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1〕: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2〕。曷之用?二簋可用享〔3〕。
【注釋】
〔1〕損:卦名,下兌(?)上艮(?),象征“減損”。案,“損”謂“減損”,其義主于“損下益上”?!夺屛摹罚骸皳p,省減之義也?!薄墩x》:“損者,減損之名。此卦明損下益上,故謂之'損’?!?/p>
〔2〕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這幾句極力說明“減損”之道的吉祥、無害、可正、可行,其中強調(diào)以“孚信”為前提。《來氏易注》:“凡曰'損’,本拂人情之事,或過、或不及、或不當(dāng)其時,皆非合正理而有孚也;非'有孚’,則不吉、有咎,非可貞之道、不能攸往矣。惟'有孚’,則'元吉’也、'無咎’也、'可貞’也、'利有攸往’也,有是四善矣。”
〔3〕曷之用?二簋可用享:曷,疑問代詞,猶“何”?!瓣轮谩奔础昂嗡鶠橛谩钡囊馑?。二簋,喻微薄之物,與《坎》六四“簋貳”之義同(參閱該爻譯注);享,奉獻(xiàn),泛指貢物給尊者或獻(xiàn)祭于神靈之事。這兩句以設(shè)問的形式,說明“損”之道惟在心誠,不必?fù)p其過甚而務(wù)以豐物益上;故擬“二簋用享”為喻,言當(dāng)損之時,只要心存孚信,雖微薄之物亦足以奉獻(xiàn)于上?!都狻芬捭皆唬骸瓣拢我?。言其道上行,將何所用?可用二簋而享也。以喻損下益上,惟在乎心,何必竭于不足而補有余者也?”
【譯文】
《損》卦象征減損:心存誠信,至為吉祥,必?zé)o咎害,可以守持正固,利于有所前往。減損之道用什么來體現(xiàn)?兩簋淡食就足以奉獻(xiàn)給尊者、神靈。
《彖》曰:“損”,損下益上,其道上行〔1〕。損而有孚〔2〕,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3〕。二簋應(yīng)有時,損剛益柔有時〔4〕:損益盈虛,與時偕行〔5〕。
【注釋】
〔1〕損下益上,其道上行:上行,猶言“向上奉獻(xiàn)”,即下者自行減損以奉于上。這兩句以上下卦象釋卦名“損”之義,謂上艮為陽能止于上,下兌為陰能悅而順之,故有“損下益上”之象?!锻踝ⅰ罚骸棒逓殛?,兌為陰;凡陰,順于陽者也。陽止于上,陰說而順:損下益上,上行之義也?!薄墩壑小罚骸叭缛顺贾律硎轮?,百姓之服役奉公,皆損下益上之事也。必如此,然后上下交而志同,豈非'其道上行’乎?”
〔2〕損而有孚:而,連詞,兼含“能”之義。此句在卦辭“損,有孚”之間加一“而”字,以釋其下“元亨、無咎、可貞、利有攸往”,謂此“四善”均因“有孚”而得?!锻踝ⅰ罚骸盀閾p而可以獲吉,其唯'有孚’乎?損而有孚,則元吉,無咎,而可正,利有攸往矣。”《正義》:“卦有'元吉’以下等事,由于'有孚’,故加一'而’字則其義可見矣?!?/p>
〔3〕曷之用?二簋可用享:這兩句徑用卦辭自為解釋,即以后句“自答”釋前句“設(shè)問”?!墩x》:“舉經(jīng)明之,皆為損而有孚,故得如此?!?/p>
〔4〕二簋應(yīng)有時,損剛益柔有時:這兩句進一步闡發(fā)前文“二簋可用享”之義,說明行“損”必須適時;即不論以“二簋”奉上,還是損下之剛以益上之柔。均當(dāng)順應(yīng)其“時”,不可濫為?!墩x》:“二簋至約,惟在損時,應(yīng)時行之,非時不可?!庇衷唬骸皳p之所以能損下益上者,以下不敢剛亢,貴于奉上,則是損于剛亢而益柔順也。損剛者,謂損兌之陽爻也;益柔者,謂益艮之陰爻也。人之為德,須備剛?cè)?;就剛?cè)嶂?,剛為德長:既為德長,不可恒減,故損之'有時’?!?/p>
〔5〕損益盈虛,與時偕行:這是歸結(jié)前兩句意旨,總說事物的“損益”之道重在適“時”?!锻踝ⅰ罚骸白匀恢|(zhì),各定其分,短者不為不足,長者不為有余,損、益將何加焉?非道之常,故必'與時偕行’也?!薄墩x》:“鳧足非短,鶴脛非長,何須損我以益人?虛此以盈彼?但有時宜用,故應(yīng)時而行。”
