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匯編氏族典
第一百四十九卷目錄
孫姓部列傳五
明一
孫興祖 孫炎
孫本 孫雄
孫智 孫伯玉
孫蕡 孫作
孫虎 孫顯
孫恪〈瀛人〉 孫時
孫文義 孫毓〈武陟人〉
孫恪〈鄒平人〉 孫英〈觀城人〉
孫英〈武進人〉 孫用
孫鎮(zhèn) 孫緒
孫伯堅 孫正通
孫浩 孫亶
孫泰 孫巖
孫亨 孫士良
孫汝敬 孫鏜
孫良 孫靖
孫原貞 孫鼎
孫子良 孫忠
孫繼宗 孫顯宗
孫毓〈商河人〉 孫芝
孫玨 孫升
孫遇 孫逢吉
孫剛 孫子華
孫瓊 孫祥
孫珉 孫洪
孫賢 孫璉
孫璽〈鄒平人〉 孫衡
孫成 孫需
孫識 孫圭
孫琰 孫交
孫丙 孫銘
孫博 孫中
孫璽〈平湖人〉 孫纮
孫泰 孫燧
孫祿 孫磐
孫紹光 孫緒
孫修 孫樂
孫孟舉 孫懋
孫繼芳 孫紹祖
孫承恩 孫清
孫應奎〈洛陽人〉 孫應奎〈馀姚人〉
孫鑾 孫璽〈代州人〉
孫孟和 孫海
孫承祖 孫冕
孫惟中 孫文原
孫瑜 孫一元
孫堪 孫墀
氏族典第一百四十九卷
孫姓部列傳五
明一
孫興祖
按
《明外史·孫興祖?zhèn)鳌?/span>:興祖,濠人。從太祖渡江,積功為都先鋒。遷統(tǒng)軍元帥。擢天策衛(wèi)指揮使。興祖沉毅有謀,大將軍徐達雅重之。進大都督府副使,鎮(zhèn)彭城。達既定關陜,旋師北伐,檄興祖。從克元都。置燕山六衛(wèi),命興祖守之。洪武三年,率六衛(wèi)卒從達出塞,次三不刺川,遇敵,力戰(zhàn)死,年三十五。追封燕山侯,謚忠憫。以其子恪嗣官。
孫炎
按《明外史·孫炎傳》:炎,字伯融,句容人。面鐵色,跛一足。談辯風生,雅負經(jīng)濟。與丁復、夏煜游,有詩名。太祖下集慶,召見,請延攬賢豪。太祖方建行中書省,用為首掾。從征浙東,擢池州同知,尋進知府,召為行省都事??颂幹荩诳傊?。苗軍作亂,執(zhí)炎,幽空室,脅降,不屈。賊帥賀仁德饋雁酒,炎大罵。賊怒,遂見害,年僅三十馀。追贈丹陽縣男。
孫本
按《鄒平縣志》:元末天下大亂,明太祖起兵,本以壯士歸附,屢立戰(zhàn)功。后追寇金山下,戰(zhàn)死。
孫雄
按《鄒平縣志》:雄長兄本,以壯士歸附高皇帝,追寇金山下,戰(zhàn)死。弟智代,又戰(zhàn)死。雄代,隸燕山右護衛(wèi)。文皇帝靖內(nèi)難,推為前鋒,敗齊泰軍,大戰(zhàn)白溝河,募忠勇千三百人,屢立戰(zhàn)功,克金川門,升羽林右衛(wèi)指揮使。又扈從北征,乃命守潼關。自是孫氏有隸潼關者于雄始。孫鑒,昭勇將軍,在籍。孫資,贈奉議大夫,創(chuàng)西關三義祠。
孫智
按《鄒平縣志》:智,本弟。代兄職,亦戰(zhàn)金山死。
孫伯玉
按《句容縣志》:伯玉,崇德鄉(xiāng)人。洪武初為耆老,公勤能干,除知府職,署福建布政司左參政事,實授河南懷慶府知府。
孫蕡
按《明外史·孫蕡傳》:蕡,字仲衍,廣東順德人。性警敏,書無所不窺。負節(jié)概,不妄交游。元季避亂山澤間。何真據(jù)嶺南,開府辟士,受禮遇。廖永忠南征,蕡為真草降表,永忠辟典教事。洪武三年始行科舉,蕡與其選,授工部織染局使,遷虹縣主簿。召為翰林典籍,與修《洪武正韻》。九年遣監(jiān)祀四川。居久之,出為平原主簿。坐累逮系,俾筑京師望都門城垣。蕡謳吟為粵聲,主者以奏。召見,命誦所歌詩,語皆忠愛,乃釋之。十五年起為蘇州經(jīng)歷,復坐累戍遼東。已,大治藍玉黨,蕡嘗為玉題畫,遂論死。
孫作
按《明外史·孫作傳》:作,字大雅,江陰人。為文醇正典雅,動有據(jù)依,號《東家子》。元季,挈家避兵于吳,盡棄他物,獨載書兩簏。張士誠廩祿之,旋以母病謝去,客松江,眾為買田筑室居焉。洪武六年聘修《日歷》,授翰林編修,乞改太平府教授。召為國子助教,尋分教中都,踰年還國學,擢授司業(yè),歸卒于家。
孫虎
