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
雨無正,《毛詩序》:“《雨無正》,大夫刺幽王也。雨,自上下也。眾多如雨,而非所以為政也?!比欢胁o此意,因而有人疑為“周無正”。然而甲骨文中類似卜辭有:
辛未卜,古貞,黍年有正雨。貞,黍年有正雨。(合集10137)
□□卜,黍年有正雨。(英國818)
己亥卜,爭貞,在[女自]田有正雨。(合集10136)
庚辰卜,大貞,雨不正辰,不隹年。貞,雨不正辰,亡匄。(合集24933)
貞,帝令雨,弗其正年。帝令雨,正年。(合集10139)
可見雨不正年的正,與雨無正的正是相同的。正即合適,雨量不合適,以至于年成不好,或者雨量合適,年成好。本詩內容與年成無關,可能是用了卜辭的成句為篇目,或者這就是當時的一個曲子,作者作詩之后,瞽矇配樂時,配上了現(xiàn)有的曲子,曲名即《雨無正》。
詩中“駿”詩經中有以下用法:
《雨無正》:浩浩昊天,不駿其德。
《文王》:宜鑒于殷,駿命不易。
《文王有聲》:文王有聲,遹駿有聲。
《崧高》:崧高維岳,駿極于天。
《清廟》:對越在天,駿奔走在廟。
《維天之命》:駿惠我文王,曾孫篤之。
《噫嘻》:駿發(fā)爾私,終三十里。
《長發(fā)》:受小共大共,為下國駿厖,何天之龍?
而《禮記·大傳》有“遂率天下諸侯,執(zhí)豆籩,逡奔走?!?鄭注引《周頌》曰“逡奔走在廟?!?/span>
整理上述的“駿”,可見“駿奔走在廟”釋為大不通,當通逡,“駿發(fā)爾私”中駿通畯,其余都可釋為大。
詩中“四國”,國即城邑,而并不單指都城,可參見《民勞》,“惠此中國,以綏四方”、 “惠此京師,以綏四國”,明確區(qū)分了“中國”、“四方”、“京師”、“四國”??梢钥闯觯爸袊奔粗芡跏抑苯涌刂频膮^(qū)域,“四方”為屏護周王室的四方各邦,“京師”則指京城,即鎬京,“四國”則應當指周王室直接控制區(qū)域中的各城邑。
詩中“旻天疾威,弗慮弗圖”、“如何昊天,辟言不信”,旻天和昊天,未必是指周王,而是作者告于上天,而上天不聽不信不慮不圖,上天是周的圖騰,周王只是上天在世俗社會的代理人,因而大事告于上天,是周王室的習俗。而下文的“如彼行邁,則靡所臻”,不是指某個人不知道怎么做要去哪里,而是所有人都茫然了,不知道下一步該怎么做。
詩中寫明了“周宗既滅”,可見這是犬戎破鎬京之后的作品,而“戎成不退,饑成不遂”,說明戰(zhàn)爭導致的亂象無法消除,而“凡百君子,莫肯用訊”,士卿貴族們在大難來臨時,各自只顧自己,沒有人去為平王做事,平王做出了不合適的決定,也沒有人去糾正。而本篇與《正月》一樣,都是在喪亂之時,作者憂慮不已,出來收拾爛攤子,而其他人則“彼有旨酒,又有嘉肴。洽比其鄰,婚姻孔云”、“佌佌彼有屋,蔌蔌方有谷”、“哿矣富人”;“聽言則答,譖言則退”、“哿矣能言,巧言如流,俾躬處休”。兩首詩表達的感情幾乎相同,而用章法、語氣等也類似,二者可以說是姊妹篇。
詩中“謂爾遷于王都,曰予未有室家”,說明這是在犬戎已經退走,鎬京收復之后,因為鎬京殘破,需要這些君子們帶領家人回到鎬京,這些人卻推脫鎬京中的住所已經被毀棄了。因而作者指責他們當年他們去自己的封邑的時候,也是白手起家的,而這次卻不肯為重建鎬京出力。而《正月》描述的則是東遷的情景,因此本詩的寫作時間,在《正月》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