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探長有些激動,因為探長是個怪獸粉,有部讓人盼猩猩盼月亮的怪獸片終于上映了。
而且一來就是17只!
25號探長就去看了IMAX點映,這兩天又二刷。
那怪獸,打得真是昏天暗地:
不好意思放錯圖,是像這樣:
但這片爭議有些大:
豆瓣評分6.5,IMDb是6.9(按以往經(jīng)驗,豆瓣一般要比IMDb評分高0.5-1.0分左右)。
爛番茄上,媒體評價只有39%,觀眾卻高達86%。
而在Metascore,媒體評分是48/100,觀眾則高達7.9/10。
一邊是北美的媒體和觀眾打架,一邊是中國觀眾的口誅筆伐。
這片兒到底怎么了?臭豆腐附體嗎?
今天探長就跟你好好聊聊這部《哥斯拉:怪獸之王》
《哥斯拉:怪獸之王》
Godzilla:King of the monsters
2019.5.31
觀感
先說觀感。
喜歡怪獸的粉絲肯定還記得2014年的第一部《哥斯拉》。
明明是部怪獸電影,卻被搞成了二次直播——怪獸出現(xiàn)最多的是在電影中的屏幕里。
《哥斯拉》2014
好不容易約架的怪獸終于開打,門卻給觀眾關上了。
《哥斯拉》2014
好不容易來到一個敞亮的地兒,觀眾又被噴了一臉PM2.5。
怪獸遮遮掩掩,打斗黑漆馬虎,說第一部“哥斯拉:怪獸大戰(zhàn)霧霾”坑一點都不過分。
《哥斯拉》2014
這一次,相比第一部,《哥斯拉:怪獸之王》終于明白觀眾就是沖著哥斯拉來的。
怪獸的各種特寫、打斗鏡頭毫不吝嗇,探長對三幕主要的打斗都非常滿意:
第一幕:冰原大戰(zhàn)↑
第二幕:海中纏斗↑
第三幕:城市決戰(zhàn)↑
這一部里雖然沒了PM2.5,但天氣還是不咋地——不是下雨就是下雪。
就連官方公布的靜態(tài)劇照都是高糊。
雖說這是因為片中反派自帶暴風暴雪效果,也是為了營造史詩感。
但探長在青島最好的IMAX廳里有時都覺得風雪過大,視野很差。
更不用說亮度和清晰度更低的普通3D廳的效果,所以IMAX廳和普通廳的觀眾的觀感可能截然相反。
故事
接著我們說故事。
怪獸之王的故事不怕劇透,只有四個字:怪獸亂斗。
再詳細點就是人類喚醒了多只遠古怪獸,然后看這群神仙打架。
對于怪獸片,觀眾更注重怪獸和場面,對劇情的要求并不高——邏輯說得通就行。
這部的劇情是說得通,但卻槽點滿滿。
首先女神維拉·法米加飾演的艾瑪博士的操作就很謎。
她第一個意識到”地球物種大滅絕正在發(fā)生“和泰坦在生物歷史上的重要性。
但她一口一句為了生態(tài)平衡,卻又不考慮任何人類自保措施,又要”一只一只喚醒泰坦“,這矛盾又魯莽的想法讓人懷疑她是辦了個博士學位的假證。
既然已經(jīng)意識到人類干涉自然太多造成地球釋放巨獸來改造生態(tài)格局,她就不應該制造可以控制泰坦的奧卡,繼續(xù)來干涉泰坦的蘇醒。
最后,她被人罵“圣母”,只能說她有滅霸的病,卻沒有滅霸的命。
另一個槽點。
在第一部中芹澤博士就一直強調(diào):大自然有種重建平衡的能力,我相信哥斯拉就是這種能力。
《哥斯拉》2014
況且,美國西海岸一戰(zhàn),哥斯拉以一擋二,打敗兩只巨獸后拂袖而去,深藏功與名。
結(jié)果,到了第二部人類還是企圖消滅這個救命恩人。
《哥斯拉》2014
雖然這么做一方面是為了諷刺,一方面是為了凸顯哥斯拉的偉大和悲憫。
