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澄甫高徒李雅軒是一位尊師重道者,一生都在稱贊老師楊澄甫的拳技,積極宣揚(yáng)楊式太極拳,畢生都在為普及傳承楊澄甫大架太極拳努力。他得到過楊澄甫之父楊健侯的指點(diǎn),在理論上有較深造詣,并且有自己的見地,其“大松大軟”一說曾引起太極拳界廣泛討論。
民國時(shí)期南京中央國術(shù)館第一次武術(shù)“國考”,李雅軒就打過擂臺,成績還比較靠前,因此他對太極拳技擊運(yùn)用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推手是太極拳主要組成部分,以前稱“走架打手”,拳架和技擊不分家。推手是技擊進(jìn)階的橋梁,歷來為各代傳人重視,王宗岳《太極拳論》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篇推手論,太極拳前輩傳人以推手為后人稱道者,每代都不乏其人,推手再進(jìn)一步即打手,即推手最后階段的“爛采花”。
李雅軒對拳架演練及推手、打手有不少論述,多數(shù)都由他的二女兒李敏弟和女婿陳龍?bào)J在太極拳著作里公布出來,本文打手的這三種勁是其中一小部分。
原文摘錄:“1、以虛渺之身勢進(jìn)身,對準(zhǔn)某一部位用松軟之彈性勁擁之,人如彈丸而出,此謂之長勁,能將人打遠(yuǎn)。2、以兩臂松軟如繩,以丹田之勁冷然向其彈去,此謂之?dāng)鄳騽?,可打皮面疼痛?、以丹田之氣,周身之勁,心中一急,冷然鼓去。此勁起于陡然,令人一驚如觸電,不知其所以來,又如炮彈之及身,早已打進(jìn),此為短勁,或曰冷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