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落根偏固,心虛節(jié)更高”。
大家好!“飛花令”如約而至!
今天的飛花令“飛”的主題字是:竹。
01、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
——岳飛《小重山》
02、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
——毛澤東《七律·答友人》
03、斑竹枝,斑竹枝,淚痕點(diǎn)點(diǎn)寄相思。
——劉禹錫《瀟湘神》
04、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fēng)送暖入屠蘇。
——王安石《元日》
05、不是誠齋無月,隔一林修竹。
——楊萬里《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萬花川谷望月作》
06、不種閑花,池亭畔、幾竿修竹。
——陸榮《滿江紅·詠竹》
07、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劉長卿《送靈澈上人》
08、唱到竹枝聲咽處,寒猿闇鳥一時(shí)啼。
——白居易《竹枝詞其一》
09、腸斷竹馬兒童,空見說、三千樂指。
——劉辰翁《寶鼎現(xiàn)》
10、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識香痕漬也無。
——曹雪芹《紅樓夢·題帕三絕句》
11、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
——姜夔《暗香》
12、道人庭宇靜,苔色連深竹。
——柳宗元《晨詣超師院讀禪經(jīng)》
13、斷竹,續(xù)竹;飛土,逐肉。
——先秦《彈歌》
14、隔牖風(fēng)驚竹,開門雪滿山。
——王維《冬晚對雪憶胡居士家》
15、孤燈寒照雨,深竹暗浮煙。
——司空曙《云陽館與韓紳宿別》
16、歸來三徑重掃,松竹本吾家。
——葉夢得《水調(diào)歌頭》
17、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李嶠《風(fēng)》
18、荷風(fēng)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
19、華表月明歸夜鶴,嘆當(dāng)時(shí)、花竹今如此。
——吳文英《金縷歌》
20、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
——姜夔《揚(yáng)州慢》
21、緩歌謾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白居易《長恨歌》
22、見碧水丹山,黃蘆苦竹。
——宋江《滿江紅·喜遇重陽》
23、澗影見松竹,潭香聞芰荷。
——孟浩然《夏日浮舟過陳大水亭》
24、江畔誰人唱竹枝?前聲斷咽后聲遲。
——白居易《竹枝詞其四》
25、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朽株。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四》
26、客里相逢,籬角黃昏,無言自倚修竹。
——姜夔《疏影》
27、蠟炬風(fēng)搖簾不下,竹影半墻如畫。
——項(xiàng)鴻祚《清平樂·池上納涼》
28、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李白《長干行》
29、蓼嶼荻花洲,掩映竹籬茅舍。
——張昪《離亭燕》
30、林?jǐn)嗌矫?strong>竹隱墻,亂蟬衰草小池塘。
——蘇軾《鷓鴣天》
31、六出飛花入戶時(shí),坐看青竹變瓊枝。
——高駢《對雪》
32、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墻。
——杜甫《嚴(yán)鄭公宅同詠竹》
33、綠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
——王維《山居即事》
34、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
——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35、南山截竹為觱篥,此樂本自龜茲出。
——李頎《聽安萬善吹觱篥歌》
36、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蘇軾《於潛僧綠筠軒》
37、片帆西去,一聲誰噴霜竹。
——辛棄疾《念奴嬌·登建康賞心亭呈史致道留守》
38、憑闌半日獨(dú)無言,依舊竹聲新月似當(dāng)年。
——李煜《虞美人》
39、憑欄久,黃蘆苦竹,擬泛九江船。
——周邦彥《滿庭芳·夏日溧水無想山作》
40、破落田園但有蒿,摧殘竹樹皆無主。
——韋莊《秦婦吟》
41、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
——李頎《望秦川》
42、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
——杜甫《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
43、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
——吳均《山中雜詩》
44、上窗風(fēng)動竹,月微明。
——呂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45、十年游賞經(jīng)行遍,多少名題竹樹間。
——唐寅《題畫廿四首》
46、水繞陂田竹繞籬,榆錢落盡槿花稀。
——張舜民《村居》
47、松竹翠蘿寒,遲日江山暮。
——曹組《卜算子·蘭》
48、松竹含新秋,軒窗有余清。
——崔元翰《奉和圣制中元日題奉敬寺》
