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鏡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從新石器時代晚期齊家文化開始,一直沿用至明清時期。古代銅鏡不僅可以用來整妝照容,其背面內容豐富的紋飾、雋秀的銘文更是體現(xiàn)了中國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底蘊和古人高超的鑄造技藝。
天津博物館《“鏡影”——古代銅鏡展》,從館藏銅鏡中遴選近170面珍品進行展出,并首次推出天津地區(qū)考古發(fā)掘的部分銅鏡與觀眾見面,時間跨度從戰(zhàn)國時期到清代。這些銅鏡或造型優(yōu)美、紋飾精巧、題材豐富;或銘文獨特、制作精湛,基本可以反映中國古代銅鏡藝術發(fā)展的概貌,讓參觀者領略青銅文化頗具生活氣息的一面。
從左至右:1976年青海貴南縣出土的齊家文化七角星紋鏡;齊家文化三角紋鏡;1976年河南安陽出土的重環(huán)凸弦紋鏡;1957年河南三門峽出土的素面鏡。
從左至右:1957年河南三門峽出土的鳥獸紋鏡;湖北張家山出土的透雕龍鳳紋鏡;戰(zhàn)國四山紋鏡;1965年江蘇漣水出土的鑲嵌幾何紋三鈕鏡。
先秦時期的銅鏡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銅鏡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銅鏡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銅鏡
宋 四靈八卦紋爐式鏡
宋元時期的銅鏡
宋元時期的銅鏡
宋元時期的銅鏡
漢 鏡殘片 唐 鏡殘片
宋 鏡殘片 明 鏡殘片
天津地區(qū)出土的銅鏡
天津地區(qū)出土的銅鏡
古代婦女在使用銅鏡
|信|江|人|家|
分享 · 交流 · 關注 · 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