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紅濤 圖/來自網(wǎng)絡
屋里有神魚
◎楊紅濤
【作者簡介】:楊紅濤,1964年生。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煙臺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牟平區(qū)作家協(xié)會常務理事。先后在《短篇小說》、《膠東文學》、《三月、《煙臺散文》、《昆?!?、《煙臺晚報》、《煙臺日報》等發(fā)表文章多篇。多次在市、區(qū)征文中獲獎?,F(xiàn)在煙臺啤酒工作。
請欣賞正文
夏魚家村夏壯老漢家里挖出了魚,而且不是幾條魚,而是成百上千條魚。這個消息經(jīng)村里街坊鄰居現(xiàn)場確認之后,很快傳遍十里八鄉(xiāng)和周圍的城市,立即引起轟動。到此來觀看買魚的人絡繹不絕,政府官員、新聞媒體的、地質(zhì)勘探部門的人員也紛踏而至,整個的夏魚家村車水馬龍像趕大集,呈現(xiàn)出一片繁榮的景象。
夏老漢的妻子早年去世,留下一個兒子夏高興。多年來,夏老漢與兒子夏高興相依為命,又當?shù)之攱尩陌褍鹤羽B(yǎng)大成人。家里窮是窮了點,可看著兒子一天天長大,夏老漢感覺頭頂?shù)臑踉埔仓饾u的煙消云散了。不過,夏老漢的心里依然有一塊心病,由于家庭條件原因,再加上夏高興長得也不太出氣,讀書又少,如今二十有八了,仍然光棍一條。一個家庭老小兩條光棍,這讓夏老漢的頭頂又感到烏云密布,壓抑的透不過氣來。
誰也沒有想到有這么一天,夏老漢竟時來運轉(zhuǎn),發(fā)了個魚財,有了魚就有了錢,有了錢,一切烏云都變成了陽光燦爛起來。
夏老漢家里有二畝果園,每年秋天蘋果成熟大量上市的時候,蘋果販子故意壓低收購價格,村里有許多人都想辦法把蘋果貯藏起來,等冬天或者來年春天再賣。夏老漢也想多賣幾個錢,于是就想在家里挖個地窖,把蘋果貯藏在地窖里。地窖準備挖六米深,不想,當挖到四米左右的時候,挖出了泉眼,泉水咕咕的往外冒,隨水冒出來的還有一條條十幾公分長的魚。那魚均是同一品種,說黑不黑,說黃不黃的顏色,大大的頭,長長的尾巴,像海里的鲇魚,又像辮子魚。
夏老漢看著這一條條活蹦亂跳的魚涌出來,在水里歡快的游動,開始有點懵,只知道找了幾個桶,找了一個網(wǎng)往上撈,自己不敢吃。附近飯店有廚師來拿了幾條回去做了吃,感覺肉質(zhì)細嫩,味道鮮美,便有許多飯店前來購買。夏老漢開始賣五元一斤,后來,城里的大賓館酒店也來爭搶,夏老漢把魚的價格提高到一百二十元一斤。大家都說這是神魚,吃了神魚會年年有余、長命百歲。
慕名而來看魚買魚的人越來越多,夏老漢就跟兒子夏高興進行了分工。夏老漢負責收門票費,每位來看魚的顧客,收費五元;夏高興負責賣魚和往外送魚。幾天下來,夏老漢就買了一輛三輪車,夏高興開著送魚方便。
好運來了,擋都擋不住。有了魚,有了錢,到夏老漢家給夏高興介紹對象的媒人也絡繹不絕。如今的夏高興找媳婦的標準,要長得模樣俊俏,身材苗條,要溫柔善良的,還要家庭在十里八鄉(xiāng)口碑好的,否則,一律免談。
