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成狗!就是眼不想睜,話不想說,澡不想洗,滿腦子只有一個執(zhí)拗的愿望:睡覺!但是老話說,“臥牛不乏,乏牛不臥”,累得太狠的時候反倒睡不著。
睡不著的人,手就欠,總想摸一把手機,胡亂翻翻,看到一起干活的同事,溫馨地提示:太累了明早就別給娃做早飯了,睡個懶覺吧!
就猛然間不覺得累了,心里有一個比剛剛的執(zhí)拗更執(zhí)拗的心理,那就是再累也不能不起來給孩兒做早飯。
不知道這樣的想法是什么時候長在心里的,總之是在心里生根發(fā)了芽,覺得做媽媽的天職之一,就是要為孩兒做早飯。
從小打大,留在記憶深處的就是媽媽晨起雞叫時,天還未亮,媽媽就起來做飯了,燒得柴火要是濕的時候,嗆得淚流不止,但是一點兒也不妨礙她一遍吹著煙一遍忙活著前鍋后鍋、大碗小碗,碟子盤子的倒騰著。在媽媽素樸的意識里,總是覺得“早上吃的像皇帝,中午吃的像平民,晚上吃的像乞丐?!彼约依镉行┫駱拥娘埐?,就一定要在早上拿出來吃。所有關于早飯的印記,都是關于好吃的。依稀記得有人來時,常常驚訝于平常人家的日子,咋早飯這么豐盛。
有了孩子之后,依然是媽媽跟著,早飯,還依然是有媽媽操持的豐盛,美味。想起人們所說的媽媽的味道,就是在流口水的時候,記起那些媽媽曾經所做的好吃的。媽媽總是天不亮就起來,可口的幾個菜上桌,就覺得美好的一天,是美味叫醒的。
媽媽回家后,早飯的班是爸爸接過來的,雖然和媽媽比,還沒有那樣子的無比美味,但至少,還有那個飯菜的樣子,還有那仿佛相似的味道。因為爸爸做飯要略微笨拙些,所以他起得更早,四點多就起來了,夏天還好,冬天的天,亮得又晚,又冷,人人都貪戀那熱被窩,可是他,卻依然早早起來,叫起他起床的,不是夢想,不是責任,而是濃濃的愛。
父母離家時,就自然而然地接過了這段接力棒,以前起不來的都可以起來了,既是責任,也是愛。雖然失了媽媽做的飯菜的魂魄,爸爸做的飯菜的模樣,但是有一點,是自己堅信的愛,每一菜,每一飯,都是愛的味道。
陶喆《愛是個什么東西》是愛就是付出,而父母的愛,就是無怨無悔付出。而為孩子做的那一頓頓的早飯,都是默默無聞的愛的體現(xiàn)。
心甘情愿,無怨無悔,不言辛勞,只為,有一頓愛心早餐給孩子。媽媽的早餐,只為愛!
2019.3.28晚 郭江妮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