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第一互聯(lián)網平臺:每天發(fā)布苗族資訊,宣傳苗族文化,建立無界交流與互助平臺,促進民族團結與民族復興。(廣告合作:18611701202)
小編說
2018/8/30
這里,留下了一座千年古城遺跡;
這里,留下了陳圓圓的歸隱謎題;
這里,是貴州建省的起點;
這里,有一條貫通中國西南腹地的苗疆走廊。
這里,叫岑鞏,也許你并不知道,
不過在千年之前它有一個更加響亮的名字:思州。
重走苗疆走廊第四站走進岑鞏·千年思州。
今天,就先說說陳圓圓墓和“龍鰲隘門”。
先說隘門,又叫“龍鰲隘門”,史稱“御苗天險”,是苗疆走廊上湘黔之間必經的險關要道。專家考察團隊考察第四站,來到了這里。
“龍鰲隘門”位于思州古城東北,即今水尾鎮(zhèn)駕鰲村軍屯自然寨后山上,距縣城公路42公里。
“隘門”亦稱關隘,俗名卡門,是一古城式的古建筑。據(jù)考,始建于明水永樂二年(1404) 天啟年間復建。
拱門及石墻完好。門高3.5米,寬2米。曾裝有大門兩扇,門內左右石壁鑿有杠眼。門左右側各翻十二、三米長石墻,順山勢而筑,高低不等,最高處5.2米,最低處1米。
門外是一深壑,有千級石梯古道,盤旋山腰通向龍鰲河渡口,形成一險峻隘口,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勢。
石刻“御苗天險”
拱門頂正中,嵌有一塊長0.67米、寬0.5米見方的門額石碑,浮刻有“御苗天險”4個大字, 額左右還分別陰刻“貴州思州府漢中胡題。天啟六年孟冬吉旦立”等小字。
據(jù)考,胡楠,陜西省漢中府波浚陽縣人。天啟年間任思州知府,后升貴州安察司副使,修城造土,因其鎮(zhèn)壓苗民有“功”,柯祀20余所。清嘉慶三年(1788)十二月,曾對“隘門”復修,今存《功德永垂》石碑1方。
雄關險隘,龍鰲河上
“龍鰲隘門”,是明清時代統(tǒng)治者為鞏固其政權,對少數(shù)民族實行殘酷鎮(zhèn)壓的歷史見證。1984年7月,岑現(xiàn)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1986年,因雷雨襲塌墻門,經拔款修復,基本保持原貌。
專家在考察龍鰲隘門
再來說說位于龍鰲河畔的馬家寨,傳說中陳圓圓的歸隱之處、陳圓圓墓葬之地。
馬家寨卻不姓馬,2010年底,馬家寨有230戶人家,1300多人,全為吳姓,是附近聚族而居人數(shù)最多的村寨之一。
村中建筑具有特色,房屋鱗次櫛比,處處巷道盤曲,巷道鋪青石,兩邊為房屋,就是著名的“盤駝道”,以前村民防兵防匪所用。
村中老房全為木料,上蓋青瓦,馬家寨房子與周圍其他寨子房子是不一樣的,突出的是天井,呈梯形, 內小外大, 意思是路越走越寬。
門樓由內、外八字組成,內表示戒備森嚴,外表示會得到發(fā)展,道路越走越寬。環(huán)村寨有一道黃土砌的外墻,在古代具有一定的軍事防御功能。
據(jù)了解,明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李自成進占北京,隨后李自成的部下劉宗敏掠走當時仍留守在京城的山海關總兵吳三桂的愛姬陳圓圓。
四月,吳三桂聞訊后,“沖冠一怒為紅顏”,打開山海關大門降清,奪回陳圓圓,吳三桂降清后被封為平西王,據(jù)守云南。
馬家寨墓葬群
到清康熙十二年(1673)十一月,吳三桂因不滿清廷統(tǒng)治。
開始反清,自稱“總理天下水陸兵馬大元帥興明討虐大將軍”。
康熙十七年(1678) 年三月,吳三桂在湖南衡州稱帝,同年八月吳三桂病逝。
隨后九月,清廷大軍南下,欲滅吳氏九族,陳圓圓及吳氏子孫在吳三桂生前軍師馬寶的保護下,橫穿洞庭湖,溯沅水沿舞水支流龍鰲河而上,在思州鰲山寺隱居。
直到康熙二十四年(1685)四月,吳三桂的兒子吳啟華才在一片原始森林的獅子山下定居。
吳三桂墓碑
吳三桂兒子吳啟華墓碑
馬寶墓
2012年貴州岑鞏首屆陳圓圓吳三桂史跡研討會召開時,清史專家考察陳圓圓墓。
陳圓圓墓,右邊小碑為古代原碑
此碑正面刻字:“故先妣吳門聶氏之墓位席”,右上方刻一行字:“皇清雍正六年歲次戊申仲冬月吉日”,標明立碑時間。首句“故先妣”,據(jù)“妣”可知墓主人系一女性,輩分當為“先祖”。以下字句,卻不能按字面解釋。吳氏“秘傳人”吳有鵬,按照家族代代所傳秘史給出解釋?!皡情T”系蘇州代稱,指墓主人為蘇州人;“聶氏”,非指姓聶,“聶”字由“雙”與“耳”(即“阝”)構成,當解為“邢”與“陳”,暗指陳圓圓。其6歲前隨父姓邢,6歲后父母雙亡,由姨夫陳某養(yǎng)大,遂改姓陳?!奥櫋弊质墙裰斌w“聶”的簡化字,但當時并未簡化,《康熙字典》里也無此字,顯系為隱蔽起見,故造此“聶”字。其意:“雙”為繁體字“雙”之簡寫,其上半部為兩個“隹”,代表“好”,引申為“花好月圓”,即“圓圓”,上下文字合起來就是陳圓圓。“位席”,以陳圓圓生前被封為皇妃,用此兩字,以明其身份與平民不同。
三苗網X智慧苗族
苗族第一互聯(lián)網平臺
岑鞏你到過嗎?歡迎大家留言。
圖文來源:三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