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在世人暢想2019年的時候,我偷偷翻看1919年,發(fā)現(xiàn)盡管沒有手機,但100年前實在是精彩。
用3分鐘時間,跟我一起看看1919年的365天。
1919年1月5日,德國工人黨成立。別小看這個黨,過了一年,它改名為德國納粹黨。后面的事情,大家基本都知道了。
1月18日,協(xié)約國集團在巴黎開會分贓。這場會議,開了5個多月,到6月28日才結(jié)束。
最后達成的凡爾賽和約,中國并未簽字,因為五四運動。
在6月28日當天,有3萬多華人齊集在中國代表團的住所外面。
“不能簽字!”三萬人發(fā)出了一個共同的呼聲?!罢l簽字,就打死誰!”
想想這個場面,就能讓人熱血沸騰!
巴黎和會是個失敗的會議,將仇恨的種子深深埋在各國人民心里,尤其是失去八分之一領土和十分之一人口的德國。
巴黎和會所揭示的叢林法則——弱肉強食即是正義,引發(fā)國家間富國強兵的危機感,軍備競爭全面展開。
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引發(fā)的五四愛國運動,成為中國歷史的一個分水嶺。此前是舊民主主義革命,此后是新民主主義革命。舊民主主義革命,從1840年6月開始,為79年;新民主主義革命,為30年,至1949年10月1日。
分水嶺,首先是思想上的新舊分割。
1919年前后,新出版的報刊多達400多種,傳播各種新思想。
如,7月14日,毛澤東主編的《湘江評論》創(chuàng)刊。
7月21日,周恩來主編的《天津?qū)W生聯(lián)合會報》創(chuàng)刊。
8月1日,孫中山領導創(chuàng)辦的《建設》雜志在上海創(chuàng)刊。
8月24日,《新生活》周刊在北京創(chuàng)刊。李大釗、陳獨秀、蔡元培等都曾為其撰稿。
12月29日,周恩來等主編的《覺悟》雜志創(chuàng)刊。
這些新文化報刊,都以《新青年》為旗幟。而這年9月,李大釗在本月出版的《新青年》上發(fā)表了《我的馬克思主義觀》 ,完整介紹了馬克思主義。
10月10日,孫中山改組中華革命黨為中國國民黨,公布規(guī)約,“以鞏固共和,實行三民主義為宗旨”。
1919年,也是一個學習的高潮,學習各種新思想。
雖然巴黎和會給中國帶來屈辱,但法國仍是中國人心中的學霸。
1919~1920年間,中國先后共有20批、約1600多人到達法國。他們來自全國 18個省, 以四川(378人)、 湖南(346人)、河北(147人)為最多。這些留法勤工儉學者基本上都是16~30歲的青年。
8月14日,四川留法勤工儉學生陳毅等61人,自滬乘船赴法。
10月31日,留法勤工儉學生李富春、張昆弟等150人,自滬乘船去法。
而鄧小平是在1919年秋,考入重慶勤工儉學留法預備學校。1920年10月19日,鄧小平于抵達馬賽,開始了在法國的生活。
跨越100年,回到2019年,我們反而視野模糊,不像1919年那樣,諸事塵埃落定。
2019年當中,肯定有一些能影響后面100年——2119年的事件發(fā)生,如1919年5月29日出現(xiàn)的日偏食,證實了廣義相對論那樣。
所以,我們盡量歡快活下去,不斷跨年,假裝我們知道其中的意義。
反正,過一天,過一月,過一年,都成為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