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三國演義》:
赤壁之戰(zhàn)能夠以少勝多,必不可少的三大主因
當年,曹操滅掉袁紹集團,一統(tǒng)北方,意氣風發(fā)。在謀士的建議下,曹操親率八十三萬大軍南下,想滅掉東吳政權,為一統(tǒng)江山鋪平道路。奈何天不佑曹操,面對來勢洶洶的曹軍,東吳孫權集團聯合荊州劉備集團,沉著應戰(zhàn),以不到六萬的水軍在赤壁之戰(zhàn)中大敗曹操,取得了以少勝多的輝煌戰(zhàn)績,一舉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形。
赤壁之戰(zhàn),是以東吳大都督周瑜和劉備集團軍師諸葛亮為導演,眾多文臣武將積極參與的一場斗智斗勇的綜合戰(zhàn)役。赤壁之戰(zhàn)能夠以少勝多,有必不可少的三大主因。
其一,導致赤壁之戰(zhàn)曹軍大敗的罪魁禍首是蔣干。蔣干是曹操手下一名幕僚,此公與東吳大都督周瑜是好朋友。曹操以絕對優(yōu)勢兵力南下伐吳,蔣干認為東吳必敗,于是自告奮勇前去游說周瑜歸降。周瑜是啥人?那可是文武全才、人中精英啊,豈是你蔣干能說動的。周瑜三言五語就透出蔣干來意,于是恩威并用,巧施計謀,利用蔣干給曹操帶回假消息。蔣干一回曹營,曹操就在蔣干假消息的蠱惑下,殺掉水軍都督蔡瑁、張允。曹營中真正懂水戰(zhàn)的兩位將領被誤殺,為東吳周瑜消除了心腹大患,也為曹軍種下苦果。
其實曹操不傻,殺掉蔡瑁、張允后,曹操立馬意識到“上當了”,但為時已晚。曹操如果從這次錯殺將領中總結教訓,明白東吳有高人,提高點警惕的話,就不會有后邊的愚蠢行動了。當蔣干要求二進東吳,為曹軍探聽消息時,曹操居然又答應了。
事實證明,這位蔣干先生智慧確實不怎么樣,二進東吳,又被周瑜戲耍了。蔣干把“鳳雛”龐統(tǒng)先生從東吳領回了曹營,龐統(tǒng)是遠近聞名的飽學之士,曹操早聞其名,敬重有加。龐統(tǒng)給曹操獻了“用鐵索鎖船”的損招,一向多疑的曹操竟然深信不疑,立馬照辦。龐統(tǒng)是從東吳過來的,心系東吳軍民的安危,怎會輕易給曹操獻計?龐統(tǒng)所獻的連環(huán)計,為東吳成功火燒曹軍戰(zhàn)船起了重要作用。
一向精明果敢的曹操,連上二次當,蔣干在其中起的作用“功不可沒”??梢钥隙ǖ卣f,導致赤壁之戰(zhàn)曹軍大敗的罪魁禍首是蔣干,而曹操識人用人上的連續(xù)失誤也是誘因。
其二,黃蓋用“苦肉計”詐降,在赤壁之戰(zhàn)中起著關鍵作用。兩軍交戰(zhàn),軍心向背是關鍵。面對曹軍的入侵,東吳雖然處于劣勢,但將士們同仇敵愾。老將黃蓋更是感念孫權父子的知遇之恩,決心以身報國。于是在周瑜的策劃下,一場苦肉計轟轟烈烈上演,真是“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秉S蓋被打得皮開肉綻,并以此為借口派人給曹操送去“降書”。曹操是一位深得兵書要髓的主,怎會輕易受騙?立馬判定這是一出“苦肉計”。奈何送“降書”的闞澤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主,此公臨危不懼,慷慨陳詞,最終打動曹操,令曹操相信黃蓋是真心來降。
曹操接受黃蓋詐降,又一次出現判斷上的失誤,使后來黃蓋率領的船隊能夠靠近曹軍,為火燒赤壁的成功儲備了必備條件。
其三,諸葛亮“巧借東風”,成功助推了赤壁之戰(zhàn)的勝利。曹操手下不是沒有能人,從曹操誤殺蔡、張兩位水軍主帥,到龐統(tǒng)獻連環(huán)計,及至后來黃蓋用“苦肉計”詐降,被冷眼旁觀的兩位謀士荀攸和程昱看透。他們力勸曹操保持清醒,防止東吳施“火攻”。曹操非等閑之輩,豈能毫無察覺?但曹操深知一點,用“火攻”必須有大風順風助威,而當時是隆冬,只有西風北風,這種風力只會燒對方,對曹軍不起一點作用。
關鍵時刻,諸葛亮閃亮登場。此公上知天文,下通地理,在《三國演義》里是神一般的人物。諸葛亮根據天象料定近期必有東風,于是神神乎乎煽惑周瑜搭祭臺借東風。果然,在約定的時間,東風大作,天助孫劉。
黃蓋乘著東風,率領眾多“火船”,以詐降為名,成功接近曹軍。等曹操醒悟過來,為時已晚,一場火燒赤壁的大戲成功上演。
曹操的疏忽大意和天氣的機緣巧合,讓本來不可能發(fā)生的赤壁慘敗發(fā)生了。赤壁之戰(zhàn)后,曹操集團實力被嚴重削弱,孫權集團和劉備集團應勢崛起,三國鼎立局面基本形成。
作者簡介:李喜平,筆名“心雨”,河南修武人,教育工作者。所寫作品散見于各類網絡平臺和報刊雜志。
李喜平作品展示區(qū),點擊以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