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著名主持人張泉靈說過:“保養(yǎng)好自己身體,老了別給孩子添麻煩;教育好自家孩子,大了別給社會添麻煩。
受這句話的影響,每次做家庭教育指導時,我都要告訴家長,作為家長,除了鍛煉好自己的身體以外,就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說到教育孩子,我認為老師應該有較大的優(yōu)勢,更應該成為很多家長的表率。但上周日的一次家庭教育咨詢,改變了我的想法,還有部分老師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方面還存在教育理念和方法不對的現(xiàn)象,這充分說明家庭教育的指導之路還很長。
這是一位小學的女老師,她領著孩子來找我咨詢如何教育孩子才能讓孩子學習優(yōu)秀。她的孩子在湘江中學上初一,并且住校,孩子出現(xiàn)的情況是:孩子不想住校,不想學習,學習成績差。
看起來是孩子的學習問題,通過了解發(fā)現(xiàn),其問題實質是家長的教育理念的問題。孩子在咨詢中表示學不會,不想學,愿意回家學,并且與父親在一起學習的時候,效率也較高,也能學會。這就是家長的教育理念不對,他們忽略了孩子的心理發(fā)展,以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能力,把孩子送到學校寄宿。結果自己閑了,孩子卻失去了愛,失去了情感的成長,出現(xiàn)了學習的問題。
我給她的建議是,如果要培養(yǎng)優(yōu)秀的孩子,一定別讓孩子寄宿,要讓孩子回家吃住,因為你在新區(qū)居住,條件允許。不知她能否真正采納。
說到孩子寄宿,有些人認為寄宿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和集體意識;有些人則認為缺少家庭的溫暖,不利于孩子的情感培養(yǎng)及智力發(fā)展。
我不贊成孩子寄宿,尤其是初中生以下的孩子,因為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最不能離開的就是父母。如果把孩子和父母隔絕開來,就可以鍛煉出很強的自理能力;把孩子早早送入集體生活中,就可以有很好的集體意識、善于和人合作。按照這樣的邏輯,孤兒院的孩子受到的早期教育應該是最好的。
事實上,在孤兒院長大的孩子大部分有較重的心理問題,自我意識和合作意識往往停留在較低層面。不是他們天賦不好,也不是保育員的工作不盡責,是他們被剝奪了正常的家庭生活和父母之愛,從小缺少家庭氣氛滋養(yǎng),缺少和親人的情感及語言交流,以至于成年后在心理及能力方面表現(xiàn)出永久的缺陷。
腦神經科學已證實,早期情感發(fā)育不良,會直接損害大腦的正常發(fā)育,使其結構異常,造成無法逆轉的病理性改變,智力也就會受到影響。
于是我就想,家庭教育指導應該像中醫(yī)治病一樣,我們不要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要找到病情的根源,只有從本質上去治療,才能徹底解決孩子學習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