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跡天涯有多心酸?為了求學(xué)、赴任,古代游子們對于這種心酸體會頗深,也在詩作中多有體現(xiàn)。最出名的有孟郊的“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李覯的“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柳宗元的“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xiāng)”;王維的“君自故鄉(xiāng)來,應(yīng)知故鄉(xiāng)事”。這些詩雖滿是游子思鄉(xiāng)之情,但論起心酸來,卻還是不及馬致遠(yuǎn)的這首元曲小令《天凈沙·秋思》。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yuǎn)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fēng)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這是元曲里流傳最廣的一首小令。作者馬致遠(yuǎn),號東籬,與關(guān)漢卿、鄭光祖、白樸并稱“元曲四大家”。馬致遠(yuǎn)少年時好學(xué)上進,希望有朝一日能飛黃騰達,一展抱負(fù)。為了功名,他四處奔波,輾轉(zhuǎn)各地,但仕途多舛,終究他還是沒有當(dāng)上他想做的大官,卻害得自己一生困窘潦倒,過著漂泊無定的生活,這首《天凈沙·秋思》就作于在秋天里的一段路途中。
整首曲猶如一幅秋日里凄慘的畫卷:黃昏時,那被枯藤纏繞著的老樹上,烏鴉歸巢了,小橋下流水旁邊落著幾戶人家。而我在這荒涼的古道上,騎著一匹瘦馬獨自前行。夕陽就要西下了,我這個斷腸人還漂泊在天涯。
這首28字的小令,被評為中國古典詩歌之中最為成熟的作品之一,厲害得不得了!他的厲害之處主要有兩點:第一點,全文雖沒有一個“秋”字,卻處處是秋景,這正是此作最高名之處。寫秋思的詩很多,沒有一首能像這曲小令一樣,將情景結(jié)合得如此天衣無縫,情景交融。一般的詩,先寫景,后述情,而這首卻讓讀者在景中處處體會著情?!眹鴮W(xué)大師王國維曾評價這首曲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也。”這些景物描寫就是傳說中的情語。
另一個厲害點就是:抓的這些景太有代表性了。漂泊在外的人,最怕見到的景,這首曲都有。夕陽西下時,連烏鴉都有家可回,這時候村落里炊煙裊裊,在外勞作的農(nóng)家人都回家了,圍著桌子和家人吃飯。這樣的場景,任何一個游歷在外的天涯人,都難免惆悵不已。作者能有這么深的感觸,和他自己的多年漂泊絕對男友自然是分不開的。或許這時候,他會懷疑,自己一生所求的功名利祿真的那么重要嗎?
讀完這曲,想必在四處奔波的人都有過這樣的心酸,而這最凄涼的一幕卻仍經(jīng)常在上演。小編在此用一首蘇軾的詩來祝福所有游子:“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