按《明外史·濮英傳》:孫虎,壽州人。敗雙刀趙于樅陽,與王弼攻取婺源,從定婺州,為海寧衛(wèi)指揮使。平嘉興盜,從副將軍文忠北征,戰(zhàn)死。追封樂安伯。
孫顯
按《河南通志》:顯,信陽人。性聰敏,遇事果決。父喪廬墓,閭里重之。洪武丁卯領鄉(xiāng)薦,授工科給事中,累官工部尚書。
孫恪
按《明外史·孫興祖?zhèn)鳌?/span>:恪,興祖長子,襲武德衛(wèi)指揮使。歷都督僉事。久之,出為平越衛(wèi)指揮使,復召為后軍都督僉事。洪武二十一年,以右參將從藍玉北征。論功封全寧侯,歲祿二千石,予世券。恪謹敏,有儒將風。二十五年,進兼太子太保。未幾,籍兵山西隰、吉二州及石樓、永和、大寧、河津四縣,從宋國公勝練兵。旋召還,賜第中都。后坐藍黨死。
孫時
按《鄆城縣志》:時字習之,洪武庚午舉人,授壺關教諭,升金壇知縣,升刑部員外郎,出補河南僉事,入為大理丞。庭讞冤獄,多所平反。嘗以論報忤旨,系獄,疽發(fā)。成祖察其忠,釋之,賜藥存問。洪熙元年,升工部侍郎,改南京太常寺卿。正統(tǒng)改元,固請休致,賜璽書,馳驛歸。朝臣賜敕歸者自時始。
孫文義
按《館陶縣志》:文義原名文進,登洪武辛未進士,拜監(jiān)察御史,監(jiān)造榆林版籍,著有勞績。御筆改名文義。尋為權奸傾擠,卒于官。
孫毓
按《河南通志》:毓,武陟人。洪武丙子鄉(xiāng)舉,代祖父戍邊十有四年始歸。居母喪,廬墓三年,躬負磚石筑墳,年百齡而卒。
孫恪
按《鄒平縣志》:恪,洪武年間以人才舉,官至福建布政司參議。
孫英
按《觀城縣志》:英,觀城人。明洪武間,父俊垛充龍虎衛(wèi)軍,故兄整補伍出征,陣亡,因授本衛(wèi)百戶,勇力健戰(zhàn),殺敵有功,升本衛(wèi)千戶,世襲。長男拱辰,次男盤相繼承襲。
孫英
按《武進縣志》:英,成穆貴妃之兄。明太祖訪求任用,初拜中書省參知政事,改任戶部尚書。
孫用
按《萬姓統(tǒng)譜》:用,洪武初為常州知府,廉能儉素,治政清平,救民疾苦,作興學校。任滿,朝廷以其廉能,令復任。
孫鎮(zhèn)
按《萬姓統(tǒng)譜》:鎮(zhèn),合肥人。洪武中中制科,除度支主事,坐累謫戍云南。尋復累升衛(wèi)輝府知府。靖難后不屈,謫戍山海關。
孫緒
按《萬姓統(tǒng)譜》:緒,洪武中饒陽知縣,均賦役,清刑罰,以廉能稱,縣人懷惠。
孫伯堅
按《萬姓統(tǒng)譜》:伯堅,洪武間為四川左參政,持政寬平,不事苛察,吏民德之。仕為國子博士,檢??淌?jīng)。
孫正通
按《歸化縣志》:正通,歸上里人。原為元行省平章右丞陳有定步卒,以勇力聞。后歸命太祖,數(shù)從大將軍李文忠征剿諸叛國,奮勇先登,無戰(zhàn)不克。遂以積勛升授河南汝寧衛(wèi)指揮使。洪武間,奉命削平漳、泉界、寧陽僭號草寇,即于其地敕建督府以鎮(zhèn)守之,十馀年,內(nèi)安外攘,遠近畏服,邊隅無烽火之警,卒于官。
孫浩
按《諸城縣志》:浩,城后社人。洪武中,由歲貢仕至廣西參政,左遷姚州知州,升江西參政,官至廣東布政使。
孫亶
按《江陰縣志》:亶字叔誠,洪武癸酉以貢授戶部主事,改兵部。永樂庚寅,晉鞏昌知府,躬行節(jié)儉,至誠率物。先是西戎部落時出剽掠,聞亶名,稍稍歸服。丁內(nèi)艱,軍民上狀借留,詔蒞事如故。九載,秩滿,郡民復詣闕懇留,詔進秩正三品階、嘉議大夫,仍治鞏昌。歷再考,而民留益力,凡三十年不離鞏昌。休于家者八年,卒。
孫泰
按《武進縣志》:泰,襲涼州衛(wèi)指揮,升北平都司。靖難兵起,泰與戰(zhàn)于懷來,中矢,裹血力呼,陷陣死。
孫巖
按《名山藏·勛封記》:應城伯孫巖,鳳陽人,從渡江,累功千戶,致仕。從靖難,守通突門,力戰(zhàn),追奔張家灣,掠餉舟三百,還守城。敗遼東兵。建文四年,以都指揮僉事封奉天翊衛(wèi)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伯,祿千石,賜誥、券,與誓身免二死、子一死。封十六年,卒,贈翼城侯,予謚。子亨,先立功薊、永平、鄭村壩、大同、白溝滄、彰德、靈壁,入金川門,歷河南都指揮,卒。永樂二年,英嗣。亡子。二十二年,弟杰嗣。景泰三年,繼先嗣。坐犯受財枉法,革爵閒住。弘治十六年,鉞嗣。嘉靖十九年,孫永爵嗣。三十五年,文棟嗣。
