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定律被認為說透了“窮人越窮,富人越富”的原因,反映了一個普遍的社會現(xiàn)象——贏家通吃,領悟了,或許能改變你的命運,終身受益!
很多人或許已經(jīng)猜到了,是的,它就是大名鼎鼎的“馬太效應”。在現(xiàn)實社會中,強者恒強,弱者愈弱,贏家通吃,這是始終存在的一種社會現(xiàn)象和生存法則。1968年,美國著名的社會學家羅伯特·莫頓首次將“窮人越窮,富人越富”的現(xiàn)象歸因為“馬太效應”。
莫頓認為,任何個體、群體乃至地區(qū),一旦在某一個方面獲得成功和進步,進而就會產(chǎn)生一種積累性優(yōu)勢,就會有更多的機會獲取更大的成功和進步,在財富上也是如此,這是導致“窮人越窮,富人越富”的根本原因,其背后反映的是“贏家通吃”這個普遍的社會現(xiàn)象。
“馬太效應”的提出,來源于《新約·馬太福音》中的一個小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位國王即將出門遠行,臨行前,他給他的三個仆人每人一錠銀子,然后叮囑他們說:“這些銀子,你們可以當作賺錢的本錢,等到我回來時,你們就帶著自己賺到的錢來見我,到時我會給你們獎賞?!?/span>
過了一段時間后,國王回來了,三個仆人如約前來見面。國王的第一個仆人說:“陛下,你所給我的那一錠銀子,我通過做生意,賺到了整整10錠銀子。”國王聽了很高興,將10座城池賞給了第一個仆人。
第二個仆人說:“陛下,你給我的那一錠銀子,我通過投資,賺到了5錠?!眹跻埠荛_心,賞給他5座城池。
到了第三個仆人,他說:“陛下,你給我的那一錠銀子,我擔心丟失和被人偷走,所以我一直完整無缺地保存著,從沒有拿出來使用?!?/span>
國王聽到這,十分生氣,拿過第三個仆人的那錠銀子,直接賞給了第一個仆人,說道:“凡是少的,就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凡是多的,還要給他更多,讓他多多益善。”
“馬太效應”所反應的“贏家通吃”現(xiàn)象在社會中普遍存在,了解這種現(xiàn)象,也有助于了解這條定律是如何說透“窮人越窮,富人越富”的。
以一個班級為例:在同一個班級里,那些學習好的學生,老師就會認為他們在其他方面也是優(yōu)秀的,并會有意無意地對他們抱以很大的期望,于是,在老師的這種正面激勵下,好學生的表現(xiàn)會越來越好,至于那些學習成績差、比較不聽話的學生,就會受到老師有意無意的冷落以及同學們的孤立。
再以職場為例:在職場,那些在工作上取得一定成就、獲得獎勵和鼓勵的員工,工作積極性會得到很大程度地提高,工作業(yè)績會越來越好。至于那些表現(xiàn)一般的員工,在被冷落后,也就會逐漸變得消極,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到最后,成為可有可無的存在。
之所以越來越多的人相信“馬太效應”所說的“窮人越窮,富人越富”,相信致富是富人的游戲,原因也在于此。不過,如果從這種消極的角度來理解“馬太效應”,那對窮人而言,無疑是很可悲的。作為窮人,應該認識到,沒有永遠的窮人,也沒有永遠的富人,你能成為怎樣的人,關鍵還在于你自己,在于你想不想拼搏,想不想學習,想的話,你就能延緩窮人越窮的步伐,甚至有機會實現(xiàn)財富的逆襲。
有人曾經(jīng)說:“人們往往容易把窮與富的原因歸結(jié)于命運、運氣,其實,主要還是因為愿望的大小、高度、深度、熱度的差別而造成的?!被蛟S,你覺得這太過雞湯,但事實上,這正體現(xiàn)了心態(tài)和思維的重要性,要做富人,你就要有強烈的致富愿望,并不知不覺地將它滲透到你的潛意識里去,落實到你的行動中去。因為從積極的方面來理解“馬太效應”:一個人只要足夠努力,讓自己逐漸變強、變富,就會在變強、變富的過程中受到鼓舞,從而越來越強、越來越富。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