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合軍
一,首先是我們對生活的熱愛,對社會與自然的了解,對人類勞動與進步以及個人品質與社會中發(fā)生的不同現象和觀念,提升和改變而引導出的,純凈的靈魂思索。寫作中我們首先要以愛與求真去擰開世俗的眼光,放開胸境,提升寫作技巧,創(chuàng)作出嶄新的詩歌語言,把孕育于胸的古老拓寬和再融合現實去實踐寫作上的超現實,抓住心胸中的意象與思索,讓它變得更闊大和遙遠。
寫出身邊熟知的和發(fā)生的故事用現代與藝術的形式,用詩的含義和特點,把文字和語言鍛造出來。不要把寫詩首先就看作是一個高大上的大工程,詩歌來源于勞動和生活,要把他當作是一種生活中的愛好,就像有人喜歡寫字,有人喜歡畫畫,有人喜歡守獵和釣魚,寫詩是一種愛好,因為愛好,所以生活會變得更充實,更關注社會中的一些事物的變化,使你對身邊事物更多一些了解和人生意義的充實,作出人生中體悟上的認知,來達到提升自我思想和熱愛生活的質素。
二,從古至今,歷史上不乏許多的詩歌泰斗和名家,但他們寫作的是他們的時代,所表現的社會結構與生活資源都會發(fā)生不同的變化,他們的作品是具有其所處時代的主觀與客觀上的時代特征,不要一提到詩就將李杜,徐志摩,昌耀和海子,狄金森(美國傳奇詩人), 辛波斯卡(波蘭女作家),里爾克(奧地利)等等,國際成名詩人的詩,產生畏懼感,迷茫感,不要因為感覺詩意遙遠和難以捉摸而放棄或停步的不前,就不敢寫作了。我們知道不足,但可以學習,可探索和嘗試,可以選擇自己的所長,寫自己的時代認知,寫身邊熟悉的人和事,首先,我們可以嘗試初寫一些淺顯而類似于白話的,抒情的,口語的,敘事的,由表皮再入內核,逐次掌握語言表現的技巧,達到物,景,喻,暗喻等效果,要從文字的布局,意象與意境上完成主題構思中的完整性,讓讀者得到欣讀的聯(lián)想和撞擊。
但我們要有一個清醒的詩歌思想,把握自己對觸摸生活與理想中的純凈而有內涵的思索,掌握探索與深入的尺度,拉近寫作上的陌生化與創(chuàng)新的距離。要習慣迷茫與孤獨,一個寫作者,當你的思考進入到某種境界,就會有詩寫中的焦慮感和空虛感,進入沉埋或浮云狀態(tài),但決不可入魔。當代詩人西川說海子的詩,有一些是處在神經失常之后的作品,詩人意志的崩潰是現實與理想的崩潰,很多詩人會因為理想和現實的距離而墮入空茫的境地,但詩歌和藝術的天堂卻是很容易將追求與希望陷入一種一定的失?!盃顟B(tài)”或是“天空”投射的靈感中。包括尼采,顧城等等,西川還說,要讓學生的課本上呈現當代優(yōu)秀的詩歌,讓學生進入“繁雜”的詩歌世界,不應該只有窗前明月光……
我對詩歌的認知是,詩永遠只是你生活中的一個小節(jié), 把他當做身邊的培育的一個小植物,一棵成長中的小樹,你的每一頁每一個作品就像是成長中的枝葉,讓牠在你的筆下慢慢地長,長成自己的風景,家中的風景或者叫——世界的風景。要相信這個世界是多元的世界,是有一億個人就有一億雙眼晴,一億種思維思索的世界。有一個詩人對詩的認知是這樣的,他說,“你讀過我的詩就是相遇”這個我也認同,我們讀古人的一首詩,也同樣是相遇,有時為他悲喜,有時為他憂悶,有時為他開懷,有時為他叫絕。
有人對哲學家,思想和文學藝術家,詩人尼采(德國)的光華與精神層面最后崩潰的理解是,一個對思想與現實,痛苦與未來的遙遠與暗傷的失望……現代的我們仍然受尼采的影響,他是一個多世紀以來,對中國思想文化影響最大的三個哲學家,第一個是馬克思,第二個是尼采,第三個就是海德格爾。有編著者認為,他有以個人敏銳的思想在摧毀中再創(chuàng)造的追求,在孤獨中思考。一顆敏感的心,太早太強烈地感受到了時代潛伏的病痛,發(fā)出了痛苦的呼喊。這可能,也是我們對詩的思考和責任與寫作的意義。
三,寫作中的技巧和構思,首先是觀察和發(fā)現寫作資料(目的物)靈感,發(fā)現和產生詩的眼睛,詩的思維,詩的意像,把握詩歌語言的技巧,把隱喻發(fā)揮到絕至,拓寬直觀感和畫面感,找到攀登絕壁上的一根繩索,找出光輝中的暗角和風聲花語,深挖感動人的細節(jié),在物象中演釋出生動而又有內涵的意象,做到主觀和客觀的更加完美表現。
物象是什么呢?物象就是你身邊所見,所聽的大自然和社會生活中所表現的物,事,人等等,意象是一種比喻的形式,如:明喻和暗喻等。有一位詩人對隱喻的理解是,意境和畫面感是很容易創(chuàng)造的,但是隱喻極難真正了解透徹,更不要說熟練應用。也許漢文化的思維模式是寫實的,缺乏隱喻氣質,甚至連象征也不足,而隱喻和象征不僅是現代詩的兩大技巧,更是“詩性思維”的特質。還有類似于象征性的意象,就是通過某種具體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抽象的事理,來表達詩意和寓意。所以我平常就認為對于寫作,一是多讀,二是多寫,三是多看,關注身邊的事和物,捕捉它的時空變幻中的新異和特質,抓住點狀,放大或濃縮,改變直觀所沿襲的“正?!彼悸?,表述最不易觀察到的和最不常規(guī)的電光一樣的意象和思想,這就是靈感!