孫亨
按《名山藏·勛封記》:應城伯孫巖子亨,立功薊、永平、鄭村壩、大同、白溝滄、彰德、靈壁,入金川門,歷河南都指揮,卒。
孫士良
按《萬姓統(tǒng)譜》:士良,永樂初應山知縣。居官未三考,人戶自占三千馀口,開墾荒田五十馀頃,政事簡惠,賦役平均,民到于今稱美之。
孫汝敬
按《明外史·羅復仁傳》:孫汝敬,名簡,以字行。吉水人。永樂二年進士,選庶吉士,就學文淵閣,召使誦書不稱旨,遣戍江南。數(shù)日復之。自此刻厲為學,擢修撰進侍講。仁宗時,上言時政十五事,忤旨下獄。既改御史,直聲震朝廷。擢工部右侍郎,往安南撫諭。黎利復再往封。還督兩浙漕運,理陜西屯田,多所建置。坐受饋,下獄,免死,充為事官。仍督陜西屯田。英宗立,遇赦,汝敬誤引詔復職,復逮系。以在陜措置有勞,宥死戍邊。尋還其官,蒞故任。西邊有警,督餉。遇敵紅子城,中流矢,墜馬得免。以疾告歸,卒。
孫鏜
按《名山藏·勛封記》:懷寧侯孫鏜,東勝人,永樂中襲父職為指揮同知。以殺處州寇、退敵都城下,累官右都督。天順元年,迎駕南宮,封奉天翊衛(wèi)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侯,祿千一百石,身免一死,給誥、券。流再與世。五年,剿反者曹欽長安門,進侯加祿二百石。尋與世。成化初,以殺曹欽功不與奪門同,奪侯。侯十五年,卒。追贈萊國公,予謚。成化七年,子輔嗣。十六年,泰嗣。弘治十五年,應爵嗣。正德十二年,瑛嗣。卒,亡子。嘉靖十八年,弟瑁嗣。二十三年,秉元嗣。三十八年,世忠嗣。
孫良
按《荊州府志》:良,宜都人,字德輝。永樂壬午鄉(xiāng)舉,初任延津諭,升工科給事中,峭直敢言,與眾多忤。改進賢諭,致仕。
孫靖
按《山西通志》:靖,平定人。永樂癸卯舉人,任鴻臚序班,升都督府都事。以言忤石亨,調(diào)四川渠縣,有惠政,卒于官。渠人立祠祀之。
孫原貞
按《明外史·孫原貞傳》:原貞,名瑀,以字行,德興人。永樂十三年進士。授禮部主事,歷郎中。英宗初,用薦擢河南右參政。居官清慎,有吏才。再用薦,遷浙江左布政使。正統(tǒng)末,閩、浙盜大起,雖更赦罷兵。原貞策其必叛。景帝即位,圖上方略,請為備禦計。賊果再叛,發(fā)兵討。命原貞參議軍事,深入擒其魁。而溫州馀賊猶未滅,命都指揮李信討之。遂拜原貞兵部左侍郎,參信軍務,鎮(zhèn)守浙江。捷聞,璽書獎勵。遭母喪。奪情剿平馀寇。景泰三年,進兵部尚書,鎮(zhèn)守如故。未幾,命考察福建庶官,因留鎮(zhèn)焉。五年,復移鎮(zhèn)浙江。英宗復位,罷歸。家居十馀年。卒,年八十七。原貞所至有勞績,其在浙江名尤著。
孫鼎
按《明外史·彭勖傳》:孫鼎,字直鉉,廬陵人。永樂間舉人。歷松江教授。正統(tǒng)八年,楊溥薦為御史,代勖董南畿學政。通州旱饑,奏蠲糧三千四百馀石。英宗北狩,鼎詣闕上書,請隨所用效死。不報。天順元年卒于家。
孫子良
按《萬姓統(tǒng)譜》:子良,海寧人。永樂進士,入翰林為庶吉士,與修《永樂大典》。擢兵部郎中,歷升山東參政。所著有《螺城集》。子漳,潯州知府。
孫忠
按《名山藏·勛封記》:會昌伯孫忠以宣宗章皇后父,宣德四年封伯。祿千石,予世券。卒,贈侯,予謚,子繼宗嗣。英宗復辟進侯,加祿二百石,予世券,追贈忠安國公,予改謚。繼宗卒,贈郯國公,予謚。成化十六年,孫銘嗣。正德十五年,杲嗣。嘉靖八年,以外戚恩澤除。
孫繼宗
