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開頭,先做個小調(diào)查:
你在家中排行第幾?
是不是覺得老育問的這問題有些莫名其妙?
其實之所以問這個問題,是因為我們國家開放三胎政策已經(jīng)有一段時間了,也有不少家庭因為各種原因想要沖三胎,這也讓老育越來越關(guān)注到三胎家庭中排行老二的孩子的“家庭生存狀況”。
中間兒綜合征
老育所關(guān)注的家中排行老二的“家庭生存狀況”其實指的是“中間兒綜合征”。
什么是中間兒綜合征呢?
“中間兒”顧名思義就是在家中的孩子里排行第二或是排行中間的孩子,“中間兒綜合征”則是這些處于中間的孩子,由于沒有老大和最小的孩子那么“受關(guān)注”,會產(chǎn)生一些心理問題。
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也很好理解:
都說“老大照書養(yǎng)、老二照豬養(yǎng)”,老大作為父母的第一個孩子,往往是傾注最多的精力;而老二出生后,父母已經(jīng)游刃有余了,自然沒那么事無巨細(xì);老三作為家中最小的孩子,通常一出生就備受關(guān)注,也總是受到最多的寵愛。
“中間兒”面臨的處境:
排行中間的孩子既不像大寶一樣有作為第一個出生的孩子的“特殊”,也沒有小寶那樣的“備受寵愛”,父母對中間兒的關(guān)注就無形之間受到了大寶和小寶的“擠壓”。
中間兒得敬愛長姐、長兄,愛護(hù)弟弟妹妹,在家庭條件困難時,“犧牲”一些個人需求也沒什么。于是只能穿姐姐或哥哥穿剩下的衣服、玩他們玩剩下的玩具,最好的東西要讓給弟弟妹妹。
不只是中間兒才受到忽視
老育注意到,有不少在家排行老大或少部分排行最小的孩子表示自己才是家里最受忽視的孩子。
因為中間兒被忽視的遭遇,并不是中間兒的專屬,不是由排位順序決定的,而是取決于父母對待兄弟姐妹之間角色的態(tài)度。
比如,父母對老大的態(tài)度是需要無條件照顧、謙讓弟弟妹妹,那么此時老大便成了“中間兒”的角色。
就像前段時間,老育在網(wǎng)上看到一個新聞,一個90后女子從19歲便開始學(xué)手藝賣餅,至今苦干12年,每天起早貪黑地賣餅,只為給弟弟買房買車,而自己的人生,則要等弟弟結(jié)婚后再考慮。
圖源@星視頻
當(dāng)時老育還在吐槽“這也太圣母了吧”,后來才意識到這位女子33歲了,弟弟備受家人寵愛,自己從小被灌輸“付出”的觀念,還將掙到的所有錢都交給父母,給弟弟買房買車還送店鋪,自己顆粒無收卻無怨無悔,這不就是“中間兒”的懂事嗎?
“中間兒”的懂事
在這里,老育先將所有受到父母忽視、經(jīng)歷著“中間兒綜合征”的孩子統(tǒng)稱為“中間兒”。
中間兒往往是懂事、善解人意、讓父母省心,當(dāng)然這背后則是“討好型人格”。
就像韓劇《請回答1988》中的女主角德善排行老二,家人永遠(yuǎn)不會給她單獨過生日,永遠(yuǎn)不會把雞腿留給她,德善也總是善解人意地說自己可以不吃,就連家里因為燒煤導(dǎo)致一氧化碳中毒,家人都只記得把姐姐和弟弟救出。
他們更害怕不被父母喜歡,總是認(rèn)為自己必須做得更好、更懂事、更體貼,才能得到爸爸媽媽的關(guān)注,于是他們?yōu)榱擞细改付鲆曌陨淼母惺?,成為最懂事、最善解人意的好孩子?/span>
這讓老育想起了小s的二女兒許韶恩,小s曾經(jīng)在節(jié)目中就直言自己很愛大女兒,生下二女兒后,內(nèi)心并沒有什么波瀾,也因此長期冷落二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