【譯文】
《彖傳》說:“減損”,意思是減損于下,增益于上,其道理是下者有所奉獻(xiàn)于尊上。減損之時能夠心存誠信,于是就至為吉祥,必?zé)o咎害,可以守持正固,利于有所前往。減損之道用什么來體現(xiàn)?兩簋淡食就足以奉獻(xiàn)給尊者、神靈。奉獻(xiàn)兩簋淡食必須應(yīng)合其時,減損下之陽剛以增益上之陰柔也要適時:事物的減損增益、盈滿虧虛,都是配合其時而自然進行的。
《象》曰:山下有澤,損〔1〕;君子以懲忿窒欲〔2〕。
【注釋】
〔1〕山下有澤,損:釋《損》卦上艮為山、下兌為澤之象。《正義》:“澤在山下,澤卑山高,似澤之自損以崇山之象也?!?/p>
〔2〕懲忿窒欲:懲,止也;窒,音zhì,堵塞。這是說明“君子”觀《損》象而知止忿堵欲,自損不善?!墩x》:“君子以法此'損’道,以懲止忿怒,窒塞情欲。夫人之情也,感物而動;境有順逆,故情有忿欲。懲者,息其既往;窒者,閉其將來。忿、欲皆有往來,懲、窒互文而相足也?!?/p>
【譯文】
《象傳》說:山下有深澤(猶如澤自損以增山高),象征“減損”;君子因此抑止忿怒、堵塞邪欲以自損不善。
【說明】
“減損”的意義頗為廣泛,《大象傳》獨申“懲忿窒欲”之旨,顯然是著眼于“修身立德”的義理。故朱熹指出:“君子修身所當(dāng)損者,莫切于此?!保ā侗玖x》)
初九,已事遄往,無咎〔1〕;酌損之〔2〕。
【注釋】
〔1〕已事遄往,無咎:已,竟也,猶言“告成”;事,句中當(dāng)指“修養(yǎng)”之事;遄,音chuán,迅速。此謂初九當(dāng)“損”之始,陽剛處下,上應(yīng)六四,故于“自修”之事初成,宜速往應(yīng)四,以為輔助;即明“益上”之義?!墩x》:“已,竟也;遄,速也。損之為道,損下益上,如人臣欲自損奉上。然各有所掌,若廢事而往,咎莫大焉;若事已不往,則為傲慢。竟事速往,乃得無咎?!?/p>
〔2〕酌損之:初應(yīng)六四,猶損剛益柔,此時不可盲目過損其剛,故以“酌損”為宜。《正義》:“剛勝則柔危,以剛奉柔,初未見親也,故須酌而減損之,乃得合志?!?/p>
【譯文】
初九,完成了自我修養(yǎng)之事就迅速前往輔助尊者,必?zé)o咎害;應(yīng)當(dāng)斟酌減損自己的剛質(zhì)。
《象》曰:“已事遄往”,尚合志也〔1〕。
【注釋】
〔1〕尚合志:尚,通“上”。謂初與上卦之四合志?!冻虃鳌罚骸吧?,上也?!薄八馁囉诔?,初益于四,與上合志也。”《折中》:“《易》例,初九與六四雖正應(yīng),卻無往從之之義,在下位不援上也。惟《損》初爻言'遄往’,而《傳》謂'上合志’,蓋當(dāng)'損下益上’之時故也。”
【譯文】
《象傳》說:“完成了自我修養(yǎng)之事就迅速前往輔助尊者”,說明初九與尊上心志合一。
【說明】
孔穎達(dá)認(rèn)為本爻猶言“人臣”“竟事速往”、“損己奉上”(見前注引《正義》語),含有“學(xué)而優(yōu)則仕”的意味。事實上這是從“象征”的角度闡釋爻旨?!墩壑小分赋觯骸翱资险f'已事’之義,謂如'學(xué)優(yōu)而后從政’之類,于理亦精。”
九二,利貞,征兇;弗損益之〔1〕。
【注釋】
〔1〕利貞,征兇;弗損益之:弗損,指九二不自損;益之,指有益于六五。此言“減損”之道是損有余以益不足,九二陽居陰位,剛?cè)徇m中,非“有余”者;六五陰居陽位,亦剛?cè)徇m中,非“不足”者:兩者雖為正應(yīng),但九二不可“遄往”,惟不自損而長守其正,即可“益上”,故曰“利貞,征兇”。《本義》:“九二剛中,志在自守,不肯妄進,故占者利貞,而征則兇也;弗損益之,言不變其所守,乃所以益上也。”《周易玩辭》:“損以有'過’與'不及’,故損一益一,以求中也。若九二、六五,則既中矣;二非有余,五非不足:一有增損,則反失其中矣?!?/p>
【譯文】
九二,利于守持正固,急于求進將有兇險;不用自我減損就可以施益于上。
《象》曰:九二利貞,中以為志也。
【譯文】
《象傳》說:九二利于守持正固,說明應(yīng)當(dāng)以堅守中道作為自己的志向。
【說明】