按《明外史·孫忠傳》:忠子繼宗,字光輔,章皇后兄也。宣德初,授府軍前衛(wèi)指揮使,久之,改錦衣衛(wèi)。景泰初,進都指揮僉事,尋襲父爵。天順改元,以奪門功,進爵為侯,加號奉天翊衛(wèi)推誠宣力武臣,特進光祿大夫、柱國,世襲侯爵。命督五軍營戎務兼掌后軍都督府事。五年,曹欽平,進太保。尋以疾奏解兵柄,辭太保,不允。憲宗嗣位,復設十二團營,命繼宗提督兼督五軍營,帝開經(jīng)筵,命知經(jīng)筵事,修《英宗實錄》,為監(jiān)修官。朝有大議,必繼宗為首。成化初,乞休,優(yōu)詔不許。三年,《實錄》成,加太傅。十年,兵科給事中章鎰等劾其宜退。于是繼宗上疏懇辭,帝優(yōu)詔許解營務,仍涖后府事,知經(jīng)筵,預議大政。又五年卒,年八十五,贈郯國公,謚榮襄。
孫顯宗
按《明外史·孫忠傳》:忠子顯宗,官都指揮僉事,改錦衣衛(wèi)。預奪門功,進都指揮同知。
孫毓
按《商河縣志》:毓,宣德丁未進士,除行在監(jiān)察御史。彈劾不避權貴,讞獄多所平反。升陜西右參政,以廉能著名。再遷左布政使,仍上疏論執(zhí)政者,幾為執(zhí)政者所陷。會上知其忠,特令致仕。
孫芝
按《福州府志》:芝字廷秀,連江人。宣德中,以國子生授慶都縣令,擢守沔陽。時有建議欲刪削孟子書者,芝上疏,極論以為不可,其議遂寢。后官至參議。
孫玨
按《福州府志》:玨,候官人。以貢宣德間知鉛山縣。清勤仁肅,秩滿當代,民赴闕丐留,復任,前后幾二十年。玨嘗植松于壇廟,思其德者以比甘棠。
孫升
按《濟寧州志》:升字允吉,性至孝,母喪,廬墓三年不忍去。宣德中,授南京工部主事,督江浙鼓鑄。值歲歉,匠作告饑,升割月俸食之。遷郎中,督龍江關。平時清苦自勵,非賓客過從,未嘗見魚肉,飯一盂,蔬兩豆而已。
孫遇
按《福山縣志》:遇字際時,正統(tǒng)丙辰周旋榜進士,授戶部主事,以才能勤慎屢外差,所至無染。甲子,以楊少保溥特薦,由主事擢知徽州府事。均徭釐弊,吏民畏愛之。丁外艱,去,因民請奪情,復郡。景泰甲戌歲祲,休寧、黟、祁三縣盜起騷動。汪御史巡郡,欲調(diào)衛(wèi)兵以剿。遇止之,單騎直抵其境,諭以禍福。賊感泣曰:公仁人也,何敢逆命。厥魁凌辛受等悉赴官,眾解。又以丁內(nèi)艱去,因民請復留。暨三考,又當去,民固請,朝廷重念民意,乃以三品秩仍署郡。前后守徽十八年。天順甲申,升江西右藩,河南左藩。三載當計期,給事肖彥莊以遇在江西常斷其家不法事銜之,因劾遇與吏部尚書李秉同里且同年,為黨比。遇不置辯,請致仕歸。
孫逢吉
按《山西通志》:逢吉,渾源人。正統(tǒng)丁卯舉人,授延長知縣,擢御史,所至肅然。歷升陜西布政使。
孫剛
按《畿輔通志》:剛,宣府人。守備永寧,正統(tǒng)十四年秋,敵逼獨石,守臣楊俊棄城遁,剛率兵援之。至中途,遇敵,以力寡不能當,陣遂陷,死之。
孫子華
按《黃岡縣志》:子華輕財好施,于正統(tǒng)年間值歲祲,轉(zhuǎn)粟近萬石賑濟黃、麻、蘄水三縣饑民,有司御史臺以聞,上賜子華義民尚書。
孫瓊
按《萬姓統(tǒng)譜》:瓊字蘊章,昆山人,正統(tǒng)進士。授刑部主事,升郎中。時錦衣指揮門達用苛刻羅織人罪,法司承望風旨,往往死非命。瓊多所平反。太監(jiān)牛玉養(yǎng)子犯法,囑瓊,瓊不少貸,由是積怨。于他事連坐,謫戍遼陽。成化初,復職,乞歸,年近四十。家居篤于禮度,終日端坐,所居樸陋,人不能堪,而處之裕如。
孫祥
按《山西通志》:祥,大同右衛(wèi)人。景泰辛未進士,由給事中歷官都御史,殉節(jié)邊關。子紳,錄為大理評事。
孫珉
按《齊東縣志》:珉字宗理,景泰辛未進士,任吏科給事中。務存大體,常陳時弊。報可,通行中外。后以忤權貴歸休。有詩集行于時。
孫洪
按《萬姓統(tǒng)譜》:洪字伯大,冒邑人。景泰間舉進士,初授兵部主事,奉敕遷調(diào)征剿兩廣官軍,升郎中。會中宮崩,喪禮一從洪議,累遷山西參政,以南陽流逋,改敕河南,撫之甫定。升本司右布政使,疏汴河,人免墊溺。尋升副都御史,賑撫流民,咸得其宜。
孫賢
