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全球腫瘤界盛會——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今年因為疫情于5月29日-5月31日以線上形式舉辦。大會重磅研究及數(shù)據(jù)接連公布,肺騰將持續(xù)為大家?guī)淼谝皇仲Y訊和獨家解讀。 添加肺騰小助手:ftzs04,注明“ASCO”,獲取更多ASCO消息吧! 輔助治療/新輔助治療的目的是降低可手術(shù)患者的肺癌復發(fā)風險。如何尋找高效低毒的輔助治療/新輔助治療方式是今年ASCO的一大熱點。今天肺騰就給大家從化療、靶向藥、免疫這三個方向總結(jié)ASCO大會上亮眼的輔助治療/新輔助進展。 新輔助和輔助治療的區(qū)別: 通俗的說,輔助治療就是手術(shù)切除腫瘤后,還需要再接受抗腫瘤治療,包括輔助化療、輔助放療、輔助靶向治療等。而新輔助治療,則是在手術(shù)前接受抗腫瘤治療,再進行手術(shù)。 ·輔助靶向治療· EGFR靶向治療已經(jīng)徹底改變EGFR突變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治療的局面,顯著延長了患者的總生存期,那么EGFR靶向治療能否用于早期患者手術(shù)后的輔助治療呢?今年ASCO大會上兩項研究給出了答案。 ADAURA研究評估了奧希替尼術(shù)后輔助治療EGFR突變的IB-IIIA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和安全性。EGFR突變的II-IIIA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接受奧希替尼術(shù)后輔助治療可使疾病復發(fā)或死亡風險下降83%。該研究結(jié)果證實早期EGFR突變陽性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經(jīng)完全切除術(shù)后接受奧希替尼輔助治療明顯延長了疾病進展時間,大幅下降疾病復發(fā)或死亡風險,并且對所有亞組帶來獲益。 還有一項是中國CTONG1104研究(又名ADJUVANT)。研究發(fā)現(xiàn)手術(shù)后靶向治療時間越長(輔助治療+復發(fā)后治療)對延長總生存期越有利。輔助化療組患者近半終生無法接受靶向治療,不利生存。這項研究提示,DFS改善、潛在的OS獲益使得輔助靶向可能成為優(yōu)選策略。 這兩項研究,肺騰之前做過詳細的分析,想看更多干貨的可戳右邊文字鏈接→復發(fā)風險降低79%!術(shù)后靶向治療開辟新天地 | 2020 ASCO 太長不想看的,可以看重點總結(jié): 在圍術(shù)期靶向治療研究中, ADJUVANT證實針對EGFR突變陽性,且高復發(fā)風險,如II-IIIA期患者(尤其是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N1,N2期)患者,盡管輔助靶向治療的DFS沒有轉(zhuǎn)化為OS,但長達75.5個月的OS,已經(jīng)是目前完全切除N1N2 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的最佳生存期。 ADAURA研究中,奧希替尼作為腫瘤全切和醫(yī)生選擇的標準輔助化療后的IB、II期和IIIA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輔助治療,相對安慰劑組疾病復發(fā)或死亡風險降低了83%。 綜上:吉非替尼的ADJUVANT 研究和奧希替尼的ADAURA研究均證實EGFR靶向治療可顯著延緩EGFR突變患者復發(fā),標志著EGFR靶向輔助治療成為可手術(shù)EGFR突變患者標準輔助治療方案,靶向治療不再局限于晚期非小細胞肺癌。 ·免疫新輔助/輔助治療· ADAUAR研究和ADJUVANT研究或能開啟非小細胞肺癌早期靶向輔助治療的臨床新模式,免疫新輔助/輔助治療,仍處于早期摸索階段。 其中,SAKK16/14研究探索了對IIIA(N2)期患者新輔助化療后序貫免疫治療的新輔助模式。該研究采用的新輔助治療模式是多西他賽聯(lián)合順鉑三周期,后序貫度伐利尤單抗兩個周期,此后在完成手術(shù)之后進行一年的度伐利尤單抗的輔助治療。該研究主要研究終點是一年EFS(event free survival)率。最終有68名患者納入研究,在化療階段的ORR為44.8%,在免疫新輔助階段的ORR為59.7%。最后中81%的患者進行了手術(shù)(未進行手術(shù)的最主要原因為疾病進展33.3%)。入組患者一年EFS率73.3%。既往IIIA期患者一年EFS率約50%左右,五年生存約40%左右,該研究一年EFS率明顯高于歷史水平,因此該研究中的化療序貫免疫治療模式值得進一步擴大樣本量證明其確切獲益。 另有一項I期研究提示,IIIA期可切除非小細胞肺癌采用免疫聯(lián)合放化療新輔助治療PCR達50%,期待該結(jié)果能夠在更大樣本中得以驗證。 NADIM研究探索了預測免疫治療早期療效的生物標記物,結(jié)果顯示,TCR(T-cell receptor)并不能預測免疫新輔助治療病理緩解的情況。 IL-1β單克隆抗體Canakinumab在輔助和新輔助探索上正在開展三期臨床研究CANOPY-A。該研究旨在探討IL-1β單克隆抗體Canakinumab在非小細胞肺癌術(shù)后維持治療的地位。入組患者是II-IIIA或IIIB(T>5cm,N2)R0切除的非小細胞肺癌,并在入組前完成含鉑類的術(shù)后輔助治療,此后隨機分入Canakinumab或安慰劑組,主要研究終點是DFS,次要研究終點是OS,生物標志物分析包括hs-CRP和其他細胞因子。既往CANTOS研究表明Canakinumab可以大幅降低肺癌的發(fā)生率和死亡率。而CANOPY-A研究將探索Canakinumab在非小細胞肺癌輔助治療中的作用。CANOPY-A研究中國與全球同步正在加速入組階段,非常值得期待。 對于非小細胞肺癌免疫新輔助/輔助治療來說,還有一些CheckMate 816、CheckMate 77T、KEYNOTE 671等III期研究結(jié)果值得期待,肺騰將持續(xù)跟蹤報道。 ·化療新輔助治療· 新輔助放化療聯(lián)合帕博利珠單抗及鞏固帕博利珠單抗治療可手術(shù)IIIA期非小細胞肺癌的I期研究 可切除的III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接受了同步放化療(CRT)后的手術(shù),但是復發(fā)率很高。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鞏固治療改善了不可切除的 III期患者的預后。此項研究針對 IIIA期患者的CRT中加入同步新輔助帕博利珠單抗,以確定該方法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研究發(fā)現(xiàn),在可切除的III期患者中,新輔助帕博利珠單抗聯(lián)合放化療后手術(shù)PCR率高,但毒副作用嚴重。9例患者均報告了嚴重的不良事件,其中最顯著的是2例5級事件:1例在手術(shù)切除后但在鞏固治療前發(fā)生肺炎,1例在新輔助治療期間發(fā)生心臟驟停。3級事件包括肺炎、支氣管胸膜瘺、急性腎損傷、結(jié)腸穿孔和發(fā)熱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癥各1例。 整體研究補充圖示 對IIIA期(N2)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進行培美曲塞-順鉑聯(lián)合貝伐單抗或同步胸部放療后手術(shù)的II期隨機試驗 PIT-1是一項多中心,開放標簽的II期研究,對IIIA期(N2)非鱗狀NSCLC患者采用鉑類雙藥化療與抗血管生成抑制劑或同步胸部放療的設計作為誘導治療方案,然后進行手術(shù),來研究這種治療策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研究方法:所有患者分A、B組接受治療。A組接受培美曲塞+順鉑+貝伐治療;B組接受培美曲塞+順鉑+同步TRT治療。在此之后,兩組患者均接受手術(shù)。研究主要終點是2年PFS。
研究分組
研究結(jié)果:在2013年至2017年間對88例患者進行隨機分配,可以評估療效的患者共82例,A組42,B組40。在誘導治療期間并未觀察到致命毒性,但是A組中2名患者在手術(shù)后因支氣管胸膜瘺死亡。B組的2年PFS高于A組,僅在A組觀察到了知名的手術(shù)并發(fā)癥。
傳統(tǒng)的貝伐珠單抗或放療聯(lián)合培美曲塞順鉑化療后手術(shù)治療IIIA-N2期非鱗NSCLC的II期研究顯示:與貝伐珠單抗相比,新輔助放療聯(lián)合培美曲塞/順鉑+手術(shù)后2年PFS更高且更安全?;诖隧椊Y(jié)果,接下來研究小組將選擇培美曲塞-順鉑聯(lián)合同步胸部放療作為未來III期誘導治療的研究方向。
整體研究補充圖示
新輔助化療或放化療治療III期NSCLC:基于NCDB數(shù)據(jù)庫的分析
既往LACE等研究顯示,圍手術(shù)期化療僅可改善5%的非小細胞肺癌 5年OS率,此次ASCO報道的來自美國國家癌癥數(shù)據(jù)庫中回顧性分析顯示:新輔助化療較新輔助CRT死亡率降低了12%(p=0.03, 95%CI:0.78-0.98),且兩組R0切除率、術(shù)后死亡率及再入院率均無差異。
新輔助化療(Neo-chemo)的使用提高了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生存率。 但是,有關增加放射治療(Neo-CRT)好處的數(shù)據(jù)并不多。 分析表明,使用Neo-CRT可以顯著降低腫瘤分期,但與治療相關的死亡率會增加。
此項研究,收集NCDB 2010年到2015年間的III期可切除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jù)接收新輔助治療的類型分為兩組,比較兩組的生存結(jié)局。
結(jié)論:在本研究中,盡管增加了新輔助放療后,完全病理性腫瘤和淋巴結(jié)反應的發(fā)生率顯著增加,但從死亡率角度考慮,新輔助化療與新輔助放化療相比,死亡率降低了12%。兩組R0切除率、術(shù)后死亡率及再入院率均無差異。
整體研究補充圖示
對于早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來說,外科手術(shù)始終是基石。
輔助治療的作用,首先就是徹底清除殘余病灶,實現(xiàn)治愈,這對應著5年無瘤生存率(DFS)提升;如果無法徹底清除殘余病灶,那也應該要抑制這些病灶,延緩復發(fā),實現(xiàn)患者總生存期的延長,提高5年總生存率(OS)。目前針對非小細胞肺癌傳統(tǒng)的輔助治療手段是化療,通常疾病分期越晚,輔助化療的獲益越大。
除了化療,今年CTONG 1104、ADAURA這些研究進一步證實輔助靶向治療可以成為部分EGFR突變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治療選擇,目前對于EGFR-TKI等靶向治療應用于圍術(shù)期階段的研究比較少,而ADAURA研究給臨床帶來新啟發(fā),未來是可以繼續(xù)研究探索的方向。
而針對這個階段患者的免疫治療的初步研究結(jié)果顯示了很好的前景,總生存期能否獲益等問題,值得進一步研究和驗證。
參考資料
CANOPY-A: A phase III,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 controlled trial evaluating canakinumab as adjuvant therapy in patients (pts) with completely resect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SAKK 16/14: Anti-PD-L1 antibody durvalumab in addition to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stage IIIA(N2)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 multicenter single-arm phase II trial.
https://meetinglibrary.asc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