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不用封萬戶侯,但愿一識韓荊州?!?/span>
◆ ◆ ◆
內(nèi)容來源 | 李白
圖片來源 | 網(wǎng)絡(luò)(侵刪)
◆ ◆ ◆
李白有沒有l(wèi)ow的詩?當然有,詩仙畢竟也是人,是人就有成長的過程,人生路上多少會遇到一些不得已而為之的事。
李白寫過的low詩敢不敢說?不敢,我曾經(jīng)用調(diào)侃的語言說李白寫過一首“爛”詩,你們很難想象我遭受了怎樣的攻擊和謾罵。
但是,問題既然提出來了,我還是壯著膽子說一下我的看法。
01
▲
仙人李白
很多人說李白的《贈汪倫》很low,這看你咋理解,如果要和《蜀道難》這一類“仙”詩相比,《贈汪倫》無論從什么角度來看,都平平無奇,但如果你了解這首詩的背景,用一種樸素的眼光去看待,其實這首詩中流露出的真情實感,絕不是一般人能寫出來的。
《贈汪倫》就是李白隨手、即興創(chuàng)作的一首、贈送給朋友的友情詩。即便算不得李白詩中的精品,但也說不上low.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李白被稱為謫仙人,仙人是怎樣的呢?是高高在上的,是看破紅塵的,不食人間煙火的,即使被貶謫下界的仙人,他會有普通人類的七情六欲,但他表現(xiàn)的方式也和常人不一樣。
青年出蜀,經(jīng)蜀道之險峻,他說“噫吁
02
▲
low人李白
可一旦這樣的仙人,脫離了本身的仙氣,糾纏于人世間的功名利祿、繁華富貴時,你就會有一種偶像塌房的感覺,毫無疑問,李白是熱衷于仕途的人,在追求仕途的路上,即便是仙人,也不得不低頭,向權(quán)貴低頭。
低頭時所作的詩,脫離了出塵的仙氣,接上了人間的地氣,相較之下,就不免有點“l(fā)ow”了。
03
▲
《與韓荊州書》
當年,李白為了仕途,他又不想通過科舉應試,就不得不走上行卷這條路,那馬屁拍得震天響,當時有個叫韓朝宗的人,此人官職不算太高,卻受到天下人仰慕,在皇帝面前也說得上話,許多文人學子都要去拜會韓朝宗。
這個名字你可能不太熟,但“韓荊州”這三個字你一定聽過,李白有一篇《與韓荊州書》就是寫給韓朝宗的自薦信,馬屁張口就來:
白聞天下談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萬戶侯,但愿一識韓荊州。”何令人
之景 慕,一至于此耶!豈不以有周公之風,躬吐握之事,使海內(nèi)豪俊,奔走而歸之,一登龍門,則聲價十倍!所以龍蟠鳳逸之士,皆欲收名定價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貴而驕之、寒賤而忽之,則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穎脫而出,即其人焉。
用了整整一段數(shù)百字來拍馬屁,“生不用封萬戶侯,但愿一識韓荊州”,你能想象這是出自仙氣飄飄李太白的手筆?
此時此刻,“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狂生不見了,搖身一變,成了不得不低頭的卑微士子。
不說這篇文章辭藻如何,只說這個立意,low不low?多少還是有點吧?
04
▲
《清平樂》
后來李白翰林待詔,成了皇帝的御用文人,他過得很掙扎,一方面,自己終于有機會接近這個帝國的最高掌權(quán)人,另一方面,他滿腔才華無處施展,只能當個皇帝的小跟班,負責拍皇帝和貴妃的馬屁。
《清平樂三首》是不是好詩?“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這當然是好詩,除了李白沒人寫得出來,但這是三首馬屁詩,這種把人往天上夸的句子中,有多少李白的真情,不好說。
05
▲
《宮中行樂詞》
還有被我調(diào)侃是“爛”詩的《宮中行樂詞》,整整八首,全是馬屁,其二如下:
柳色黃金嫩,梨花白雪香。
玉樓巢翡翠,金殿鎖鴛鴦。
選妓隨雕輦,征歌出洞房。
宮中誰第一,飛燕在昭陽。
還是那句話,從文才上,李白獨一份兒,但在立意上,真就是為了哄皇帝和貴妃開心罷了,這一組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清平樂三首》一毛一樣,皇帝覺得前人所作的詩歌配不上貴妃娘娘,所以要求李白入宮,現(xiàn)場創(chuàng)作。
有人說李白在這些詩中都把貴妃比作飛燕,有暗諷的意思,李白也不傻,他一個御用文人該做的事,就是哄領(lǐng)導開心,把這個做到極致,不犯錯就行了,他沒有必要冒著掉腦袋的危險去諷刺這諷刺那。
06
▲
小結(jié)
《與韓荊州書》、《清平樂三首》、《宮中行樂詞八首》,在我心中是李白比較low的詩,這個low不是文才上的low,也不是創(chuàng)作水平或藝術(shù)成就的low,而是在思想和立意上,或者說創(chuàng)作動機上,有悖于“仙人”這個人設(shè)的low
最后,我是愛李白的,所謂low與不low,都是調(diào)侃,李白也是人,他也有自己的掙扎與矛盾,他也需要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與抱負,為了理想而低頭,何low之有?
鍵盤俠們請
———— / END / ————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