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跟沒有分寸感的人做朋友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
答:“我從來不跟沒有分寸感的人做朋友?!?/span>
何為分寸感?
《禮記·中庸》云: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span>
意思是:君子安于現(xiàn)在所處的地位,
去做應(yīng)做的事,不生非分之想。
再簡單點:
做人要有分寸感,切忌越界。
任何關(guān)系,都有其界限,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更需要分寸感。
把握恰到好處的分寸感,
不僅是尊重他人的表現(xiàn),
更是一種為人處世的修養(yǎng)。
01
好的關(guān)系,是自帶分寸感
生活中,
經(jīng)常會有人以“關(guān)心”的名義,
旁敲側(cè)擊地打探著
你的生活、工作、收入等私人情況;
總有些相熟的朋友,
對你開著肆無忌憚的玩笑,
無論好笑與否;
更有甚者,把別人的付出,視為理所應(yīng)當:
幫個忙,拿個快遞,帶份飯,
完全不把自己當外人......
這種無界限,無分寸感的肆意行為,
只會讓彼此之間的關(guān)系越走越淡。
張愛玲和好朋友炎櫻,
在求學時,同住一處,相互扶持,
關(guān)系親密如孿生姐妹一般。
然而,后來,
在日本生活得很好的炎櫻,
寫信給在美國過著孀居生活的張愛玲,
不識時務(wù)地炫耀著自己的幸福生活,
最終導致兩人的友誼破裂。
《朋友》中有句話:
“朋友之間,分寸不可差失,
自以為熟,結(jié)果反易生隔離?!?/span>
好的關(guān)系,是熟不逾矩,自帶分寸感,
朋友之間的關(guān)系再好,也要懂得分寸感,
懂得分寸感,才是真正值得深交的人。
02
分寸感,藏著一個人的教養(yǎng)
“那些擁有頂級魅力的人,
都有著恰到好處的分寸感”,
到哪里都特別受歡迎。
前一段時間,
#胡歌蹲下來接受采訪#的視頻 迅速沖上了熱搜。
當天,胡歌在上海出席一場活動,
在媒體群訪的環(huán)節(jié),
他先是站著接受了采訪,
后來配合記者蹲了下來采訪。
在經(jīng)過工作人員的提醒站著也沒關(guān)系后,
胡歌才站了起來。
網(wǎng)友紛紛夸贊:“好暖心,好紳士。”
都說,一個人的教養(yǎng)藏在細節(jié)中,
而細節(jié)的展現(xiàn),在于對分寸感的把握。
尊重他人,溫暖貼心,
胡歌的教養(yǎng),
在這恰如其分的距離感中,
更在這恰到好處的分寸感中,
詮釋得淋漓盡致。
周國平說:分寸感是成熟的愛的標志,
它懂得遵守人與人之間必要的距離,
這個距離意味著對于對方作為獨立人格的尊重,
包括尊重對方獨處的權(quán)利。
尊重他人,便是最高級的分寸感。
03
分寸感,智慧的體現(xiàn)
黃渤是出了名的會說話,高情商。
馬云與黃渤的第一次見面,
馬云便夸獎黃渤道:
“我們倆顏值差不多,但你穿衣服好看。”
黃渤馬上回答道:“因為世界上
不僅僅有我一個人先天條件這么好的人在奮斗?!?/span>
話一出口,不僅表示收到了馬云對自己的稱贊,
更回敬了馬云一個贊美。
高情商,高智慧且恰到好處的反饋,
帶給人如沐春風的感覺。
有分寸感的人,與人相處,
既能守住自己的界限,
也不侵犯他人的界限。
保持分寸感,
是成年人最體面的社交,
這種分寸感,
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境界。
04
剛剛好的分寸感
叔本華說:
“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互相靠得太緊,會覺得刺痛;
彼此離得太遠,卻又會感覺寒冷?!?/span>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
講究“度”,講究分寸感。
我們常常會因為把握不好分寸感,
而令雙方陷入尷尬或者不舒服的境地。
《菜根譚》中講到:
“使人有乍交之歡,不若使其無久處之厭?!?/span>
再好的關(guān)系,也需要我們用心去維系。
分寸感,是距離,也是尊重,
有分寸地相處,保持剛剛好的分寸感,
才能久處不厭。
愿你我既能守住自己的一方天地,
也不隨意侵入他人的世界,
處世有分寸,
做人有原則,
做事有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