看到夏老漢發(fā)了魚財,村里人心急火燎的眼紅起來。有的人在屋里、庭院及房前屋后也開始挖坑,挖了半天也沒挖出一條魚來。也有的人憤慨之極,聯(lián)合起來往上告,說,房屋是夏老漢的,可這資源是國家,或者說是集體的,挖出的魚應該歸國家或者歸村集體的,應該大家都有份,憑什么歸夏老漢一家獨有,這太不公平了。為此,上面派地質(zhì)勘探部門和土地部門到現(xiàn)場看了看,并查了國家的相關法律條文,結(jié)果土地法和資源法中均沒有規(guī)定在自家屋里挖出魚應該歸國家還是歸集體,因此,只能不了了之。
正當村里人都感覺心里很不平衡的時候,一個驚天動地的新聞讓一部分村里人著實高興了一把,夏老漢與夏高興打了起來。
夏高興很快在鄰村找了個漂亮姑娘,并很快的訂了親,有了準媳婦,夏高興心里就打起了小算盤。爹沒有給兒子蓋新房,那爹與兒子一起住的老屋就應該歸兒子,尤其兒子有了媳婦馬上就要結(jié)婚,這老屋就應該是新房,因此,這老屋應該歸自己,房子歸了自己,那這屋里的資源也應該歸自己,說白了,這挖出的魚賣的錢都應該歸自己,沒有當?shù)姆?。即使當?shù)挠蟹?,那也是當兒子的孝順給爹的,適當給點,而不是爹應得的。
這可把夏老漢氣壞了。這個不孝順的東西,還沒結(jié)婚呢,就與爹爭起房產(chǎn)來,真是娶了媳婦忘了爹。本來,夏老漢打算錢攢多了以后,給夏高興蓋個新房,自己住著老房,等自己死了,這老房不也是兒子的?這一鬧,夏老漢不但不給兒子蓋新房了,連這老房也不給了。爭吵無果,夏高興將夏老漢告到了鎮(zhèn)上。
鎮(zhèn)上派人到村里來調(diào)解。正在這個檔口,夏老漢家里的泉眼突然斷了流,沒有了水也就沒有了魚。村里人知道以后都說活該,這是老天爺有眼,再讓他們父子爭去。自古就是家和萬事興,這父子都打起來了,還興個屁。那魚是什么?那是神仙,神仙的眼睛多亮啊,看不慣他們家的德行,就跑了。這是對神的大不敬。
沒有了魚,也就沒有了爭的的必要,夏老漢與兒子夏高興重新和好。秋天蘋果采摘以后,把蘋果儲藏在干涸的地窖里。
第二年春天,雨季到來之前,夏老漢把蘋果賣了以后,把地窖填死了,并且用水泥把地面打的結(jié)結(jié)實實,生怕從地下再冒出水、跑出魚來。
那么夏老漢 為什么要把 地窖填死?該不該填死?地窖里為什么會冒出魚?請各位讀者老師繼續(xù)往下猜想發(fā)揮,我們共同給文章一個滿意理想的結(jié)尾。
本文配圖來自于網(wǎng)絡
宗 旨:營造一片文學愛好者的樂土,共創(chuàng)文學夢想的家園。
三秦團隊:文學顧問:白忠德 羅旭初
主 編:魚兒姐姐 編輯:守望
簽約作家:程雙紅
投稿須知:
1、原創(chuàng)且首發(fā),題材不限,健康向上。要求500字以上,以WORD附件形式發(fā)至投稿郵箱,并附上作者簡介及照片,文責自負。
2、投稿郵箱:sanqinwenxue@163.com主編郵箱:406073222@qq.com
3、投稿后請關注《三秦文學》公眾號,并加主編微信以便稿酬發(fā)放。稿件刊發(fā)后及時分享到朋友圈,提高文章閱讀量。
4、本平臺讀者贊賞功能中,贊賞金額的一半作為作者的稿費歸作者所有,一半作為平臺運營費用,贊賞低于五元者不予發(fā)放,稿費于每周五發(fā)放。
5、您的投稿一周內(nèi)沒有采用,請另投它處。若有其他問題,請與主編聯(lián)系,微信號:xiaoxiaoyu20040423。
請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