九二以“不進”為義,似不能行“益上”之道;但就其“剛中”之位視之,正是以自守貞正施益于六五。林希元認(rèn)為:“夫自守而不妄進,宜若無益于上矣;然由是而啟時君尊德樂道之心,止士大夫奔競之習(xí),其益于上也不少。是'弗損’乃所以'益之’也。”(《易經(jīng)存疑》)
六三,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1〕。
【注釋】
〔1〕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三人,泛稱多人,文中特指陰性;一人,前指上九,后指六三。這四句說明六三居下兌之極,應(yīng)于上九,悅而求之,但若群陰并行以求,必?fù)p上九一陽;若己一人獨往,則陰陽專情和合,故得其友朋。《王注》:“'損’之為道,損下益上,其道上行。三人,謂自六三已上三陰也;三陰并行以承于上,則上失其友,內(nèi)無其主,名之曰'益’,其實乃'損’。故天地相應(yīng),乃得化醇;男女匹配,乃得化生:陰陽不對,生可得乎?故六三獨行,乃得其友;二陰俱行,則必疑矣。”案,王弼以三、四、五爻三陰為“三人”,謂“三”為確數(shù),于義亦通。
【譯文】
六三,三人同行欲求一陽,必將損彼陽剛一人;一人獨行專心求合,就能得其強健友朋。
《象》曰:一人行,三則疑也。
【譯文】
《象傳》說:一人獨行可以專心求合,三人同行將使對方疑惑無主。
【說明】
《系辭下傳》引孔子語,以“天地絪缊,萬物化醇;男女構(gòu)精,萬物化生”釋此爻之義,并謂“言致一也”,正是表明六三“一人行”體現(xiàn)著陰陽互合的“專一”之道。從“三人行,則損一人”中,又可以看出,不適合的“益上”,事實上是“損上”之舉。此即《彖傳》所謂“損益盈虛,與時偕行”之理。
六四,損其疾,使遄有喜,無咎〔1〕。
【注釋】
〔1〕損其疾,使遄有喜,無咎:疾,指六四思戀初九所致“相思之疾”。此謂六四柔正得位,處艮之始,與初相應(yīng),能自損其疾,速納陽剛,故“有喜”而“無咎”?!墩x》:“疾者,相思之疾也。初九自損已遄往,己以正道速納,陰陽相會,同志斯來,無復(fù)'企子’之疾。故曰'損其疾’。疾何可久?速乃有喜,乃無咎,故曰'使遄有喜,無咎’。”案,《程傳》謂“損疾”為“損其不善”;《誠齋易傳》認(rèn)為“使遄”指六四使初九“遄往”來應(yīng):兩說于義并通。
【譯文】
六四,自我減損思戀的疾患,能夠迅速接納陽剛必有喜慶,不致咎害。
《象》曰:“損其疾”,亦可喜也。
【譯文】
《象傳》說:“自我減損思戀的疾患”,說明六四接納陽剛至為可喜。
【說明】
此爻所謂“損其疾”,既是自損“相思之疾”,亦是減抑柔弱之質(zhì)。因此,從初九的角度分析,旨在“損剛益柔”;從六四的角度分析,義主于減損陰柔而獲陽剛之益:兩者一重在損己,一重在受益,喻意有別?!对娊?jīng)·國風(fēng)·草蟲》詠女子相思之情,有曰:“未見君子,憂心忡忡;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笨追f達(dá)援此闡釋本爻旨趣,指出:“《詩》曰'亦既見止’、'我心則降’,不亦'有喜’乎?”(《正義》)就四、初陰陽互應(yīng)而四有賴初速來施“益”的關(guān)系看,孔氏之解甚合爻理。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元吉〔1〕。
【注釋】
〔1〕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元吉:十朋,古代貨幣單位謂雙貝為“朋”,“十朋”即“二十貝”,猶言價值昂貴;《集解》引崔憬曰:“元龜價直二十大貝,龜之最神貴者”,“雙貝曰'朋’也”,《經(jīng)義述聞》謂:“崔氏之說本于《漢書·食貨志》”,并云:“崔林注《食貨志》亦曰'兩貝為朋’”,“十朋之龜,猶言'百金之魚’耳”。這三句說明六五柔中居尊,為“虛中”自損而不自益之象,故天下紛紛“益之”,乃至受益“十朋之龜”,未能辭謝,即言尊居“君位”,遂獲“元吉”?!侗玖x》:“柔順虛中,以居尊位,當(dāng)損之時,受天下之益者也?!薄笆笾?,大寶也?;蛞源艘嬷荒苻o,其吉可知?!?/p>