比方說,一首俄羅斯小詩:
短
一天很短,
短得來不及擁抱清晨
就已經手握黃昏!
一年很短,
短得來不及細品初春殷紅竇綠
就要打點素裹秋霜!
一生很短,
短的來不及享用美好年華
就已經身處遲暮
◎入屋
多多
但屋在何處
如無終極,就不必尋找
光,大聲應著
門后無世界
門內無人
盡頭無物
無物才有底
門,是必開的
再次入屋,不為居住
前一首是多么簡潔樸素之美,由一天,一年,一生,凸顯天地賦予自然的輪回和人間所歷時光的珍貴,具有啟迪人生和彼此珍愛的禪悟之味。后一首的入屋,手法絕妙,入屋者無屋,屋在何處,入門,門內無人,門后無世界,無盡頭,再次入屋,不為居住,那是為什么呢?那是——屋非屋,門非門,入也非入之間……短短的幾句,具有空前的禪意,一切都在似有似無,是我而又非我之中。
有一次詩畫老師獒媽在廣州成功舉辦的一個畫展,她想為畫展的曲象作品出一本書,并以畫作附上靈魂的詩,當時我接到這個作業(yè)也茫然,對意象或曲象畫似乎在認知上理解非常之淺薄,接著,在客廳內轉圈游走,把自己當成畫布流淌著的色彩,由天空,河流,火焰,沙漠或胡楊構架成點,線和面,結果自然與意象在腦海中演繹起來,山和水動起來,產生勃發(fā)的全景作品的內涵,然后是技巧的打磨,形成以下這首詩。
◎ 流淌的云彩
劉合軍
一千棵向日葵,一萬畝麥地
還有燕子銜來的泥土和鴿子喊來的白帆
都要,將綁著繃帶的耳朵貼上去
再浸憶血色升騰的火焰,讓
豹子在山峰上喊起來,讓
深淵托起鯨落,讓
鳥語飛出籠子
讓云彩
奔放在你的眼?
2023-03-29晚 為施維女仕畫展草作
我個人認為寫詩雖然是孤獨者在寂靜中行吟的事,但它可以讓你游走塵世的靈魂有了一盞寄養(yǎng)生命的燈火,通過文字和寫作,在另一個世界交換內心和不能觸及的刀刃和風雨,我們可以對著淪海和悲哀默默流淚,對著名望和暴富不仁者,喊出空無。
下面我借用切斯瓦夫.米沃什(波蘭裔美籍詩人)的論詩:
我堅信詩人是被動的,每一首詩都是他的守護神賜予的禮物,或者按你們喜歡的說法,是他的繆斯饋贈的。他應該謙卑恭謹,不要把饋贈當作自己的成就。同時,他的頭腦和意志又必須警醒敏銳。
簡介: 劉合軍,詩壇壹周詩刊社社長兼主編,《全球詩人藝術家月刊》副總編,海外鳳凰詩社榮譽顧問,中國大灣區(qū)詩匯副主席,中國東方創(chuàng)作中心理事,出版?zhèn)€人專著《劉合軍漢英詩集》《一寸人間》《銹蝕的鎖孔》《丟失的鑰匙》等詩歌集八部,主編《詩壇-2018》《詩壇-2019》《詩壇-2020》華語好詩榜。有1800首詩歌在國內外多種文學刊物發(fā)表,獲獎若干。
評媒編輯部信箱:shipingmei001@163.com
法律顧問: 河南有道律師事務所主任 馬 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