按《河南通志》:賢字舜卿,杞縣人。景泰中,舉進士第一,授修撰,侍經(jīng)筵。成化初,預修《英廟實錄》,成,進太常寺卿兼翰林學士。丁內(nèi)艱,起復,遷侍讀學士掌院事,引疾乞休。卒,贈禮部左侍郎,謚襄敏。
孫璉
按《鄒平縣志》:璉字國用,繼宗第四子。以世嫡嗣太傅之舊官,為錦衣衛(wèi)指揮使。居母夫人丁氏喪,哀毀過甚,得孱病,年三十有六,未襲爵卒。追封太保、會昌侯。
孫璽
按《鄒平縣志》:璽,繼宗侄,錦衣衛(wèi)鎮(zhèn)撫,此居原籍鄒平者。璽子云龍,生員。云龍子儲秀,錦衣衛(wèi)千戶。儲秀子世勛,鎮(zhèn)撫。世勛子重光,衡府典儀。
孫衡
按《京山縣志》:衡字平伯,成化乙酉舉人,授萬安知縣??h好爭訟,衡剛毅有清操,頹俗為之一變。三載秩滿,免歸。
孫成
按《澧州志》:成,澧州人,成化戊子舉人。任福建泰寧縣知縣,終歲鞭笞不事,獄訟不興,寬征薄賦,庭空若水?;鲁蓺w里,賑貧恤困,解忿排難。里人懷德稱仁,有王烈、邴原之風。
孫需
按《明外史·孫原貞傳》:原貞孫需,字孚吉,成化八年進士。為常州府推官,疑獄立剖,擢南京御史。劾僧繼曉,忤旨,予杖,出為四川副使。弘治中,累官右副都御史,巡撫河南。改撫陜西。用楊一清代需,還以故官撫治鄖陽。正德二年召為南京兵部右侍郎。就擢禮部尚書。劉瑾惡需,勒令致仕。瑾既誅,乃起為南京工部尚書,就改刑、吏二部。十三年,引年乞休,賜敕、乘傳去。嘉靖初卒,謚清簡。
孫識
按《商河縣志》:識,成化戊戌進士,任監(jiān)察御史,歷官湖廣漢陽府知府。
孫圭
按《福山縣志》:圭,成化戊戌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除禮科給事中,升戶科都給事中、陜西右布政使。
孫琰
按《福山縣志》:琰,成化辛丑科進士,任中書科舍人,升尚寶司少卿。
孫交
按《明外史·孫交傳》:交,字志同,安陸人。成化十七年進士。授南京兵部主事,為尚書王恕所知。弘治初,恕入吏部,薦授稽勛員外郎,歷文選郎中。居吏部十四年,于善類多所推引。遷太常少卿。大同有警,命經(jīng)略黃花鎮(zhèn)諸邊。正德初,擢光祿卿、戶部右侍郎,提督倉場,改吏部。尚書張綵附劉瑾,交數(shù)規(guī)切。綵怒,調(diào)之南京。瑾敗,召拜戶部尚書。八年五月,忽傳旨致仕。世宗在潛邸知交名,甫即位,召復故官。固辭,不允。年已七十,連章乞罷。帝輒慰留。請益力,乃許之。手詔加太子太保,馳驛。令子編修元侍行,復賜道里費。卒年八十,謚榮僖。交言論恂恂,不以勢位驕人。清慎恬愨,終始一致。元,進士,終四川副使。謹厚有父風。
孫丙
按《明外史·孫丙傳》:丙,字文煥。成化末進士。為庶吉士,改御史,巡按云南。后督兩淮鹽課。歷福建、四川副使,俱督學校,三遷四川左布政使。正德六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撫湖廣。丙操履清介,喜于有為。所至嚴明,法令修舉。遷工部右侍郎,采木入山。越二載,犯風痹得疾,卒。詔贈尚書,謚恭襄。
孫銘
按《鄒平縣志》:銘字自新,璉子。初名鎮(zhèn),避先帝諱,改銘。襲會昌侯爵,莊重沉毅,嗜讀小學武書,有儒素風。成化時累命冊封親藩,饋遺一無所受。歲時遣祀皇陵。兵部會推管理三十營。弘治時遷五軍營,轉(zhuǎn)耀武營,尋兼理殫忠、效義二營。正德紀元,改坐奮武營,尋掌府軍前營事。己巳,廷薦提督神機營軍務,僉后軍都督府事。西夏平,以功加太保,賜金牌、綵緞。常以技能稱上意,賜蟒衣、玉帶、寶鈔,命掌右軍都督府事,轉(zhuǎn)中軍都督府。皇帝北巡南征,銘總京營。正德十五年卒,年五十九。
孫博
按《畿輔通志》:博字約之,景州人,成化時進士。授禮科給事中,論事不避權貴。汪直用事,立西廠,令左右親校覘察,內(nèi)外悚息。博上疏論直盜弄國柄,擅作威福。疏入,上令毀西廠。直大恨之。會云中告警,受命北伐。師還,論功升山西按察司僉事。遂乞致仕。