【譯文】
六五,有人進獻(xiàn)價值“十朋”的大寶龜,無法辭謝,至為吉祥。
《象》曰:六五元吉,自上祐也〔1〕。
【注釋】
〔1〕上:《正義》:“謂天也?!?/p>
【譯文】
《象傳》說:六五至為吉祥,這是從上天施予祐助。
【說明】
六五以“虛中”之德,雖自損而人必“益之”。故爻辭謂“弗克違”,《象傳》稱“自上祐”。此亦《大有》上九“自天祐之,吉無不利”之義。
上九,弗損益之〔1〕;無咎,貞吉,利有攸往,得臣無家〔2〕。
【注釋】
〔1〕弗損益之:此言上九以陽剛居《損》之終,“損下益上”必將轉(zhuǎn)化為“損上益下”;但上九受下之益已極,毋須“自損”便有以施惠其下,故有“弗損益之”之象。《本義》:“上九當(dāng)'損下益上’之時,居卦之上,受益之極,而欲自損以益人也;然居上而益下,有所謂'惠而不費’者,不待損己,然后可以益人也?!?/p>
〔2〕無咎,貞吉,利有攸往,得臣無家:無家,《正義》:“光宅天下,無適一家也?!薄盁o適一家”猶今言“不限一家”。這四句緊承前文,說明上九能“弗損”而“益”下,即可“無咎”;但宜守“正”然后得“吉”,以此有往必將大得“臣民”,不限一“家”。此極言“益下”之德宏大,從而也獲“得臣無家”之吉?!侗玖x》:“能如是則'無咎’,然亦必以'正’則'吉’,而利有所往;'惠而不費’,其惠廣矣,故又曰'得臣無家’。”
【譯文】
上九,不用自我減損即可施益于人;必?zé)o咎害,守持正固可獲吉祥,利于有所前往,必將得到廣大臣民的擁戴而不限于一家。
《象》曰:“弗損益之”,大得志也。
【譯文】
《象傳》說:“不用自我減損即可施益于人”,說明上九大得施惠天下的心志。
【說明】
者居位不同,義旨亦別?!墩撜Z·堯曰》云:“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亦惠而不費乎?”朱熹注語(見前注引《本義》)即本于此,實與本爻之義至相切合。
【總論】
《損》卦的意義,重在“損下益上”。卦辭指出,“減損”之道應(yīng)當(dāng)以“誠信”為本,就能“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并認(rèn)為,只要心存孚信,雖微薄之物如“二簋淡食”者,亦足以奉獻(xiàn)“益上”?!跺鑲鳌愤M一步闡明此義,極言:“損益盈虛,與時偕行”。這是把“誠信”與“合時”聯(lián)系起來分析,表明“損下”不可濫損,“益上”不可濫益。這一義理,可以用“壘土筑墻”為喻:損取墻下土石增益墻上之高,若取之不正、用非其時,則墻必危墜(略本《程傳》)。卦中六爻,分上下體抒發(fā)“損益”之義:下三爻在下自損,與上三爻居上受益兩兩相對。其中初九“酌損”己剛“遄往”應(yīng)四,與六四“有喜”為對;九二不自濫損、“守正”益上,與六五受益“十朋之龜”為對;六三當(dāng)以“專一”之誠益上,與上九“得臣無家”為對??梢姡兑住坟酬庩枌?yīng)的情狀,在本卦中體現(xiàn)為上下適時損益的關(guān)系。再從爻辭與爻象考察諸爻大旨,下卦有“酌損”、“弗損”及“三人行則損一人”之誡,可知其義主于“損所當(dāng)損”;上卦四、五兩爻以陰居上,有虛己謙下而受益之象,并見“損中有益”;至于上九居卦之極,因所受之益廣益于下,表露了“損”、“益”互為轉(zhuǎn)化的哲理,說明“自損”者損極必獲益,“受益”者益極當(dāng)益人。約言之,本卦以頗具辯證色彩的觀點,喻示了這樣一種道理:事物的發(fā)展,或有損下益上、損小益大、損有余益不足的過程,但損益之間必須孚誠守正,損益之際必須適合其時。當(dāng)然,《損》卦的象征意義是十分廣泛的?!洞笙髠鳌分^“抑止忿怒、堵塞邪欲”,即是從“修身”的角度推闡“自損不善”的旨趣。馬振彪認(rèn)為:“'損’之為道,重在損下益上。推此義言之,在為學(xué)則自損其私欲以益公理,在處世則自損其身家以益天下,是皆損道得其正而合于時中者。”(《周易學(xué)說》)此論可與《大象傳》的寓意相互發(f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