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的心中最重的自然是寶玉,她看這份情原比生命還重,若是黛玉這一生不遇了寶玉,會不會生活的能平靜些,會不會少些眼淚,會不會如湘云般明朗天真。人遇了情,就會多生了心事,就會敏感多愁。生活在賈府的黛玉,雖然賈母疼愛,待遇高過了三春,但是三春原是賈府的姑娘,縱然不受寵,但人家是在自己家里,沒有客居的心態(tài),而黛玉始終是一個客居的心態(tài)。沒了父母后,她又多了層孤兒的心態(tài),雖然賈母和寶玉都在呵護著她,可是她的內(nèi)心深處,終是有些惶恐的。她在童年的時候失去了父母,人生在她最需要父母的時候,讓她失去了,生命的無常給了她最初的深刻的一頁。
遇上了寶玉,青梅竹馬相逢相知,一往情深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你始終不能確定這份情屬不屬于你。紅塵中太多的干擾,讓她惶恐。金玉的出現(xiàn),看了二寶在一起,寶玉的心神不定,讓她痛苦。見了姐姐忘了妹妹,不是她的戲言,寶玉對女孩子,尤其是美女總是多些關注的眼神。王夫人與薛姨媽一力促成金玉,這樣的明顯,這樣的直接,金鎖與寶玉,聰明如黛玉如何看不透。黛玉后來鬧著認薛姨媽作母親卻從不曾和王夫人說過這樣的話,其實她是明白,王夫人不喜歡她。王夫人不曾難為過黛玉,因為規(guī)矩,因了賈母,王夫人不至于公開針對她,可是王夫人也的確不喜歡她。這種不喜歡也許本沒有理由,也許是黛玉的母親和王夫人年輕時并不投緣,也許是黛玉的出現(xiàn)讓寶玉多了牽掛,也許只是黛玉的模樣氣質不是王夫人所喜歡的類型,不管是什么微妙的原因,讓王夫人對黛玉就是疼愛不起來。也難怪,王夫人對賈蘭都沒什么關愛,何況是黛玉。王夫人和黛玉有一點一樣,就是世界中最看重的人是寶玉。也許就因為了這一點一樣,才是黛玉的悲哀。雙玉無論如何的深情,無論如何的你好我自好你失我自失,我只為我的心,這樣的深情,放在王夫人眼中,是如何也不能接納。
所以最初的黛玉,因為太在意寶玉,太不確定雙玉的情感會有如何的結局,所以不得不冷淡了寶釵。也難怪黛玉,寶釵那樣的容貌,那樣的氣質,又是王夫人的親戚,如何不讓黛玉多心,更重要的是薛家的那把金鎖。紅塵的一切,黛玉不能確定,唯一能確定的是自己的心,能深情付出的是自己的心。所以很長的時間里,她不能敞開心扉去欣賞寶釵,芙蓉不能欣賞牡丹,總是兩朵花的憾事。
寶玉能給黛玉的愛護,是黛玉的溫暖,可是一個小姑娘也需要一個同年紀的女孩子的關愛呀。而且有些事,寶玉是主人,是客人的黛玉不能訴說的。所以金蘭契那一節(jié)的美好,不次于雙玉的深情。
寶釵勸黛玉的那些話,黛玉未必真的認可,可是黛玉是喜歡的,她喜歡有人像長輩一樣規(guī)勸她,那規(guī)勸里有著最樸實的一些東西。溫暖而安穩(wěn),黛玉最需要的感情中有一種是安穩(wěn)。寶釵那些家常話,最是平淡,可是卻是黛玉的安慰。如果她與她之間沒有隔了一個寶玉,也許早就能互為欣賞,互為知己。
也許于黛玉來說,有一段時光是最美好的。寶玉讓她放心了,不管結局如何,她能放心寶玉就好,對于那個不能控制的結局,她更在意的是寶玉的態(tài)度。也許整個的情感中更注重的是寶玉的態(tài)度。而因了這個放心,讓她對寶釵的態(tài)度有了放松,能去體會寶釵對她的善意。寶釵這個人非常會待人處事,如果沒有大的沖突的時候,和她相處是非常的舒服的,能體諒別人,能關心別人,這樣的人,對于黛玉來說,是非常好的相處伙伴。黛玉本質上是個單純執(zhí)著的人,是能輕易的接受別的人善意。
所以這時候,黛玉就能感覺出寶釵的好來,牡丹風華的寶釵,自然有過人之處。二人都是客人,都是優(yōu)秀的女孩子,在那樣的時代里,都有著自身的落寞,所以更容易接近。高山流水金蘭契,最是美好。那樣的場景里,受益最大的是黛玉,她比寶釵更渴望溫暖。她比寶釵更敏感,更脆弱,所以這樣的時候,她也比寶釵更歡喜,她一旦接納了一個人,也比寶釵更樂意付出。
如果黛玉的一生能永遠停在那個時刻會是如何的美好,有了寶玉的深情,寶釵的友情。金玉良緣那一刻永遠不來臨,塵世的風霜不會侵襲,滿塘芙蓉花開的正美,那是黛玉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