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來電了解《文化三經(jīng)》與新故鄉(xiāng)的關系,這是一個大問題,非其“始作俑者”孝全回復不可。我僅就自己的收獲,談一點自己對二者的觀感。
總體而言,《文化三經(jīng)》是一套方法論,新故鄉(xiāng)是這個方法論的一個應用探索。
《文化三經(jīng)》試圖找出“文”或者“文化”的密碼,找一個人成長的密碼,即成長的源頭,成長的過程,成長目的地的密碼。從一個人到一群人,即從個人到組織。
新故鄉(xiāng)本質(zhì)上是故鄉(xiāng),故鄉(xiāng)本質(zhì)上不是一塊地方,而是一群人,是一群動態(tài)成長的人,是我們離開以后還依然存在著一群人。如何幫助他們,是我們的責任,也是使命。新故鄉(xiāng)提供了一條可行的思路。
一些人、一些事,以及若干次鄉(xiāng)村旅程影響了孝全的觀念,再次觸動了他深藏于心的家國情懷,他覺得應該用自己的方法為故鄉(xiāng)做點事情,這就是新故鄉(xiāng)運動,所用的方法是《文化三經(jīng)》。《文化三經(jīng)》的應用在企業(yè)是成功的,廈門煙廠、杭州移動、奇瑞汽車……,相信在更加廣闊的農(nóng)村市場,也應該有用。
以價值為例。找價值,是一個人活著的意義,是一個組織存在的意義。幫別人或幫某一群人乃至幫助我們這個國家以至天下人,道理相通,過程一樣,目的相同。所謂“化”就是一個過程,如果成長是一個故事,故事的和源頭和結(jié)尾,結(jié)果都是指向價值。
大多數(shù)人在到了一定年齡后就感覺“道理都懂,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主要原因就是那些道理都是別人的道理,如何變成自己的是一個問題,《文化三經(jīng)》提供了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法。比如化之“八段”,升意“八法”。
需求就是動機,是人成長,事業(yè)起步,組織發(fā)展的核心動力?!段幕?jīng)》認為初期自然而然的是輸入型需求;滿足了一定要輸出;最高階段一定是輸入輸出交互式的才成形成幾乎所有的良性關系。人與人之間如此;企業(yè)發(fā)展如此;國家前途命運也是如此。故鄉(xiāng)發(fā)展成新故鄉(xiāng),核心就是解決需求問題,比如,到底是誰的需求?
大多數(shù)人遇到的問題多數(shù)是認知出了問題,系統(tǒng)思維是解決認知問題的核心方法。所謂系統(tǒng)思維就是“六問”,即“5+1”,問價值,問淵源、問內(nèi)容、問關系、問規(guī)律,問趨勢。尤其對于高效率學習非常有幫助。何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需求讓成長有了動機,動機實現(xiàn)需要能力加持,能力維持需要規(guī)矩幫助,規(guī)矩傳播需要藝術(shù),時空對話,美到極致。
對于農(nóng)村出來的我們,“知識改變命運”是結(jié)果。為什么知識改變命運?《文化三經(jīng)》說,命運取決于結(jié)果,結(jié)果取決于行為,行為取決于觀念,觀念取決于思維,思維取決于意識,而意識,就是信息因為對我們有用而被我們記住了。于是,我們有了學習的動力,也有了自己改變的命運?;诖?,對外通透了叫智,對自己明了叫慧,智慧人生有了可能,真理隱約可見,信仰有了根基也有了目標。
為什么焦慮了?抑郁了?外格局不大,內(nèi)心胸太小。大多數(shù)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么,得到了也不知道滿足;缺失了也不知道如何彌補。偶然的讀書算是一種解決渠道,其它呢?《文化三經(jīng)》說,滿足自己三條道:別人給,自己給,自然給,豁然開朗。
情郁于中發(fā)之于外,從呼吸到情緒,從情緒到感受,從感受到情感,從情感到意念,從意念到精神。從原始帶來的根本動能,激勵我們持續(xù)前行。
比如情感里日常所見的怨恨、怨懟、怨天尤人。怨和謝是一體兩面,若黒與白,共生。從心出發(fā),多受欲望、利益、意識干擾。精進則可以變成感受,一閃而過;糾結(jié)則可能成為執(zhí)念,萬劫不復。黑暗的解法是光明,怨恨的解法是感謝。《論語》二十次提到怨,如“以直報怨”“放于利而行,多怨”“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可以無怨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等等,大概如此。怨天尤人,抑郁寡歡;謝天謝地,如沐春風。
年近半百,我們自以為過的不錯了,其實卑微的可以忽略不計。試想100年過去后,除了我們的子女偶爾會指著相冊里的陌生照片問問這是誰,誰還會記住你?我們能留下一點什么嗎?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是什么?“小道雖有可觀,致遠恐泥”,這兩年我一直在尋找更大的目標,也許故鄉(xiāng)就是,一片廣闊天地,大有可為。這就是所謂的格局。那格局如何破?《文化三經(jīng)》認為,要解決好得失問題,即:先失后得;多失少得。
“狠斗私字一閃念”是方法,但為什么?從小我到大我,從自己到別人,從一個人到一群人,從一群人到天下,核心就要解決“公和私”的問題?!抖Y記·大學》八條目“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理與此同;張載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殊途同歸?!段幕?jīng)》基于此提出實現(xiàn)“私理”變“公理”的方法,是找到共同的事實、找到共同的道理,基于此“共同富?!辈挪粫且痪滹h在空中的或文獻里的理想。
粗淺理解,拋磚引玉。但對《文化三經(jīng)》以及新故鄉(xiāng),參與其中,樂在其中,義無反顧。
孫義
2021.5.25·金陵浦園
預告:
下一期,請看劉孝全寫的《開山者說》。
文中,他細說了新故鄉(xiāng)、文化三經(jīng)的來龍去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