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如何地希望其他人能按某種方式表現(xiàn),這樣我們能自我感覺良好,難道這不有趣嗎?然后當人們沒按我們的要求表現(xiàn)時,我們會感到失望和憤怒—而大多數(shù)時候我們實際上對他們的行為又不驚訝?事實上,當我們發(fā)現(xiàn)他們最近的,最好的舉動時,我們的某些人通常會說:“我早就知道了!”我們確實是。我們并不驚訝;我們只是想要那么舉動不一樣—能讓我們覺得更舒適。
我的一位親密朋友這周干完了工作,所以我能和她一起分享美好的家常飯和酒。正當我們去取新鮮出爐的燕麥曲奇餅時,話題轉到了她那個瘋狂的姐妹。我不得不稍微笑了笑,因為過去的二十年里她那姐妹的故事一成不變。
當她對她姐妹最近那難以置信的自私行為快要感覺極度沮喪的時候,我建議她嘗試“耐心接受的法則”。
“我怎么才可能接受她的行為?”我的朋友問道。
“接受不代表容忍,”我說道。“那是說接受他們是誰,而停止努力去改變他們?!?/p>
每個人的人生中時不時都有這些執(zhí)拗的人。我個人相信大蕭條使得整個國度充滿貪婪的,好爭的和自私的人。盡管如此,他們存在著。他們總是存在著。
“這樣來想他,”我說道。“如果你今天要出去買個擱腳凳,卻想著你要去買張椅子,你會對擱腳凳只是張可悲的椅子而感到非常憤怒。但是一旦你意識到你在面對什么,一旦你接受擱腳凳就是擱腳凳而停止努力想把它變成椅子,你的大部分憤怒會消散?!?/p>
你得接受人們。即使你很有希望地認為他們能成為其他人。
“你不能改變他人,”我的母親常跟我說。她是對的。
我們所能做到最好的就是最大可能地清晰地,客觀地看待他人。因為他們幾乎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