孫中
按《畿輔通志》:中,新城人。成化間進士,除戶部主事,司儲云中,以績著,升河南參政,擢右都御史,巡撫遼東。未任卒。蔭子紹錦衣衛(wèi)總旗,世襲。
孫璽
按《萬姓統(tǒng)譜》:璽字朝信,平湖人,成化進士。知興化,惠政及民,去后見思。轉(zhuǎn)揚州府同知,歲饑,悉力賑救,全活以萬計。終山東按察僉事,力持執(zhí)法,可方古人。居家孝友睦族,與人樂易,不為表襮。子植,嘉靖乙未進士,南京刑部尚書。
孫纮
按《明外史·姜綰傳》:弘治初,給事中方向嘗劾文武大臣不職,會守備中官蔣琮又以蘆場事為綰所劾,劉吉方憾南御史,與琮黨合謀。謫向官,復逮綰及其同官孫纮,赴京論鞫,皆謫為州判官。纮,字文冕,鄞人。謫膠州判官,遷廣德知州,卒官。纮少貧,傭書市肉以養(yǎng)母。既通籍,終身不肉食。
孫泰
按《醴陵縣志》:泰領弘治己酉鄉(xiāng)薦,知銅梁。初蒞任,適山寇攻邑,泰率士民固守,城賴以完。歲大饑,教民采蕨根搗粉為食,全活甚眾。部使者賢其廉,疏聞,徵為監(jiān)察御史,卒。
孫燧
按《明外史·孫燧傳》:燧,字德成,馀姚人。弘治六年進士。授刑部主事,再遷郎中。正德時,歷河南右布政使。是時寧王宸濠有逆謀。劫持群吏,賂遺之,使為己用。自是,官其地者惴惴,以得去為幸。朝議欲得才節(jié)大臣,燧在河南有聲,以故共推用燧。十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撫江西。燧防察甚密,時時為宸濠陳說大義,冀其警悟,卒不悛。陰謀為備。十三年,江西大水,宸濠素所蓄賊凌十一、吳十五、閔念四等出沒鄱陽湖,燧密捕之。三賊遁匿宸濠林墓間,于是密疏白其狀,且言宸濠必反。章七上,輒為宸濠遮獲,不得達。燧乞致仕,不許。明年,宸濠決計反。六月乙亥,宸濠生日,宴鎮(zhèn)巡三司寺。明日,燧及諸大吏入謝,宸濠伏兵左右,大言曰:孝宗為李廣所誤,抱民間子,我祖宗不血食者十四年矣。今太后有詔,令我起兵討賊,汝當扈駕。燧大怒曰:汝速死邪。天無二日,吾豈從汝為逆哉。宸濠怒叱燧,燧張目直視。宸濠麾兵縛燧。燧罵不絕口,賊擊燧,折左臂,遂遇害。世宗即位,贈禮部尚書,謚忠烈,蔭一子。世襲錦衣百戶。
孫祿
按《棲霞縣志》:祿字天錫,弘治丙辰進士,授戶部主事。時大同缺郎中,銓曹難其選,上曰:何不著小孫主事去。遂特敕祿。祿入大同,剔蠹懾奸,軍儲獲濟。逆瑾有所索,忤之,為所誣系。瑾誅,出守揚州郡。會武宗南巡,有倖臣捕諸富商索賄,祿不應,倖臣怒,乃請駕帖逮獄。事尋白,得復任。會入覲,吏部最祿治行第一,欽旌苦節(jié),特宴卓異,進秩山西右參政,仍領郡。無何忤張御史,坐誣,左遷右參議。尋轉(zhuǎn)原秩,累升應天府尹,嬰疾歸。
孫磐
按《明外史·孫磐傳》:磐,遼陽人。弘治九年進士。時有徐圭者,應城人。為刑部典史,劾楊鵬得罪,磐觀政在部,上疏諫,不用。尋擢吏部主事。正德元年,宦官漸用事,磐復上疏。及劉瑾得志,斥磐為奸黨,勒之歸。瑾誅,起河南僉事,坐累罷。
孫紹光
按《山西通志》:紹光,代州人。少篤孝友,弘治鄉(xiāng)試第一,舉進士,選翰林庶吉士。丁內(nèi)艱,居喪,廬墓三年。后授檢討,歸省,卒。
孫緒
按《畿輔通志》:緒字誠甫,故城人。弘治時進士,授戶曹主事?;鸷Y入犯,遣將往禦之,緒為參謀,畫策奇售。事竣,調(diào)吏部主事。父病,乞省歸。歷轉(zhuǎn)文選郎中。權宦張雄請托,緒不答,雄銜之,中傷,褫職。世宗御極,詔復太仆卿。致仕。
孫修
按《畿輔通志》:修字用吉,邯鄲人,弘治乙丑進士。正德改元,拜戶部浙江司主事。上命督逋賦于蘇、常、嘉、湖諸郡。未幾,逋賦悉完。改山東道監(jiān)察御史,侃侃自持,治獄有能聲。擢陜西僉事,備兵延綏,儲糧訓卒,敵不敢犯。擢理全陜屯政,法簡而嚴。敵犯秦隴,修率敢死士發(fā)勁矢射之,敵遂引卻。論功進副使,擢山西按察使,尋升浙江左布政使,以母憂歸。起拜右副都御史,巡撫湖湘。修夙望素嚴,贓吏相率棄印綬去。未幾,改南京操江,平江洋巨盜。后因災異,自陳歸。