但為了達到這個效果,代價有點大——美國軍方和政F的智商被踐踏。
上為《哥斯拉》2014,下為《哥斯拉:怪獸之王》
故事跨度都5年了,大兵還是拿著小槍對著怪獸biubiubiu
對于角色塑造,章子怡被吐槽為是為了東方的神秘市場而存在,可有可無。
但你要知道,《水形物語》女主莎莉·霍金斯比章子怡更慘,她從第一部開始就只會做一件事——雙手捂嘴。
探長也不理解她的角色為什么存在,但我總覺得她一直都想來段B-box。
逼真完美的怪獸
說完槽點我們再說說優(yōu)點。
作為怪獸粉,探長還是很喜歡這部哥斯拉。
《哥斯拉》屬于奇幻片,它首先要制造視覺奇觀,這一點它完全做到了。
自1954年誕生至今,哥斯拉已有35部系列電影,比007還要多(26部),哥斯拉已經(jīng)成為世界上最長壽的系列電影。
從早期的演員穿皮套和模型混合,到如今的CGI。
哥斯拉的形象從簡陋到復雜,從搞笑到逼真。
早期的哥斯拉甚至會跳舞
這一版的哥斯拉探長是最滿意的,它有著厚厚的皮甲,山峰一樣的巨大背鰭,粗壯的大腿和瘦小的頭顱。
這最符合重力作用下的動物生態(tài)學特點:理論上來說,越巨大的動物體型就越像一個三角形,下部敦厚,上身瘦小,否則,它將無法站立。
相比于第一部里的穆托,這次《怪獸之王》一口氣拿出了日本東寶公司最著名的四大巨頭:
哥斯拉、魔斯拉、拉頓和最臭名昭著的王者基多拉。
魔斯拉Mothra的名字是飛蛾moth和母親mother的結(jié)合,意味蛾母怪,在片中她被稱為“怪獸女王”。
她首次在1961年的《魔斯拉》中登場,最長翼展可達180米,體重2萬噸。
她和哥斯拉恩怨最深,多以CP出現(xiàn)。
這一部中她的出場最為驚艷,雖然鏡頭不多,但她和哥斯拉跨越物種的感情戲還是很感人,許多觀眾也被她實力圈粉。
拉頓Radon的名字來源于史前的無齒翼龍Pterandon,片中它被稱為“火焰惡魔”。
它初次登場于1956年的《空中大怪獸拉頓》,身高可達100米。
電影中,它從墨西哥的火山中竄出,身體自帶熾熱的巖漿,所到之處生萬物俱焚。
片中它頭頂有兩個長長的犄角,暗示它就是傳說中的惡魔之一。
王者基多拉King Ghidorah一直都是哥斯拉的最強對手,它來自外星,初次登場于1964年的《三大怪獸之地球大決戰(zhàn)》。
它身高可達240米,體重10萬噸,傳說在5000年前,它只用3天,就毀滅掉了金星上的文明。
經(jīng)典的基多拉是一支三頭金龍,可以口吐閃電形光束。
這一版中它的造型更現(xiàn)實。
對于和探長一樣從小就喜歡怪獸的影迷來說。
從看著一群橡膠怪獸開party,到看著這些逼真的巨獸在大銀幕上糾纏得天崩地裂,內(nèi)心不止激動,還有些許的震撼。
格局·怪獸電影宇宙
接著,我們來看格局。
這部哥斯拉其實滿屏彩蛋,因為從2014年期,傳奇影業(yè)就和華納聯(lián)手打造怪獸電影宇宙(MonsterVerse)。
目前已經(jīng)上映的包括《哥斯拉》2014、《金剛:骷髏島》2017、《哥斯拉:怪獸之王》2019。
正在拍攝中的有《金剛大戰(zhàn)哥斯拉》2020。
計劃中的還有一部2021年上映的《新哥斯拉》。
從故事時間線上說,《金剛:骷髏島》的故事最早,發(fā)生在1973年。
帝王組織(Monarch)發(fā)現(xiàn)了傳說中的骷髏島,復仇者聯(lián)盟的神盾局局長就帶著洛基、驚隊順帶一個景甜前來勘察。
