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吃飯,有些人虎吞狼咽,一頓飯三兩下就完事。有人吃一頓飯,要半小時左右甚至更久,慢條斯理的,細細品味。
記得父親的一個朋友,是六十年代的大學(xué)生,關(guān)于吃飯的事,他說,米飯進了嘴,要慢慢嚼著,最少要六十多下,嚼爛了,飯的營養(yǎng)成分吸收效果才是最佳的。所以,沒吃一頓飯,他總是要一個小時左右。無論多急的事,他也是慢慢地吃,如果別人催得急,他就會說:急什么?急什么?吃飯大過圣旨,是一種享受,什么事,等飯后再說。
盒子飯,又叫快餐,九十年代初,從香港傳進廣州。
盒子飯,快餐,工作餐,就是簡單便捷,吃完抹嘴就走。食客餓餓的來,飽飽的走。
一九九四年流浪在廣州林和村、沙河一帶當(dāng)盲流,廣州東站在林和村,剛開始吃飯,就是在林和車站的快餐店。還沒有吃過快餐,菜的味道不錯,十五元一個,我最喜歡吃燒鵝叉燒飯,其次就是炸雞翅膀。車站人口流量大,快餐店特別多,一些飯店生意漸漸地快餐店搶了,高高在上的飯店,也俗了起來了,不得不跟著兼做快餐,十多塊錢的盒飯生意也做了。
每天睡到十二點起床,跟幾個朋友就去吃飯,每天兩頓快餐,半夜在沙河大街吃炒河粉。開始這樣的生活感到挺幸福的,快餐也吃得過癮,天天換著菜式吃,兩三個月也沒什么。
后來發(fā)現(xiàn),廣州的大街小巷,快餐店如雨后春筍,到處都是快餐,門口立著一個木牌,用鮮紅色印或是寫著“快餐”兩個醒目大字,下面是什么“快捷便利,菜色多樣,新鮮可口”等等,再就是各種快餐的種類了。
快餐悄然興起,最主要是“快”和“方便”“便宜”,無論是什么行業(yè)的人,想節(jié)省時間,鉆進快餐店,十分鐘搞定。有人更是一邊走路,一邊托著飯盒吃飯,一餐飯在路上就搞定了。
物極必反,吃了幾個月,對吃飯突然非??謶制饋砹?,就連去吃飯那條路都不想踏進一步。漸漸的,開始想家里的白粥了……
事過了多年,提到快餐就心有余悸,更有如談虎色變。
幾年前在陸豐開會,中午不休息,后勤部門叫了外賣,當(dāng)外賣送到時,看到快餐,我沒有動一口,硬是餓到開完會,再去找吃的。
這兩年,家人經(jīng)常不在身邊,又開始了吃快餐了。下載了一個美團外賣,想吃什么都可以,方便多了。
朋友們問我,今天晚飯吃什么,我發(fā)了我的快餐給他們看,有人說,吃快餐啊,是不是買書買完錢了,飯錢都沒有了?有人說,折墮啰,吃快餐。又有人給我發(fā)紅包,紅包寫著,阿哥的飯錢。我笑了,說道:其實,吃快餐有兩大好處,一,可以不用買菜做飯炒菜,二,可以不用洗碗搞清潔。
現(xiàn)在,整個世界都流行起“快”了,比如“快遞”,寄一件東西,不再花十幾天的時間了,一個晚上或一天就可以寄到?!翱燔嚒?,去某個地方辦事,坐車再也不用怎么樣等了,時間到了,車就開走,中途不上下客等等,“快餐”文化風(fēng)摩了起來,吞噬了整個慢半拍的社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