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又一秋、春去秋來又一中秋佳節(jié)來臨!八月十五的中秋節(jié)總是那么美好,一輪明月寄托了思念、希望、團圓……從古至今一直被吟頌。翻開一個個屬于中秋的故事,每一頁都是譜寫著思念和祝福。
十五的月亮總是讓人浮想聯(lián)翩,古有嫦娥奔月的傳說,讓這輪明月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后有詩人學(xué)者借此抒情寄相思。幼時朗朗上口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那時候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后來出外工作明白,那是李白在外對家鄉(xiāng)的思念寄托給了明月。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一首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借明月抒發(fā)了他對親人的無限思念,“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又感受到他對生活的美好向往。“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把明月寫的如此之美,美得讓人驚嘆。“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边@時的月又是那么的孤單寂寞。
雖然說,中秋節(jié)是團圓節(jié),事實上在中秋節(jié)真正團圓的人并不多,有多少人們?nèi)栽诿钪约旱墓ぷ?,忙著這樣那樣的事情。團圓的月餅,樣式越來越多,制作越來越精致,品牌越來越高檔,花色越來越創(chuàng)新,包裝越來越豪華,可吃起來再也沒有父母親手做的老月餅香甜,除了回憶卻怎么也勾不起我的食欲。吃月餅對我來說,好像這么多年在數(shù)量上都差不多,年少時家里窮沒錢買,只能少吃,人到中年家里富裕了,吃月餅只是寄托,是一種象征。吃月餅早已沒有了原本的含義,只是讓我們留住心中的那份美好,留住月餅固有的那份懷念。
也許,月餅僅僅是中秋節(jié)的一種應(yīng)節(jié)食品,不是值錢的東西,但它凝結(jié)著的團圓之情,卻是千金難買。說實話,月餅對于我們這代人來說,總有揮之不去的情結(jié),那是團圓,是思念,是吉祥團圓的象征。月餅,作為禮物,有承載情感的功能,平時難以見面的親人和朋友在月圓前夕,相互贈送月餅,表達(dá)情意,月餅像信使一般走親訪友。月兒不圓,腳步不止,想起來也甚是有趣。
中秋之夜,皓月當(dāng)空,妻子還是會用盤子放些月餅、水果等物品,擺在院子中央,祭拜月仙,虔誠地讓又亮又圓又大的月亮品嘗,以此留住過中秋節(jié)的那份懷念。
我想,無論兒時的美好回想,還是如今物品豐厚的年代,我們吃的不僅僅是月餅,過的也不僅僅是中秋節(jié),而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親情的盼望,對團聚的一種希冀吧!
我喜歡中秋節(jié),每年她都給我?guī)硇碌母惺?,新的體驗,新的收獲。我愿意在這種意境中感受親人的關(guān)愛,品味生活的哲理,體會家鄉(xiāng)日新月異的變化。
今年的中秋節(jié)與國慶節(jié)的假日又連在一起,我真誠祝愿偉大祖國繁榮昌盛!祝愿人民幸福生活越來越好!
編輯:李瑜;校對:梁德新;
策劃:周華景;責(zé)編:夏鷗;
延伸閱讀
作者簡介
謝漢輝,常用筆名:寒花散飛。廣東梅州人,目前,常住浙江省杭州市?!?/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