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微莫負重,言輕莫勸人。
在王寶強主演的《Hello!樹先生》中,樹哥把這句話演繹得可謂是淋漓盡致。
這部2011年上映,被定義為“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冷門“爛片”,現(xiàn)在卻被各種致敬。
甚至王寶強在片中抬手吸煙的鏡頭,也被網(wǎng)友譽為經(jīng)典。
之所以當(dāng)年不火的片子能夠在過了近10年時間后再度熱門起來,主要還是因為以前看不懂的人,隨著年齡的增長、經(jīng)歷的豐富,開始逐漸明白“樹哥”其實就是我們自己的縮影。
就像那些經(jīng)典歌曲一樣,隨著時光的流逝,真正能夠沉淀下來的,一定是那些可以觸及人們內(nèi)心深處的情感、能夠觸碰到人性本質(zhì)的東西。
就好像我們評價李宗盛時會說:
“少年不聽李宗盛,聽懂已是不惑年。初聽不識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span>
《樹先生》中的主角,在寒冷的村莊里,演繹著人情的薄涼。
片中里圍繞著樹先生日常發(fā)生的情節(jié),無不在透露出“任誰都可以欺負他”的味道。
意外受傷,修車店老板可以輕易開除他;走在路上,村里的孩童也可以欺負他;伙伴們大快朵頤時,樹哥就是他們最好的下酒菜……
片中的每一個人,似乎都是逼樹哥“發(fā)瘋”的罪魁禍?zhǔn)字弧?/p>
可在我看來,真正“逼瘋”樹哥的人,其實是他內(nèi)心里的“自卑”。
因為當(dāng)一個人自卑到骨子里時,會有這3種表現(xiàn),最后一種就是“逼瘋”人的直接因素。
越是自卑的人,越不太愿意表現(xiàn)出自己的“窩囊”。
因為他們內(nèi)心還是渴望自己可以做出讓他人“另眼相看”的事情。
一般來說,人之所以會自卑,主要還是因為自己在別人眼里能力太差的原因。
所以“撐場面”,還可以理解為假裝鎮(zhèn)定、隱藏壓抑或者強出頭等。
我們都說“力微莫負重,言輕莫勸人”,簡單理解來說其實就是能力不夠的人,不要去硬撐場面。
自卑也分等級,一些比較自卑的人,往往喜歡用“我不行”、“我害怕”來面對困難的事情。
可當(dāng)一個人自卑到骨子里之后,則常用“給我一次機會”、“不然讓我試試”這樣如同“乞討”般的態(tài)度來挑戰(zhàn)自己心里根本沒底的事情。
他們并非是對自己充滿自信,只是想要爭取一點他人的注目以及自以為的尊嚴罷了。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自傲和自卑似乎都比較類似——一個是無比自信的極端,一個是毫無信心的極端。
自卑剛剛產(chǎn)生的時候,一般都不怎么愛跟人打交道。
因為自卑產(chǎn)生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在人際交往時被打擊、傷害得太多太深,所以自卑的人往往都比較排斥人多的場合。
而當(dāng)這個人自卑到骨子里時,往往卻更加喜歡往人群里扎堆,因為他們內(nèi)心渴望著可以跟大家一樣“平起平坐”——雖然內(nèi)心很清楚,這并不可能。
在《樹先生》里,樹哥一直都表現(xiàn)出想要跟兒時的同伴一起像從前一樣相處,可他其實就像馬戲團的小丑,只是別人酒席間談笑的節(jié)目而已。
可即便如此,樹哥還是在無限度地迎合取悅他人。甚至哪怕“下跪挨打”。
因為這樣做了之后,至少他能感到自己還有一點點存在感。
自卑的人害怕不被認同,而自卑到骨子里的人,僅僅只是求得一些存在感而已。
被認同,太奢侈了。
我們會發(fā)現(xiàn),那些沉迷于買彩票的人,往往都是渴望一夜暴富的“窮人”。
而且他們都非常喜歡“幻想”,幻想自己要是中了大獎,自己開始如何如何安排等。
看過一個新聞,說是兩口子回家時路過彩票站,一時興起買了一注彩票。
回家后兩人就開始幻想萬一中了大獎該如何計劃這筆錢。
最后兩人因“資金分配”問題產(chǎn)生了分歧,開始大吵一架,甚至鬧到離婚的地步。
可想而知,這種不切實際的幻想會有多么嚴重的后果。
樹先生就像金庸筆下《天龍八部》里的慕容復(fù)一樣,到最后被“逼瘋”,沉浸在了自己幻想的世界中。
一個人如果自卑到骨子里,那么他們就會幻想自己要么擁有了大量的財富,或者就是擁有了非常人能及的本事等。
然后自己從一個被他人避而遠之的人,變成了眾星捧月般的人物。
幻想自己終于可以有底氣地說話,有他人的尊重,有做人的尊嚴。
越是沉浸在這種幻想中,人就會越自卑——越渴望的東西得不到,就越容易滋生出自卑的情緒。
這種情緒日積月累,就會把人“逼瘋”。
樹哥的悲哀,不僅僅只是一個人情薄涼、人性自私就能造成的,更多的還是這個不怎么溫情的環(huán)境帶來的現(xiàn)實碰撞結(jié)果。
我們沒有辦法指望所有人都可以用平等的眼光來審視富貴與貧賤,但我們可以調(diào)節(jié)自己的情緒,以免讓自己過于自卑而無法自拔。
畢竟,有句俗話說得很現(xiàn)實:
“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