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碑楷書是隋、唐楷書的先導(dǎo),其中的筆法、風(fēng)格有不少融入到了唐楷中。北碑多發(fā)現(xiàn)于河南洛陽、陜西西安兩個地方,這是因為它們曾是北魏、北周的都城。北碑以“元氏墓志”最為精妙,而“元氏墓志”又以遷都洛陽后鐫刻的,最為成熟。
1948年時,洛陽城北的邙山有一座“青菜?!?,也被當?shù)厝朔Q作“司馬懿冢”。某一天,一伙盜墓賊來到此地,他們將墓中僅剩的珍寶搜刮干凈,在他們的破壞下,整個墓葬暴露在世人面前,而這,也讓一方墓志重見天日,它就是《元懌墓志》。
“元氏墓志”中為人熟知的《元倪墓志》曾引起書法界轟動,歐陽中石還曾為它做了教程?!对獞怪尽凡⒉贿d色于它,二者都代表了魏碑楷書的頂級水準。1965年時,專家重新進入此墓勘察,并進行了修復(fù),根據(jù)碑上文字可知,墓主人是北魏孝文帝第四子、清河王元懌。
元懌,字宣仁,北魏太和十一年(481年)生于洛陽,是鮮卑族人,據(jù)記載他機敏聰慧、博覽群書,而且還是個大帥哥:“幼而敏惠,美姿貌,高祖愛之”。作為皇室成員,他歷任司徒、太傅、太尉。不幸的是,北魏神龜三年(520年),元懌在一場宮廷政變中被害。
《元懌墓志》立于北魏孝昌元年(525年),是新皇登基后特命鐫刻的,書者和刻工一絲不茍完成此作。全碑高95厘米、寬99厘米,碑上文字共32行、1000余字,單字大小約3.5厘米。上千年埋于地下的緣故,此碑字跡清晰如新發(fā)于硎,完好度勝過絕大多數(shù)北碑。
《元懌墓志》鐫刻細致精謹,筆畫自然、提按分明,沒有早期魏碑體的刻板之象,楷書點畫、結(jié)字已較為成熟,仍然融入篆勢隸意,這在捺畫中尤為明顯?!对獞怪尽沸泄P方圓結(jié)合,既有鋒芒,轉(zhuǎn)折處也圓轉(zhuǎn)流暢。結(jié)字端莊肅整、寬綽開闊,筆畫則瘦挺峻拔。
魏碑楷書方峻古樸、天真爛漫,其韻味甚至勝于唐楷;而多為方筆、有棱有角的特征在唐初褚遂良等名家的楷書中仍能看得到,沒有魏碑浸潤,唐楷很難有如今的成就,所以,與其說是唐楷出現(xiàn)淘汰了魏碑,倒不如說是魏碑楷書成就了唐楷。
想學(xué)唐楷,但又難把握其豐富復(fù)雜的筆法,不妨先從魏碑楷書練起,《元懌墓志》就是合適之選。
現(xiàn)在,我們將這件藏于河南洛陽古代藝術(shù)館《元懌墓志》進行了超高清復(fù)制,極度還原原碑面貌,特向您推薦,期待您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