49、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
——王勃《滕王閣序》
50、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杜甫《佳人》
51、萬跳春人老,雙竹寒相對。
——范成大《千秋歲·重到桃花塢》
52、聞?wù)f東風(fēng)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
——史達(dá)祖《留春令·詠梅花》
53、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
——白居易《憶江南詞三首》
54、無絲竹之亂耳, 無案牘之勞形。
——劉禹錫《陋室銘》
55、西窗下,風(fēng)搖翠竹,疑是故人來。
——秦觀《滿庭芳》
56、細(xì)讀離騷還痛飲,飽看修竹何妨肉。
——辛棄疾《滿江紅·山居即事》
57、西風(fēng)稍急喧窗竹,停又續(xù),膩臉懸雙玉。
——閻選《河傳·秋雨》
58、先生名利比塵灰,綠竹青松手自栽。
——王汝舟《詠歸堂隱鱗洞》
59、相呼相應(yīng)湘江闊,苦竹叢深日向西。
——鄭谷《鷓鴣》
60、湘淚淺深滋竹色,楚歌重疊怨蘭叢。
——李商隱《潭州》
61、瀟灑江梅,向竹梢稀處,橫兩三枝。
——晁沖之《漢宮春》
62、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yīng)須斬萬竿。
——杜甫《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yán)鄭公·其四》
63、新竹高于舊竹枝,全憑老干為扶持。
——鄭燮《新竹》
64、雪聲偏傍竹,寒夢不離家。
——戎昱《桂州臘夜》
65、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白居易《琵琶行》
66、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鄭燮《墨竹圖題詩》
67、掩柴扉,謝他梅竹伴我冷書齋。
——沈自晉《玉芙蓉·雨窗小詠》
68、瑤池阿母綺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
——李商隱《瑤池》
69、遙看一處攢云樹,近入千家散花竹。
——王維《桃源行》
70、野店垂楊步,荒祠苦竹叢。
——范成大《寒食郊行書事》
71、夜深風(fēng)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
——?dú)W陽修《玉樓春》
72、夜深知雪重,時(shí)聞?wù)?strong>竹聲。
——白居易《夜雪》
73、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
——李白《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74、野竹交淇水,秋瓜蔓帝邱。
——司馬光《送云卿知衛(wèi)州》
75、一叢萱草,數(shù)竿修竹,數(shù)葉芭蕉。
——石孝友《眼兒媚》
76、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閑。
——李涉《題鶴林寺僧舍》
77、又卻是,風(fēng)敲竹。
——蘇軾《賀新郎·乳燕飛華屋》
78、雨里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
——王建《雨過山村》
79、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
——柳宗元《漁翁》
80、斟殘玉瀣行穿竹,卷罷黃庭臥看山。
——陸游《鷓鴣天》
81、種竹淇園遠(yuǎn)致君,生平孤節(jié)負(fù)辛勤。
——王汝舟《詠歸堂隱鱗洞》
82、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
——白居易《琵琶行》
83、竹竿何裊裊,魚尾何簁簁。
——卓文君《白頭吟》
84、竹竿有甘苦,我愛抱苦節(jié)。
——孟郊《苦寒吟》
85、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竹徑:一作曲徑)
——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
86、竹里登樓人不見,花間覓路鳥先知。
——張謂《春園家宴》
87、竹里行廚,來問訊、諸侯賓老。
——范成大《滿江紅》
88、竹憐新雨后,山愛夕陽時(shí)。
——錢起《谷口書齋寄楊補(bǔ)闕》
89、竹色溪下綠,荷花鏡里香。
——李白《別儲邕之剡中》
90、竹深樹密蟲鳴處,時(shí)有微涼不是風(fēng)。
——楊萬里《夏夜追涼》
91、竹樹帶飛嵐,荇藻俱明麗。
——劉道著《湘江秋曉》
92、竹樹無聲或有聲,霏霏漠漠散還凝。
——杜荀鶴《春日山中對雪有作》
93、竹疏虛檻靜,松密醮壇陰。
——張泌《女冠子》
94、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95、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96、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王維《山居秋暝》
97、竹葉于人既無分,菊花從此不須開。
——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98、竹影和詩瘦,梅花入夢香。
——王庭筠《絕句》
99、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蘇軾《定風(fēng)波》
00、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靜山空歇又聞。
——白居易《竹枝詞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