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span>
今又端午,因工作原因,今年的端午節(jié)在長春度過。早上,賓館的早餐也破列的供應(yīng)了粽子,粽子和南方的不同,是用白糯米包的,里面是紅棗,喜歡甜食的,提供了白糖,和我所在南方不一樣,我們那邊里面包有大肉、蛋黃、紅豆等,品種比較多,這邊相對單一。我拿一個粽子,一個雞蛋,一碗小米粥,也算應(yīng)景習(xí)俗了。在江浙一帶還有一個習(xí)俗就是要吃“五黃”:黃瓜、黃魚、雄黃酒、黃鱔、咸鴨蛋黃,不過現(xiàn)在雄黃酒喝的少,用黃酒代替了。這邊沒有“五黃”一說。但也大同小異,吃粽子、賽龍舟、懸艾葉、菖蒲等基本上都相同。
吃過早飯,一起來的同事提議出去轉(zhuǎn)轉(zhuǎn),體味一下北方的端午習(xí)俗,我們尋求度娘,長春的端午,一是接露水, 清早人們會早早的起床,到外面弄一些露水,特別是草地,花,葉子上面的露水,然后將露水抹在臉上,擦在眼睛的周圍,以求眼睛明亮,解毒,解熱;二是和家人一起踏青,采摘一些艾葉和菖蒲,掛在門的兩邊或者是煮水洗身,寓意在一年的日子中健康,平安,康泰;三就是賽龍舟。接露水看來是不行了,現(xiàn)在日以中天,賽龍舟的信息也沒找到,看來只有第二個選項,后來幾個同事一合計,到長春世界雕塑園,即踏青,也瀏覽,一舉兩得。
世界雕塑園前綴“世界”名不虛傳,連看帶逛近4個小時,到下午一點多才結(jié)束,大家餓著肚子堅持把4個主要的展館看完。整個雕塑園占地面積92公頃,有長春雕塑藝術(shù)館、松山韓蓉非洲藝術(shù)收藏博物館等4個主要展館,擁有由來自世界212個國家和地區(qū)的397位雕塑家創(chuàng)造的441件各種藝術(shù)流派的精美雕塑作品。鎮(zhèn)園之寶當數(shù)法國雕塑大師羅丹的《思想者》,《思想者》雕塑放置在公園的中軸線上,進入公園大門,第一眼就可以看見這件雕塑的真容。彭祖述藝術(shù)館也讓我震撼,彭老以《紅樓夢》為底本,每回一石,加上序言和后記,共82塊,每石大者似書,小者盈掌,五彩絢爛,或方或圓,形狀各異。文字微刻于印石中央,字如蠅頭,筆若蛛絲,字數(shù)最多的石塊高達11000多字,最少的也要3600多字,總計60余萬字,歷經(jīng)十年完成,集文學(xué)、繪畫、書法、篆刻、微雕、雕刻等藝術(shù)融匯一起。唯一遺憾的是展館沒有放置放大鏡,蠅頭小字,著實看不清楚。
松山韓蓉非洲藝術(shù)收藏博物館也值得一看,展館名是李松山、韓蓉夫妻倆的名字,他們夫婦倆幾十年以來一直熱衷于中國和坦桑尼亞的文化與經(jīng)濟交流,見證和參與了中非友好合作。 2011年9月,該館落成,館內(nèi)收藏了來自坦桑尼亞、莫桑比克、馬拉維、贊比亞等非洲東南部國家的12000件精美的非洲雕刻和繪畫等藝術(shù)藏品,較為完整地記錄了近50年非洲東部的現(xiàn)代藝術(shù)進程。獨有特色的是馬孔德雕塑,馬孔德是非洲的一個民族,自古就有“男人從雕”的傳統(tǒng)。其雕塑種類分為“西泰尼形”、“云形”、“群雕”、“用器”四大類,馬孔德木雕像一顆奇異的明珠,以樸實無華的風(fēng)格、奇特豐富的想象力、精湛的藝術(shù)手法和充滿自然氣息的純樸之美傳播著非洲文明。給我的感覺粗曠而不失精美,張揚而又充滿韻味,每一件展品都是精品力作,每一件展品似乎都在向你述說著發(fā)生在它身上的故事。
公園內(nèi)風(fēng)景不錯,建設(shè)者依地形起伏變化與天然碧水融在一起,中間的湖是人工開挖的,面積也很大,唯一的缺憾是水是不流動的,清潔上比活水要差,我喜歡水,特別是流動的水,流動的水讓我感覺水是有生命的,靈動的。雖然建設(shè)者建了4個噴泉形式的,但收效不大,湖面上幾只鵝,看見人來,也不緊張,自在的水中悠閑的游著。湖面的四周是高低起伏的綠地,來玩的人也比較多,有的帶上帳篷,一家老小或幾家人家坐在一起,或打牌,或悠閑的聊著天、吃著東西,孩子們圍著帳篷打鬧,相得益彰,一副副幸福和諧的畫面。 我想,這就是該有的生活。
下午一點多,終于看完最后一個館,雖走馬觀花,但形態(tài)各異的雕塑仍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60元的門票值了,這個端午也算OK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