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名]鰍、鰌、土溜、長魚。
[形態(tài)特征]小型魚。體圓筒形,后部側扁,腹部圓。頭尖,口亞下位,呈馬蹄形。須5對,口須最長,向后伸達或稍超過眼后緣。眼小,上側位,無眼下刺。鱗小,埋于皮下,頭部無鱗。側線不顯著,位干體的前半部。背鰭和腹鰭相對,起點約在前鰓蓋骨后緣和尾鰭基部之中點。雄魚的胸鰭尖長,背鰭兩側有小肉瘤;雌魚胸鰭短而圓,扇形。尾鰭圓形。體背及兩側灰黃色或暗褐色,體側下半部白色或淺黃色。頭、體及各鰭均有許多不規(guī)則的黑色斑點,背鰭及尾鰭膜L的斑點排列成行。尾柄上下具窄扁隆起,基部有一大黑點。
[產地、產季]除西部高原外,各地淡水水域中均產,以南方河網(wǎng)地帶較多。一年四季均可捕到,春季較多。
[經濟價值]泥鰍肉質細嫩,營養(yǎng)價值很高,每百克肉食蛋白質 22.6克、脂肪2. 9克。家常食用紅燒、打鹵、燉豆腐均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