沒想到他們在這里遭遇少年時期的金剛。
片尾逃出骷髏島的他們決定為了保護金剛,保守這個秘密,但這一切已經(jīng)被帝王組織知曉。
那時候的金剛只有100英尺(30.48米),相比于355英尺(2014年官方設定,約108.2米)的哥斯拉,金剛大概只能大戰(zhàn)哥斯拉的腳氣。
如今46年過去,不知道金剛長大到多少。
而從官方公布的海報來看,金剛已經(jīng)成為一只可怕的巨獸。
至于這兩倆哥們兒為什么打,原因可能很多,比如在1991年的《哥斯拉之魔龍復仇》中有來自23世紀的未來地球人警告說:哥斯拉會滅掉日本。
從目前的三部曲可以看出,怪獸電影宇宙的核心是帝王組織(Monarch)。
它首次在《哥斯拉》中出現(xiàn)。
用一句話形容帝王組織的話——他們是一個專門調(diào)查地球未知生物的組織。
《哥斯拉》2014
實際上在官宣的檔案中,怪獸電影宇宙和帝王組織可以追溯到1915年。
1915年,愛因斯坦創(chuàng)建廣義相對論,人類進入原子時代,這標志著泰坦巨獸將被原子能喚醒。
1943年,美國U.S.S. Lawton號艦船被巨大生物襲擊沉沒。
3年后,杜魯門總統(tǒng)為掩蓋這個事件成立帝王組織。
1954年,原子彈時代開始,美國進行的核試驗其實是為了消滅哥斯拉(《哥斯拉》2014中有提到)。
1973年,發(fā)生骷髏島事件。
1999年,穆托在菲律賓的地下巢穴被發(fā)現(xiàn),日本核電站發(fā)生核泄漏。
10年后,帝王組織在中國云南發(fā)現(xiàn)巨型的繭。
2014年,發(fā)生穆托事件,哥斯拉出現(xiàn)在舊金山并將穆托消滅,泰坦生物被全世界所知曉。
2016年,帝王組織在南極發(fā)現(xiàn)零號怪獸,參與調(diào)查的博士在筆記本上寫下:這個魔鬼有三個頭。
2019年,南極的基多拉被喚醒,它進而喚醒了全球的十多只泰坦。
消失多年的哥斯拉也再度出現(xiàn)……
《哥斯拉:怪獸之王》片尾,字幕彩蛋中出現(xiàn)了魔斯拉之卵被發(fā)現(xiàn)的新聞,這也意味著怪獸女王將繼續(xù)存在。
而片尾的基多拉頭顱的彩蛋預示著機械基多拉的誕生(《哥斯拉之魔龍復仇》中人類將打撈出的基多拉尸體制成了半機械的基多拉)。
《哥斯拉:怪獸之王》中一口氣提到17只泰坦(Titan,古希臘神話中的巨人神族),可見華納和傳奇的野之大。
圖片來自Gojipedia
這些泰坦分別為(出現(xiàn)在片中屏幕上):
1.Godzilla哥斯拉
2.Ghidorah基多拉
3.Rodan拉頓
4.Mothra魔斯拉
5.Kong金剛
《金剛:骷髏島》
6.Abbadon亞巴頓:傳說中的“無底洞的使者”和“疫病之王”,蝗蟲大軍的首領。
7.Sargon薩爾貢:類似鯨魚的海怪。
8.Leviathan利維坦:名字意為“盤繞起來的東西”,常被描述為巨大的海蛇。
9.Methuselah瑪士撒拉:亞當和夏娃的后裔,最長壽的人。
10.Stegosaur titan劍龍?zhí)┨梗壕扌蛣垺?/p>
11.Baphomet巴特風:傳說中的羊面惡魔。
12.Mammoth猛犸象:生活在公元前180萬年-公元前1萬年冰川時期的巨象。
13.Scylla斯庫拉:希臘神話中章魚狀的女海妖,腰間有六個狗頭。
14.Nessie尼斯:尼斯湖水怪。
