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心里有想法,一開口就卡殼?”“刷了無數(shù)短視頻,卻連講個笑話都講不明白?”
表達力作為職場、社交的“核心競爭力”,學校很少教,但只要找對方法,普通人一周就能看到進步。
作為靠表達力把某書做到頭部、寫出暢銷書的“內向者”,今天分享兩個“即學即用”的技巧,幫你快速突破“表達瓶頸”。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刷短視頻越久,越容易“不會說話”?刷到搞笑視頻,朋友問“講了啥”,只能支支吾吾說“就是特別好笑,你自己看”;看到干貨內容,想分享給別人,卻連核心觀點都講不清。
這是因為長期“被動接收”碎片化信息,大腦會懶得組織語言,導致表達越來越“破碎”。
想要改變,關鍵是把“刷視頻”變成“練表達”,用“兩步法”主動輸出:
第一步:轉述內容
刷完一條視頻,逼自己用3句話講清核心:“這個視頻講了XX事/方法,核心邏輯是XX,舉了XX例子”。
比如刷到“時間管理”視頻,就說:“視頻分享了'把一天拆成2小時小單元’的技巧,核心是通過'短周期專注’避免拖延,還舉了'學生用這個方法完成作業(yè)效率翻倍’的例子”。
第二步:表達看法
接著說自己的觀點:“我覺得這個方法適合XX人群,比如上班族/學生,好處有兩點:一是能減少'畏難情緒’,二是方便調整計劃;但如果是需要深度思考的工作,可能要把單元時間拉長到3小時”。
剛開始可以在視頻評論區(qū)練,慢慢過渡到跟家人、朋友講。
堅持3天,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抓重點”和“組織語言”的能力明顯提升,再也不會出現(xiàn)“腦袋里有話,嘴上說不出”的尷尬。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很多人表達差,不是“沒內容”,而是“口氣詞太多”——說話時頻繁出現(xiàn)“嗯”“啊”“然后”,顯得不自信,還會打斷思路。
自己很難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推薦用“語音轉文字”訓練,精準解決“卡頓”:
- 訓練方法
每天花10分鐘,打開手機“語音轉文字”功能,隨便選一個話題(比如“今天吃的午飯”“最近看的一部劇”),連續(xù)說2-3分鐘,說完后看文字稿:
1. 圈出所有“嗯”“啊”“然后”等口氣詞,下次刻意減少;
2. 修正不通順的句子,比如把“我今天中午,嗯,吃了面條,然后還喝了湯,湯是番茄味的”改成“我今天中午吃了番茄湯面,湯的味道很濃,還加了煎蛋”。
- 隱藏福利
這個訓練不僅能讓表達更流暢,還能提升“即興輸出”能力。練久了,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開口就能成句”,甚至能直接用“語音轉文字”寫文案、發(fā)消息,比打字還快,兼顧效率和表達力。
我剛開始練的時候,2分鐘的語音里有12個“然后”,堅持一周后,口氣詞減少到1-2個,表達也越來越連貫。
親測這是提升“表達流暢度”最快的方法,尤其適合不敢當眾發(fā)言的人。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表達力的核心,不是“天生會說”,而是“刻意練習”。
這兩個方法不用花太多時間,刷視頻時、發(fā)消息時都能練,一周就能看到明顯變化:從“詞不達意”到“清晰表達”,從“害怕開口”到“敢于分享”。
下次刷到喜歡的視頻,別再只點贊收藏,試著按“兩步法”在評論區(qū)轉述+發(fā)表看法;發(fā)消息時,先用語音說一遍,再看看文字稿有沒有卡頓。
堅持下去,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表達力不知不覺就“開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