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全稱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種世界性疾病,發(fā)展中國家發(fā)病率高。乙肝的特點為起病較緩,以亞急性及慢性較常見。無黃疸型HBsAg持續(xù)陽性者易慢性化,本病主要通過血液、母嬰和性接觸進行傳播。乙肝疫苗的應(yīng)用是預(yù)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的根本措施。一旦患了此病,不妨采用如下偏方配合治療。
1.云芝粉
組成及用法:云芝l000克。將干云芝微烘后,研成細末,裝入密封防潮的瓶中,備用。每日2次,每次15克,用蜂蜜水送服。
評注:本食療方對肝脾不調(diào)型病毒性肝炎即胸脅脹滿、食欲不振、大便泄瀉、惡心嘔吐尤為適宜。
2.香附陳皮茯苓茶
組成及用法:炒香附10克,陳皮10克,茯苓30克,山楂20克,紅糖20克。將陳皮、茯苓洗凈后,曬干或烘干,切碎,研成細末,備用。炒香附、山楂洗凈,切成片,放入紗布袋中,扎口,放入砂鍋,加水浸泡片刻,先用大火煮沸。調(diào)入陳皮、茯苓粉末,攪和均勻,改用小火煨煮30分鐘,取出藥袋,調(diào)入紅糖,小火煨煮至沸即成。早晚2次分服,代茶,頻頻飲用。
評注:本食療方對肝脾不調(diào)型病毒性肝炎即胸脅脹滿、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大便泄瀉尤為適宜。
3.乙肝偏方
組成及用法:半枝蓮、茵陳、淫羊藿各30克,虎杖24克,土茯苓、當歸各20克,柴胡、牡丹皮各12克,枳殼、竹茹各15克,甘草6克,雞內(nèi)金9克,黃芪40克,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連服30劑為1個療程。
評注:本方益氣活血、解毒護肝、清熱利濕,用于乙肝慢性期。
4.疏肝解毒湯
組成及用法:柴胡、白芍、當歸、白術(shù)、茯苓、板藍根、大青葉、五味子各15克,甘草10克,丹參30克。每日1劑,水煎約2小時,煎汁約200毫升,分2次服,連服30劑為1個療程。
評注:本方疏肝健脾、解毒降酶,適用于乙肝表面抗原陽性者。每個療程后復(fù)查肝功能、HBSAg,3次復(fù)查仍陽性者無效,應(yīng)另用他方。
5.三草湯
組成及用法:雞骨草、百葉草、夏枯草各10克。每天1劑,每劑煮2次。上午、晚上各服1次。
評注:該方配方簡單,效果良好,可試吃1個月后做HBV-DNA檢查,以驗證療效。
6.抗乙肝大三陽的中藥方
組成及用法:白花蛇舌草30克,茵陳20克,丹參20克,佛手15克,蠶沙(蠶屎)20克,虎杖20克,連翹30克,太子參15克,茯苓30克,陳皮15克,甘草6克,貫眾10克。每天1劑,水煎分2次服完,飯后溫服。伴有厭食油膩者加薏苡仁30克,白術(shù)15克;腹脹加青皮20克,枳殼15克;便秘加生地黃30克,麻仁15克;經(jīng)常腹瀉加白術(shù)30克,石榴皮15克;脅肋隱痛加元胡15克,五靈脂15克;乏力加黃芪20克,黨參15克;口干欲飲加天冬、麥冬各20克;轉(zhuǎn)氨酶升高加垂盆草40克,田基黃20克。水煎服,每天1劑,飯后服藥。
評注:本方清熱解毒、疏肝健脾、扶正護肝,主治乙肝大三陽。
7.雞蛋白糖
組成及用法:早上用兩個家雞蛋,加上白糖,攪拌均勻,然后加熱開水沖(最好是剛剛煮開的,不要用重復(fù)再煮的開水,也不要用沒多熱的開水,禁止把雞蛋去煮,一定要沖才行)好后趁熱服用。
評注:本方以清熱活血排毒、清肝保肝、增強抗體為主,方法簡單,可以使用。
8.解毒護肝湯
組成及用法:虎杖15~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蚤休15克,苦味葉下珠15克,板藍根15克,露蜂房5克,赤芍15克,丹參30克,生黃芪30克,制首烏15克,巴戟天15克。加水適量,煎煮30分鐘后溫服。
評注:本方源于《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02年第9期,作者:楊運高。主要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療,適用于兩對半大三陽、HBV-DNA陽性、轉(zhuǎn)氨酶異?;颊?。特點是減輕肝細胞損傷,改善肝細胞供氧,促進其恢復(fù),體現(xiàn)了作者所主張的“肝病以通為用”的學(xué)術(shù)觀點。因此,本方具有標本兼治、抗病毒、調(diào)整人體免疫功能的作用。
9.蘇子油母雞
組成及用法:兩年以上的老母雞1只,加2兩蘇子油,在鍋里蒸熟,3天吃完,連吃3只。之后隔10天再吃第2劑,共吃3劑。
評注:此方有益無害,只是吃多了會有些膩而已。蘇子是一種北方常見的油料植物,黑色,比芝麻大,并且更圓,顏色與芝麻差不多。蘇子油如果買不到的話,用蘇子來代替也行。
乙肝是慢性病,纏綿難愈,有幾個問題必須注意:一要定期檢查;二要注重藥物選擇,合理用藥;三要合理調(diào)理飲食;四要注意體育鍛煉,作息規(guī)律;五要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楊承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