孫樂
按《福山縣志》:樂,弘治乙丑科進士,任浙江秀水縣知縣,升京畿道監(jiān)察御史、陜西鄜州兵備副使、四川布政司參政。
孫孟舉
按《商河縣志》:孟舉,弘治乙丑進士,任河南臨潁縣知縣,升刑部主事,歷官河南按察司僉事。
孫懋
按《明外史·孫懋傳》:懋,字德夫,慈溪人。正德六年進士。授浦城知縣,擢南京吏科給事中。世宗即位,出為廣東參議,遷副使。嘉靖四年,有錦衣官校偵事廣東,懋疑其偽,執(zhí)之。事聞,逮下詔獄,謫滕縣典史。屢遷至廣西布政使。入為應天府尹。坐所進鄉(xiāng)試錄忤旨,致仕,卒。
孫繼芳
按《華容縣志》:繼芳字世其,正德辛未進士。授刑部山西司主事。時宦官勢甚張,東廠獲數(shù)人誣為盜,繼芳知其冤,卒出數(shù)人。會御史張璞、劉天和、王延相咸以忤宦官逮系詔獄,繼芳疏力救之,不報。因謝病歸。起改兵部車駕司主事,升職方員外郎。毅皇帝將南巡,繼芳諫止,上大怒,跪笞之廷。后升云南提學副使,歸。
孫紹祖
按《山西通志》:紹祖號我山,代州人,檢討紹先弟。正德辛未舉進士,改庶吉士,以仲叔初筮扶風知縣,委城略陽,遇賊,力戰(zhàn)死,略陽知縣畏罪匿不聞,紹祖與兄紹先力為疏理。詔贈光祿少卿,賜祭,蔭子紹卿入監(jiān)讀書。癸酉,升編修。兄紹先卒于家,疏請歸葬,得旨。一子方疹殤,妻劉氏哭子垂斃,紹祖不顧,晝夜星馳,冒險抵家,撫柩悲痛,若不欲生。既葬,奉母張氏入京,攜兄遺孤,親為訓誨。戊寅,母誕日,堂下生瑞草一本,秀異天成,人謂孝感,繪圖賦詩詠之。嘉靖乙酉,《武宗實錄》成,賜銀幣、衣服,腆甚。晉右春坊、右中允,經(jīng)筵進講,開誠懇切,上特嘉納。年四十二,卒。
孫承恩
按《萬姓統(tǒng)譜》:承恩字貞甫,華亭人。正德辛未進士,歷官禮部尚書,謚文簡。
孫清
按《明外史·孫清傳》:清,睢陽諸生也。幼孤,事母以孝聞。母歿未葬,流賊入其境,清守柩不去。賊兩經(jīng)其門,皆不入,里人有賴以全者。正德九年,河南巡按御史江良貴奏聞,并言:清同邑徐儀女雪梅、嚴清女銳兒皆不受賊污,憤罵見殺。沭陽諸生沈麟以知府劉祥、縣丞程儉為賊執(zhí),挺身詣賊,愿以身代。賊義之,二人獲釋。皆被旌。
孫應奎
按《明外史·孫應奎傳》:應奎,字文宿,洛陽人。正德十六年進士。授章丘知縣。嘉靖四年入為兵科給事中。再遷戶科左給事中。行人薛侃建言忤旨,下廷訊,詞連張璁。應奎與同官曹忭揖璁避,且上疏言狀。帝怒,下之詔獄,尋釋還職。十一年大計天下庶官,王準謫富民典史。應奎言汪鋐為璁、萼修郤,誣以不謹而黜之。乞復準官,責鋐,為黨比戒。吏部尚書王瓊亦言準當黜,乃謫應奎高平縣丞。屢遷湖廣副使,督采大木,坐累復逮。赴詔獄,釋還。歷右副都御史,巡撫順天。召理院事,遷戶部侍郎,進尚書。俺荅犯京師后,羽書旁午徵兵餉。應奎乃建議加派。御史郭仁劾奏其罪。又給事中徐公遴劾應奎,遂改南京工部尚書。就移戶部,致仕歸,卒。應奎為諫官,屢犯權貴,以風節(jié)自厲。晚官計曹,一切為茍且計,功名大損于前。
孫應奎
按《明外史·孫應奎傳》:有與應奎同姓名者,馀姚人,字文卿。由進士授行人,擢禮科給事中。疏劾汪鋐奸,忤旨下詔獄。已復杖于闕下,謫華亭縣丞。累官右副都御史,總理河道。踰年罷歸。
孫鑾
按《武進縣志》:鑾字朝望,正德辛巳進士,授刑部主事,出讞楚囚,獄多平反。為漢中守,會御史舊有銜于鑾,臬司又中之,因左遷澄江。未至,改瑞州,升云南按察司副使。滇蜀數(shù)遇盜,鑾戮其渠魁。升山西太仆寺卿,歸。
孫璽
按《明外史·吳景傳》:正德中,賊麻六兒越百丈關逼川東。略陽知縣孫璽死于賊。璽,字廷信,代州人。舉于鄉(xiāng),連知諸城、扶風縣。都御史藍章以略陽,舊無城,而其令嚴順懦不足任,檄璽往城之。功未畢,而賊至。璽率寮屬堅守,數(shù)日城陷,璽被執(zhí),大罵不屈,賊臠殺之。贈光祿少卿,賜祭予蔭。
