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千人千面。我們常說,做人要善良,要溫和,要處處為別人著想。
真正在風雨中走過的人都明白——善良沒鋒芒,只會被輕視;溫吞沒底線,只能被消耗。
這個世道,軟弱還想被溫柔以待,大多數(shù)時候只會換來冷眼旁觀。
真正能讓人敬畏的,不是你有多好說話、多能忍讓,而是你身上那股不卑不亢、剛柔并濟的“匪氣”。
什么是“匪氣”?不是橫沖直撞,不是耀武揚威,而是骨子里透出來的一種不隨波逐流的勁頭。
你有你的底線,有你的原則,有你的鋒利,也有你的寬容。
可以寵辱不驚,也能佑己護人。杜甫說過:“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大開大合的人生,是盛放的,也是有棱角的。
面對生活,太“規(guī)矩”,容易過得憋屈。多少委屈,都是因為咬牙忍下;多少苦楚,不過是怕得罪人而一句話都不敢說出口。
親朋好友借錢不還,你礙于情面不敢開口要回來;工作中明明自己做了八成的功勞,卻眼睜睜看著別人摘果實,還強裝笑臉陪著。
時間久了,你的妥協(xié),被當成軟肋。老話說得好:“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
做人可以善良,決不能無條件地委屈自己。沒有一點“匪氣”,誰拿你當根蔥?
每個人心里都藏著不肯低頭的那一寸山河。你若一味地和和氣氣、退讓忍讓,只會讓別人蹬鼻子上臉。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蘇軾如此灑脫,憑的是心里那份“誰奈我何”的底氣。
與其費盡心思討好所有人,不如帶著自信、帶著銳氣亮出自己。
別人才會知道,你可親卻不可欺,你能暖也能冷,你既懂得分寸,也守得住自我。
生活從來不是一帆風順,有些局,你不摔跤,就學不會怎么走路。有些人,你要么忍,要么不理,要么直接迎面懟回去。
多少人總想著息事寧人,結果一次次吃虧,換來的不是感激,而是變本加厲。
不必總是低眉順眼。遇到傷害,將自己的鋒芒磨出來。
無論是領導壓榨還是同僚背刺,適時地表達立場和態(tài)度,該反擊就亮劍,不卑不亢,方能贏得尊重。
這世上的“匪氣”,絕非高聲惡語,或者見誰都要爭輸贏,而是一種關鍵時刻自我保護的能力。它能讓你不丟掉善良的底色,同時也長出了擔當?shù)募沽骸?/p>
比不過小人的手段,可以忍著;可真碰到觸及原則,再有涵養(yǎng)的人也要凜然一喝。
大家都知道郭敬明那句:“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卑炎约旱匿h利藏著,碰到關鍵時刻也要敢亮出來。
做人做事,不必茍且討好,也不必鋒芒畢露。你可以溫柔似水,也能堅定如山。該伸手的時候就伸手,該拒絕的時候就說不。
人與人之間,都懂門道:你太容易被哄騙,別人反而不把你放在眼里。曾國藩說:'家敗離不得兩件東西,一是書生的迂腐,二是婦人的軟弱。'
做人留個底,處世留條路。溫和里帶點狠,善良里藏點銳,才是長久之計。
“匪氣”是你面對困境時的破釜沉舟,是你 被逼到懸崖邊時的自救圣手。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有志氣,有魄力的人,不懼生活的起落,不怕人情的冷熱。
既能柔軟,也能堅硬,既能低頭,也能昂首。這樣才能遞上一杯酒時不卑微,遇到風浪時不膽怯,說一句“不行”時底氣十足。
多給自己一些“匪氣”,生活才不會輕易虧待你。你可以溫厚踏實,也可以凌厲刁鉆。你可以包容萬物,也可以耀眼不凡。
不要盲目追求“討人喜歡”,別把自己活成別人口中的便利貼。
去做有性格、有氣場、有骨血的人,該爭時爭、該讓時讓,方能在人海中,活出自己的分量。
愿你我都能不失溫良,不改本心,保有一份“匪氣”。這樣的人生,才有意思,才稱得上自在逍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