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曉》(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注釋】
⑴“不覺曉”:不知不覺天就亮了。
“曉”:早晨,天明,天剛亮的時候。
⑵“聞”:聽見。啼鳥:鳥啼,鳥的啼叫聲。
⑶“夜來”句:一作“欲知昨夜風”。
⑷“知多少”:不知有多少。知:不知,表示推想。
【賞析】
這首小詩寫于孟浩然隱居鹿門山時,表達了詩人熱愛春天,憐惜春花的感情。
《春曉》這首詩語言明白曉暢,詩境清新優(yōu)美,情感細膩空靈,是孟浩然流傳最廣的詩篇。
美好的東西,比如春天的花朵,比如亮麗的青春,比如美好的時光,總是那么容易消失而難以挽留。一想起這首詩,人們總會想起許許多多失落的惆悵。
可以說,“夜來風雨聲”觸動了詩人孟浩然敏感纖細的心弦,他則以這首淡而有味的小詩,撥動了后世無數讀者的心弦,讓人們領悟到美和美的容易消逝,從而更加主動地去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