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讓人笑死了,尤其最后一個,孩子都帶到樓下,換著打,好幽默!
其實從母慈子孝到雞飛狗跳,有時候只差一個輔導作業(yè)的過程。
記得有次在家聽到對面樓一寶媽輔導作業(yè)嗓子都喊啞了,家里咆哮不停,家具甩得好響。
剛開始以為他們家夫妻吵架,電話一聯(lián)系,原來是在輔導小孩子作業(yè)。
很多家庭就因為輔導孩子,日子陷入了一種疲態(tài)般的惡性循環(huán)。
家里完全成了“不做作業(yè)母慈子孝,一做作業(yè)雞飛狗跳”的真實寫照。
再看看下面一幅圖,一個一年級的學生有必要如此折騰嗎?
什么事情都要打卡,都要留痕,學習是給別人看的嗎?
有人說教師不這樣要求,不就沒事了,你以為老師愿意這樣做嗎?老師也累死了。
但有人需要這樣做,咋辦?涼拌!
說實話,陪伴孩子確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我自己也經(jīng)歷了情緒摩擦、劍拔弩張,再到不斷調(diào)整,和諧共處,共同成長的過程。
最后還是希望社會學校家庭科學施教, 尊重規(guī)律,尊重孩子,相信孩子。
美國作家、歷史學家塔拉·韋斯特弗說,“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每個孩子都會飛往自己的那座山,
而社會學校家長要做的,不是牢牢的牽住手中的那根線不放手,
而是做孩子最大的靠山和支持者,去引導他,讓他去攀越屬于自己的那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