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農場土地性質大部分是農用地,不能違規(guī)建大棚、臨時性配房、餐廳、住宿等等,但是又想提高農地的附加值怎么辦?
不妨去除一產思維,跟著國家政策走,試試目前高度重視的勞動教育,把“農業(yè)與勞動教育”相結合,成為學生學工學農的課外實踐基地。
要想成為實踐基地,農場中的實踐課程是必備軟件,很多農場在課程方面是弱項,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個非常好的“農業(yè) 教育”的課程,適合所有的農場。
那就是“一米菜園”PBL教學法,它不僅是入校和校外勞動教育的一個切入口,更能創(chuàng)造無限的價值。一畝地接一個班的學生,每兩周開一次課,每年共計10次課,收費1200/年/人,一個班四十個學生就是4.8萬。
那什么是一米菜園?如何與PBL相結合?學生都學啥?(關注可以領取“課程表”)
一、什么是一米菜園?
一米菜園就是將土地分成1米×1米的種植空間,每個空間分成9個小方格,每個小方格的尺寸為30厘米×30厘米,這樣每個小格子就可以種植不同的作物,雖然只有小面積標準的尺寸,但是產量是傳統(tǒng)菜園的5倍,并且節(jié)約面積,讓20%的空間獲得100%的收獲。
至今有40余年的歷史,創(chuàng)造者是梅爾·巴塞洛繆,被全世界超過100多萬園丁采用,被推廣到了美國大約3000所學校中。
一米菜園作為教學的5個典型特點:
1、課程的設計和教學目標,符合我國初中階段的語文、數學、科學課標中倡導采用探究式學習方法的要求,并在學習過程中會學到很多的課標中的知識點,并在真實場景中對知識進行實踐和運用。
2、“一米菜園”的項目制學習是一個真實場景的真實體驗,而且容易實現。
3、可延伸性強,涉及到農學、園藝學、美學、木工、工業(yè)設計,以及數學、語文、生物、地理、歷史、物理、藝術等學科。

4、有成果促進學生的興趣,有成就感。
5、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一米菜園課程中的動手能力的要求。

由此可見,一米菜園不僅受到農業(yè)的喜愛更受到學校的重視。
什么是PBL
上面我們介紹了一米菜園,下面先了解一下PBL:

PBL是Project-BasedLearning項目學習法的簡稱,是學生通過參與到一個真實的項目活動中,在項目的不斷進行過程中,獲得各科知識的學習的一種方式。
這種學習方式通過經歷和解決現實世界的問題,學生能更好地掌握和應用知識技能,能增強對學習內容的記憶力,同時能改善學生對于學習的態(tài)度。被稱為是最能實現當代教育目標、符合時代需要的一種教學模式。

具有6個教學特點:
以學生為主導的教學方法:幫助孩子,學會為自主學習搭建腳手架,體驗學習內驅的動力,感受選擇與責任,獲得終身學習的系統(tǒng)思維能力和情感能力。
確定學習目標:幫助孩子,建立清晰的任務目標,并有方向的指導下,提升行動力。
提出問題,解構問題:幫助孩子,善于多維度觀察,培養(yǎng)提出問題的能力,學習解構問題的工具,通過問題的梳理,從混沌到清晰。
思維工具應用,信息搜集和循環(huán)分析
團隊協(xié)作
原型產品制作,重視過程體驗

”PBL“ ”一米菜園“課程
說了這么多,PBL和一米菜園如何相結合進行課程設計呢?
其實,就是利用他們的特點,將PBL在一米菜園中展現出來,而且讓孩子充滿學習興趣。
我們以第一個月”一米菜園PBL項目課程”的兩次學習實踐為例:

第1個月第1次課程內容:
開班儀式起自然名
自我介紹,自然名記憶游戲
分組,選組長,起組名
介紹什么是PBL,一米菜園的概念。
分組討論每個小組的驅動性問題。(運用自己思考,闡述觀點,投票,再討論,再投票的形式由學生自己選出每組在大概念下的細分驅動性問題,作為探究式學習的主題。)
進行分享和總結

第1個月第2次課程內容:
開場自然游戲激發(fā)熱情并學習自然知識。
討論每組一米菜園種子的品種如何搭配。(和每組的驅動性問題有關,包括菜園的作物分區(qū)如何設置,植物的種植時間、種植方式等。)
搭建一米菜園的準備工作,量尺寸,鋸木頭。
進行分享和總結。

目前有的農場已經開始和學校合作,非常受學校、家長、學生的喜歡,可以說是三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