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鉞瑁(良渚文化早期)
文物圖檔編號: K1C003134N000000000PAE
朝代:新石器時(shí)代
類別:玉器
功能:服飾、佩飾
尺寸: 最長6.4、最寬3.6、最厚1.1公分
說明:
此為一對「玉鉞?!蛊渲械囊患?,「?!故翘自谟胥X的木柄最上端的玉器。良渚文化的「?!钩H⌒巫詫φ鄣摹腹跔钇鳌梗腹跔钇鳌故橇间举F族的玉梳背,其造形隱含「能通天的玄鳥」。推測乾隆皇帝不知道這二件玉瑁的年代與功能,但他命宮中造辦處為之配制書籍形狀的木盒,還將御筆書法、繪畫裱裝在盒中。
玉琮(良渚文化晚期)
文物圖檔編號: K1C002038N000000000PAD
朝代:新石器時(shí)代
類別:玉器
功能:禮器,陳設(shè),花器
尺寸: 高15.7-15.8 上寬6.6 下寬6.3 孔徑5.4-5.55公分
說明文:
從考古資料可知,發(fā)展約千年的良渚文化可分早晚二期,其間最大的改變就是原本套在手腕或手臂上的玉方鐲,突然蛻變成高方、厚重、孔小、紋簡,無法套戴于腕的玉器。一些與天象有關(guān)的符號,只刻在圓璧與這種方柱形玉器上。強(qiáng)烈顯示后者就是「玉琮」,二者應(yīng)是成組祭祀天地的禮器。此件為清宮舊藏,全器琢成六節(jié)雙圈帶短眼角的小眼面紋,短橫棱雕方轉(zhuǎn)的回紋以示鼻頭。可能在明晚期至清代被染成深褐色,清宮配制銅膽木座,用作花插。
玉管(良渚文化)
文物圖檔編號: K1C001701N000000000PBC
朝代:新石器時(shí)代
類別:玉器
功能:服飾、佩飾
尺寸: 高4.92 寬1.36-1.57 孔徑0.68-0.9公分
說明文:
這件的下端被切去射口及短橫棱。此方管器表自上而下雕有四節(jié)「簡化式小眼面紋」。也就是每一面中央原有的垂直凹槽消失,原有橫向分節(jié)凹槽也不琢,每節(jié)只以長橫棱連續(xù)圍繞四周的器壁,在轉(zhuǎn)角上琢出代表鼻頭的短橫棱。有時(shí)連小圓眼也若有若無。此件第四節(jié)下端被切去一半,故紋飾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