孫孟和
按《商河縣志》:孟和由進士知廣平,調(diào)滑縣。流賊掠境,攻圍七晝夜,孟和以死拒之,且戰(zhàn)且守,斬獲甚眾。升監(jiān)察御史。風采凝峻,人不敢干以私。巡按山西,有破敵功。駕幸大同,召至前曰:爾御史好官。有錦衣銀牌、帶袱之賜。宸濠之變,從征紀功,多所建白。武廟升遐,首上疏劾太監(jiān)張永及安邊伯朱泰等,中外無不憚之。終真定府知府。致仕。
孫海
按《寧海州志》:海年十七,以軍功累遷寧海州同知。瀕海盜起,海保莒島,多所全活。
孫承祖
按《山西通志》:承祖,平定人,正德間應例入太學,授深州吏目。以治河有功,升華亭縣丞。嘗攝令事,見其賦繁而弊滋,乃振以嚴肅,事罔不集。改丞宜興縣,值海賊弗靖,承祖訊知巢穴,盡俘其黨。論功,有銀牌、文綺之賜。尋改汶上縣,擢知南宮縣。流賊倡亂,相機設伏,所獲甚多。捷聞,膺錫典,改知肅寧縣,復知英山縣。時寧藩不軌,南京兵部檄承祖統(tǒng)帥鄉(xiāng)兵策應,獲偽千戶申淮等十二人。考績,過家以疾卒。贈廬州府通判。
孫冕
按《萬姓統(tǒng)譜》:冕字文中,德化人。正德間,由貢士授通州學訓導。少為李夢陽所重,文書醞藉,尤善討論。在任凡所感遇,多形于詩。所著有《北通備遺稿》,有《和李西涯春興》八首,其一曰:竹垣向里辟新池,徑曲門迂去每遲。鳥弄落花人未到,魚吹新荇月先知。天邊客夢何時醒,江上歸舟此日移。喚起巢由作賓主,不知身在帝堯時。為人所膾炙。
孫惟中
按《名山藏·本行記》:惟中,昌邑人,家世農(nóng)也。惟中朝出耕,夜歸讀古人書。年及壯,用推擇為寧海州史。一年,貢益都府。瀕行,會父卒,皇皇欲無生??h有漢昌邑王廢城,舉柩葬城中,結(jié)廬其側(cè)。曠野無人,深夜月令,哭聲依稀,隨風遠聞,人為泣下。日啜淖糜二盂,晨起掬雪沬面,詣拜墓前。久之,手足皸瘃,形容瘁甚?;騽衿溥€,哭不對。里民相率言于縣,縣尹戴友諒弗之信。夜半,攜二蒼頭出風雪中抵廬下聽之。惟中聞足音,遙問曰:何為者。戴嘆息去,亟上之府部使者,請旌其門。惟中妻劉氏亦從惟中之化,居舅喪,不酒肉者三載。有子尚志,為禮部主事。
孫文原
按《萬姓統(tǒng)譜》:文原字宗道,慈溪人。經(jīng)明行修。母王氏沒,時授經(jīng)于崇德,聞訃,不限晝夜,徒步而歸。哀毀骨立。父嵩病泄痢,文原嘗糞甜,知不可生,吁哭求代,刲股肉以進,疾遂愈。文原孝心純至,惟恐人知?;蛞娖涔珊郏囱诟苍唬簢L病瘡耳。領鄉(xiāng)薦,官都昌,輒號哭曰:祿不逮養(yǎng),食寧下咽耶。清德懿行人多稱之。
孫瑜
按《萬姓統(tǒng)譜》:瑜字孟秀,邢臺人。登進士,授刑部主事,歷員外郎中,升開封知府。開封素號繁劇,瑜處之有法,不以為勞,持已有冰檗聲。及卒,至無斂具。巡撫檄所司辦之,且為營孤孀費,公貯順德府庫,俟其子成立,給之。
孫一元
按《明外史·孫一元傳》:一元,字太初,不知何許人,人問其邑里,曰:我秦人也。嘗棲太白之巔,故號太白山人。或曰其母娼也,幸秦王而生,王不敢子之。或曰安化王宗人,王坐不軌誅,故變姓名避難也。一元姿性絕人,善為詩,風儀秀朗,蹤跡奇譎,烏巾白帢,攜鐵笛鶴瓢,遍游中原,所至賦詩,談神仙。時劉麟以知府罷歸,龍霓以僉事謝政,并客湖州,與郡人故御史陸昆善,而長興吳珫隱居好客,三人并主于其家。珫因招一元入社,稱苕溪五隱。一元卒,年止三十七。
孫堪
按《明外史·孫燧傳》:燧子堪,字志健。為諸生,能文,有膂力,善騎射。既官錦衣,中武會試第一,擢署指揮同知。善用強弩。歷都督僉事。事母楊氏至孝,母歿??耙詺ё?。贈都督同知。巡按御史趙炳上堪孝行,得旌。
孫墀
按《明外史·孫燧傳》:燧子墀,字仲泉,文學通贍,以選貢生歷尚寶丞供事、內(nèi)閣理誥敕,官至尚寶卿。居母喪,以毀聞。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