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漢武帝最喜愛的將軍,他的人生只有短短24年,卻創(chuàng)造了中國戰(zhàn)爭史上最壯麗的詩篇;他出戰(zhàn)即巔峰,卻宛若一顆流星,劃過夜空后令無數(shù)文人墨客扼腕嘆息;他就是漢武帝時期的帝國雙璧之一:名將霍去病。
霍去病是衛(wèi)青的外甥,平陽縣小吏霍仲孺與平陽侯府的一個奴婢衛(wèi)少兒的私生子。建元二年,衛(wèi)少兒的妹妹衛(wèi)子夫得到了漢武帝劉徹的寵幸,衛(wèi)青也由于擅長騎射也得到了漢武帝的賞識,從此衛(wèi)家進入了漢朝的上流社會,年少時的霍去病由此受到漢武帝的欣賞,做了漢武帝的近臣侍中,漢武帝甚至親自傳授其《孫子兵法》一書。
元朔六年,衛(wèi)青率十萬騎兵從定襄出塞,戰(zhàn)匈奴于漠南,17歲的霍去病被封為驃姚校尉,他在衛(wèi)青與匈奴主力周旋之時,親率八百騎兵出擊,狂奔百里直搗匈奴王庭,斬獲兩千余人,斬殺了匈奴單于的許多高級官員,并俘虜了單于的叔父,功勞冠絕全軍,漢武帝封其為冠軍侯,并且想給他修建一座大府邸,然而霍去病卻拒絕了,并說出了那句流傳千古的名言:“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元狩二年,霍去病被封為驃騎將軍,于春夏兩次出擊匈奴河西地區(qū)的休屠王和渾邪王所部,在春季的戰(zhàn)役中,霍去病率一萬騎兵從隴西出發(fā),越過焉支山,急行軍上千里,在皋蘭山下重創(chuàng)匈奴,俘獲了匈奴用于祭天的金人,并殲滅九千余人。在夏季的戰(zhàn)役中,原定的計劃是霍去病與公孫敖會合,但是公孫敖迷路未能會合,于是霍去病像一把利刃一樣孤軍深入,殲滅三萬余人,并俘獲了匈奴五王,單于閼氏等人。
同年秋季,渾邪王殺掉休屠王,并率領(lǐng)兩部人馬四萬余降漢,霍去病奉命受降,但是匈奴內(nèi)部本身人心不定,在受降的關(guān)鍵時刻,一部分人突然變亂,在這緊急時刻,霍去病率部下殺入匈奴軍中斬殺叛亂者。
從此,漢朝基本掌控了河西地區(qū),為漢朝版圖和絲綢之路的暢通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而匈奴基本失去了對西域各國的影響力,匈奴唯一一首流傳下來的歌謠便是為此“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安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元狩四年,漢武帝決心徹底蕩平匈奴的威脅,于是傾國之力,命霍去病和衛(wèi)青深入漠北去找匈奴主力決戰(zhàn),兩人各率十萬人馬分別出代郡和定襄?;羧ゲ÷受姳鄙蟽汕Ф嗬?,與匈奴左賢王部交戰(zhàn),斬殺俘獲七萬余人,追殺至狼居胥山,并在匈奴圣地狼居胥山舉行了祭天儀式,兵鋒所到之處所向披靡,直指北海(今俄羅斯貝加爾湖)。
此戰(zhàn)之后,匈奴遠遁漠北,再也沒有與漢朝的一戰(zhàn)之力,大漢北部迎來了難得的安寧。勝利之后,霍去病加封驃騎將軍大司馬,與衛(wèi)青官階相同,榮寵日盛。元狩六年,霍去病卻突然去世。
為了紀念他的戰(zhàn)功,漢武帝為其修建了大型的陵墓,并修成了祁連山的樣子,以此來紀念這位戰(zhàn)功赫赫的將軍,并賜景桓侯。據(jù)《逸周書.謚法解》注:德行可仰曰景,克敵服遠曰桓。漢武帝對于霍去病的評價之高。
霍去病的死亡也算是一件迷案,唯一一次提到霍去病死因的是他的弟弟霍光,他曾經(jīng)上書說“臣兄驃騎將軍從軍有功,病死,賜謚景桓侯,絕無后”,也許解釋了霍去病是病死的,也許是因為常年征戰(zhàn)的勞累,也許是因為受傷復發(fā)。
不管怎樣,一個時代結(jié)束了。霍去病去世之后,衛(wèi)青年邁,大漢再也沒有能戰(zhàn)的將領(lǐng),漢武帝后期重用過李夫人的弟弟李廣利,但是李廣利并沒有什么軍事才能,而且最后還投降了匈奴。
霍去病和漢朝其他將軍帶兵方式完全不同,霍去病從不和士兵同甘共苦,霍去病出塞時,漢武帝曾讓宮中專門給他做了打仗時的食物,入塞時這些食物還沒吃完,但是卻扔掉了,而士兵面有饑色。霍去病認為為將者只要做到賞罰分明,并不一定要和士兵同甘共苦,這點與李廣衛(wèi)青等人截然相反。
霍去病善用大規(guī)模騎兵突襲,這樣的軍事思想與漢武帝不謀而合,以往漢朝都是用步兵對騎兵,這樣很容易被動挨打,然而霍去病可以運用騎兵大規(guī)模迂回包抄,并取食于敵,這樣高機動性的軍事打擊即使是匈奴也承受不住。
霍去病用人還從不分匈奴人和漢人,只要對他有用的就會用人不疑,他手下曾有高不識,趙信等匈奴人,這些人在霍去病軍中都是中高層將領(lǐng),這點對于霍去病縱橫沙漠卻從不迷路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霍去病帶領(lǐng)的漢家軍隊,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農(nóng)耕民族對游牧民族的徹底勝利,飲馬瀚海,封狼居胥,胡無人,漢道昌,從此河西走廊成為中華民族版圖的一部分,男兒一生在世,便當如冠軍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