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使人快樂
研究表明,運動能讓大腦產生更多的內啡肽和多巴胺。內啡肽是大腦垂體分泌的一種大分子肽類物質,能引起精神上的愉悅感,并有鎮(zhèn)痛作用,與海洛因、嗎啡等產生的嗜好行為類似,被認為是“天然的快樂之源”。
從這個角度來講,運動的確是可能上癮的,許多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如果偶爾間隔幾天,便會覺得很不自在。此外,在一些激烈的比賽中,我們經常能看到意外受傷的運動員仍然能堅持比賽并取得好成績,這可能與內啡肽的鎮(zhèn)痛作用有關。
多巴胺是大腦中豐富的兒茶酚胺類神經遞質,廣泛參與運動、認知、學習與記憶、情感、內分泌等多種生理功能的調節(jié)。研究發(fā)現,當我們感到幸福、喜悅的時候,都有多巴胺的功勞。運動所產生的多巴胺能讓我們感到滿足和快樂。
一項針對200多位大學生的調查研究表明,經常參加健身活動的大學生比不經常參加健身活動的大學生更自信,這說明健身活動對樹立自信心有影響。因為運動時往往會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設定一個目標,當完成預期的目標時,哪怕只是一個小目標,都有利于增強個體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一些團體運動還能讓參與者獲得集體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提高團隊協(xié)作能力,幫助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網絡。
現代社會節(jié)奏越來越快,無論是生活、學習還是工作,壓力無處不在,而運動有助于機體對壓力和應激的調節(jié)。當我們處于壓力之下或者感到緊張不安時,往往會感到肌肉酸痛,尤其是頭面部、肩頸部、背部的肌肉,嚴重時會導致肌肉痙攣,其他諸如頭暈、乏力、胃痛、腹瀉、失眠等不適也會接踵而來。壓力導致的身體不適反過來又會帶來更大的精神壓力,結果陷入身心失調的惡性循環(huán)。運動可以通過放松肌肉,緩解身體緊張,有效打破這一循環(huán)。
研究還發(fā)現,經常運動可以降低腎上腺素感受體的數目和敏感性,從而減輕應激反應,緩解緊張情緒。此外,運動時我們往往會把注意力集中于有限的刺激范圍,將一時的煩惱和不快拋到腦后,這同樣能幫助我們從消極情緒的泥潭中走出來。
正因如此,運動正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心理疾病的治療中。研究發(fā)現,有氧運動能有效緩解焦慮、抑郁情緒,對輕度甚至中度的焦慮癥、抑郁癥的治療有輔助作用。
運動貴在堅持,合理適量
運動的益處數不勝數,可堅持不下來的理由也是千千萬萬,比如工作太忙沒時間、健身房太遠、健身器材太貴……各種運動的計劃和目標最終化為泡影,不僅沒有達到強健身心的目的,甚至還有可能產生內疚、自責、懊悔等不良情緒。堅持鍛煉,讓運動成為一種習慣就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運動計劃的制定切忌好高騖遠、盲目攀比,先從簡單易行的運動開始,循序漸進。此外,有條件的話結伴運動是不錯的選擇,這樣可以互相鼓勵、互相督促,還能分享運動的喜悅。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運動的形式多種多樣,一定要選擇自己感興趣、不厭煩的運動項目,這樣才更有可能堅持下來??梢試L試把運動與日常生活結合起來,比如逛街、旅游,甚至做家務等。
盡管運動能為我們帶來許多好處,但如果沒有掌握好度,反而對健康不利,甚至給我們帶來危險。尤其是一些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或者有關節(jié)、肌肉、骨骼損傷的人,一定要在醫(yī)生的指導下科學合理地運動。
健康的人運動時同樣也要注意控制合理的運動量?!吨袊用裆攀持改希?016)》建議:“每周至少進行5天中等強度身體活動,累計150分鐘以上?!贝罅垦芯勘砻鳎械葟姸鹊倪\動能最有效地促進身心健康,運動量太小不能起到預期效果,而高強度的運動反而可能增加緊張、焦慮、挫敗感等消極的情緒。
那么,怎樣才算“中等強度”的運動?盡管標準因人而異,仍有幾個簡單又好記的原則可以教給大家。一是在每次運動時讓自己的心率保持靶心率10~30分鐘。靶心率一般指通過有氧運動提高心血管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機能時有效而安全的運動心率,可以通過170減去年齡大致知曉。例如,對于30歲的人,靶心率為170-30=140,而50歲的人靶心率為170-50=120。
還有一條原則更為簡便,就是運動時能說話但不能唱歌。如果一邊運動還能一邊哼出旋律,說明你的運動量還不夠,如果運動時連說話都很困難,說明你的運動量太大了,可以適當降低運動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