愛好者,你可能會很不開心。批評決策者是容易的,但過去幾年奢侈品生意的難做,你是沒經歷過。
Dior選擇強化偏大眾客群,不惜冒讓VIP失望的風險,說到底,還是老板阿諾的決定。
在第一季度,LVMH集團全品類兩位數增長的情況下,這位奢侈品大鱷一點都沒有放松,公開場合仍然表達了如履薄冰的心情。
某些內行可能會告訴你,這與阿諾的出身有關系。他本人就是個做房地產起家的新錢,他不會有老派貴族的偶像包袱,而是更精于把生意做大,賺錢第一。
不如回顧一下,幾年前阿諾向愛馬仕發(fā)起偷襲,結果激起愛馬仕家族成員的強烈反抗。
他們開會,原本都不相往來的股東們團結起來,不賣股份給阿諾,還不是因為擔心他把愛馬仕也時尚化,大眾化,格調搞差嗎?
愛馬仕抵御住了,而Dior終究成為了一頭現金奶牛。我們仍然不認為Angelababy的代言會摧毀Dior的格調,理性務實的阿諾不沉迷于做貴族,但也不會糟蹋一個如此好的品牌。
這是全行業(yè)面臨的選擇,時代變了,端著架子其實不過是守在舒適區(qū)而已。社交媒體變幻莫測,用起來,或許會搞砸,但“不改變”的危險是不是也很大?
今日頭條、界面新聞、虎嗅網、知乎專欄、新浪微博、搜狐時尚、網易時尚 同步更新
回復“群”,了解如何加入讀者群
點擊以下標題,就能看到這篇文章了
愛馬仕潛規(guī)則:先在店里花10萬,才有資格買鉑金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