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人問英國著名小說家毛姆,說你寫作,是按照計劃寫呢?還是受靈感驅動,啥時候有靈感啥時候才寫呢?
毛姆是這么回答的:“我只有在靈感來的時候才動手寫作。不過很幸運,這個靈感每天早上9點鐘都會準時來?!?/p>
這聽起來是一句俏皮話,其實不是,這句話說出了靈感和紀律之間的關系。有紀律,才有靈感。而不是為了等靈感,可以破壞紀律。
所以說,靈感是遵守紀律的結果。而很多人,把靈感當成是破壞紀律的理由。
這是一個和自己作戰(zhàn)的時代。靈感的產生就如同能力的培養(yǎng),在生活中,你只有持續(xù)地下意識地去學習和鍛煉能力的養(yǎng)成,你“開的花”和“結的果”才不會是偶然。
閉環(huán)能力
人的行為體系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你想要改變一個行為,你受到的不是一個行為的抵制,而是全部生活習慣的抵制。
真正的高手都是在訓練自己的正向閉環(huán),讓自己的行為系統(tǒng)越來越優(yōu)化,抵御負面行為的能力也就越來越強。
方向往往比努力更重要
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工作很累 - 拒絕運動 - 用吃補償自己 - 吃得晚導致睡不著 - 更肥 - 更累。如此負面的循環(huán),人會越來越感覺疲憊,效率就越低,越是高手就越會選擇一種能夠讓自己越來越強的正向閉環(huán),而且能夠越來越省力。
讓習慣而不是意志力增益人生
絕大多數(shù)人的閉環(huán)是靠意志力維系的,但是意志力本身是稀缺的,而且常常是無效的,導致絕大多數(shù)人沒辦法形成正向的閉環(huán)。要想養(yǎng)成一個持續(xù)發(fā)揮正向作用的閉環(huán),就要先養(yǎng)成一個好的習慣,讓你的大腦和身體自動適應一種行為模式,而不能單靠意志力。
事業(yè)的核心驅動力是興趣
剛剛退休的李嘉誠曾經說過:“我?guī)缀醢俜种俨豢窟\氣,靠工作努力來賺錢,所以對你的事業(yè)有興趣十分重要,只有對工作有興趣才能夠投入工作,你的工作才能夠做得非常好?!?/p>
熱愛自己職業(yè)的人,不可能做不好自己的工作。
用“學習-輸出-學習”模型
對所有人都是一樣的:只有靠不斷學習和思考,業(yè)務能力才能提升,然后不斷實踐、再學習,人才會有進步。
要讓個人品牌持續(xù)增益人生
比如老板對你的信任,同事朋友對你的信賴,合作伙伴對你的觀感都是依賴你的個人品牌產生的。
一個真正好的個人品牌閉環(huán)是能夠持續(xù)為你帶來收益的,而且這種收益是滾雪球式的。
“簡單”的能力
“他就是發(fā)明微信的那個人” ——張小龍,張小龍的每次演講都被稱為業(yè)界經典,那內容應該很高深吧?
不,很簡單,都是大白話。
通過梳理張小龍的近期演講,發(fā)現(xiàn)這兩年非常流行的一些詞語和概念,張小龍一個也沒有提及。比如:
思維模型:0次。
底層邏輯:0次。
商業(yè)模式:0次。
認知升級:0次。
流量池:0次。
區(qū)塊鏈:0次。
復盤:0次。
…………
張小龍的演講就是說大白話,圈內人逢會必講的那些詞語,他一個字都沒有提及,但你依然覺得他的演講很牛。
這讓我想起了“樸素定律”:
“如果一個事物一個人,讓你覺得眼花繚亂,那么大概率是錯的、假的、低劣的。最了不起的人和事,都簡潔而優(yōu)雅,樸素到一劍封喉?!?/p>
其實為人處世也是這樣,你簡單,世界對你就簡單。真正的高手,都善于把復雜的事情簡單化。
早睡的能力
“早睡能解決80%以上的問題”。
現(xiàn)代人很容易拿別人的成功,來懲罰自己,比如聽到誰誰誰買車了,買房了,升職了,或者突然寫了一篇文章,大火了。別人越是成功,越是覺得自己不行,無比焦慮。
但其實從焦慮到不焦慮,這中間的轉折點,無非就是兩個字:早睡。人在精神充沛的情況下,因為平心靜氣,思路清晰,精神飽滿,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更高效。
最怕的是,你熬夜不睡想太多,結果也沒有解決問題。我們這代人,都活得太著急了。欲望很多,野心很大,真正沉下心來去做事的,又太少太少。
村上春樹說:“有限的目標,能讓人生變得簡潔。”
現(xiàn)代人總是太著急,別總說未來遙不可及,你現(xiàn)在最應該做的,就是早睡,早起。
來源 :人民論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