15.Typhoon提豐:希臘神話中的泰坦,妖魔之父,比山還高的噴火巨人,有一百個頭和一對翅膀。
16.Bunyip本耶普:澳大利亞傳說中的沼澤怪獸,未被確認的生命體。
17.New Muto新穆托:全稱為未知的陸地巨型生物,2014《哥斯拉》中已經(jīng)被哥斯拉消滅兩只。
《哥斯拉》2014
17只泰坦分別對應了世界各地各時間段的傳說,這些巨獸有的是古代人們祭祀的神靈,有的是古書記載的異獸,有的是宗教書籍中的惡魔。
從此,人類和泰坦共存的局面全面揭開。
《哥斯拉:怪獸之王》
怪獸電影宇宙的核心
怪獸電影宇宙計劃再宏偉,電影也不能忘本。
這些怪獸產(chǎn)生的原因和背景才是這些IP經(jīng)久不衰的主要原因。
芹澤博士的懷表在《哥斯拉》2014中出現(xiàn)
是為了紀念他在廣島核爆炸中死去的父親
哥斯拉已有65年的歷史,但它卻是金剛的后輩。
1954年,圓谷英二受《金剛》的啟發(fā),設計了哥斯拉的形象。
《金剛》1933
他的搭檔本多豬四郎,因為曾開車目睹遭受原子彈毀滅的廣島,又將核武器的末世危機和反戰(zhàn)思想加入電影中。
于是,一個代表著反核、反戰(zhàn)思想的怪獸誕生。
你也就可以理解為什么片中的軍隊一直被黑的這么慘。
圓谷英二與哥斯拉
而至于金剛和骷髏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更遠——一本寫于1912年的小說,《失落的世界》。
它的作者是英國著名作家亞瑟·柯南·道兒(創(chuàng)作了神探福爾摩斯)。
圖片來自biography.com
《失落的世界》描述的是人們發(fā)現(xiàn)了一個與世隔絕的史前世界,一個顛覆了進化論的世界,一個只屬于恐龍和史前怪獸的世界。
在此后無數(shù)的電影作品中,都可以找到它的影子。
比如《侏羅紀公園》《地心歷險記》等等。
《金剛》2005
這個與世隔絕的世界代表的是未經(jīng)人類干涉的自然。
一個生機勃勃,井然有序的和諧世界。
它更代表了渺小的人類對生命,和對自然的敬畏。
《哥斯拉:怪獸之王》
許多觀眾總吐槽片中人類的行為太雞肋。
雖然《哥斯拉:怪獸之王》中有許多人類幫助哥斯拉并和它一起戰(zhàn)斗的鏡頭,但這只能算是人類無奈的掙扎。
添油加醋的人類看似左右了這次浩劫,其實人類不過生態(tài)變遷中的一粟。
《哥斯拉:怪獸之王》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說的就是大自然的運行有自己的規(guī)律,它不會因為堯的圣明或者桀的暴虐而改變。
這一點,在片中,被芹澤博士反復強調(diào)。
《哥斯拉》2014
巨大的哥斯拉其實是被具象化的”自然“。
它打敗了穆托,殺死了基多拉,但它從來都不是站在人類這一邊,它為的,是自然界的平衡。
《哥斯拉:怪獸之王》
片中芹澤博士置身于致命的輻射中,去幫助哥斯拉的那一幕,是全片最高光的時刻。
面對龐大的哥斯拉,芹澤博士眼中全是敬畏。
相對于哥斯拉,相對于自然的滄桑,他的生命微不足道。
《哥斯拉:怪獸之王》
那么,在歷史的長河中,人類作為被自然孕育的生命,面對自然的變遷能做什么?
我想芹澤博士會說:人類能做的,只是有幸見證。
(院線熱映中)
除了圍觀
還能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