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約翰·施特勞斯《春之聲圓舞曲》
約翰·施特勞斯(1825-1899),奧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揮家、小提琴家。他出生于維也納,自幼酷愛音樂,7歲開始創(chuàng)作圓舞曲,夢想成為一名職業(yè)音樂家。
約翰·施特勞斯是一個多產(chǎn)的音樂家,作品包括輕歌劇、圓舞曲、進行曲、波爾卡和加勒普等,他是浪漫主義音樂中期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創(chuàng)作的《藍色多瑙河》、《春之聲圓舞曲》等許多作品,都成為流傳至今的經(jīng)典作品。他的作品優(yōu)美動聽、充滿生活氣息,表現(xiàn)了對生活和大自然的熱愛、音樂中體現(xiàn)的情感樂觀向上,深受人們喜愛,他被人們稱為“圓舞曲之王”。
圓舞曲(德文:Walzer,也稱:華爾茲),不同于貝多芬、舒伯特、布拉姆斯等作曲家的嚴肅作品,是19世紀民主化社會中,為適應一般大眾而創(chuàng)作的較為通俗的作品,類似我們當今的“輕音樂”。
圓舞曲起源于奧地利北部的一種民間三拍子舞蹈。圓舞曲分快、慢步兩種,舞時兩人成對旋轉。十七、十八世紀流行于維也納宮廷后,速度漸快,并始用于城市社交舞會。十九世紀中期開始風行于歐洲各國?,F(xiàn)在通行的圓舞曲,大多是維也納式的圓舞曲,速度為小快板,其特點為節(jié)奏明快,旋律流暢;伴奏中每小節(jié)常用一個和弦,第一拍重音較突出,著名的圓舞曲有約翰·施特勞斯的《藍色多瑙河》、韋伯的《邀舞》、《冰雪華爾茲》、《溜冰圓舞曲》等。
《春之聲圓舞曲》,是奧地利著名音樂家小約翰·施特勞斯的不朽名作,作于1883年。當時作者已年近六旬,但此曲依然充滿活力,處處散發(fā)著青春的氣息。
據(jù)說小約翰·施特勞斯是在一個晚上就在鋼琴上即興創(chuàng)作出此曲的,因此此曲最早的版本是鋼琴曲,后經(jīng)劇作家填詞成為聲樂圓舞曲由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比安卡·比安琪演唱,這也是此曲的第一次演出,直到現(xiàn)在仍然是許多花腔女高音十分喜愛的曲目。后來作者又將它改編為管弦樂曲,一直深受世界人民喜愛。
今日分享,安德烈·里約與他的約翰·施特勞斯管弦樂團演奏約翰·施特勞斯《春之聲圓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