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段子:正月十五鬧元宵,四處張燈樂滔滔,不知天上有個人,外地飛來把燈瞧;不是神來不是仙,也沒翅膀滑翔傘,一個念頭飛過來,宋代高人真有膽;蕪湖宣城200里,不飛過來回不去,百思不解心納悶,《夷堅志》有點了不起!
【原文】
蕪湖江公忠,以特恩入官,淳熙末為鄱陽西尉。言其姻家項國華,以紹興丁巳年生,八九歲時,惡瘡生于臂肘,更外科醫(yī)十輩,療之弗效。父母憐愛備至,嘗挾之出門,嬉翫徙倚,遇一道人,闊口多須,身長七尺。父訝其異,迎揖之。道人駐立,凝目視病子曰:“何不教服四物湯?”前執(zhí)兒手,噓呵按熨。父將邀入飲之酒,固辭,翻然而去。父用所戒,即治此藥服之。越三年,瘡如初,然藥不輟于口。
方春日,戶外楊柳枝方新成行,一鳥鳴于其上。兒望之甚喜,銳欲取之,而高不可升。此念才起,遽覺身輕乎羽,已在柳梢。自是益以矯捷,意之所如,無遠近立到。常騰超太空,其高無際。鸞鶴之飛,亦在其下。恐太高則入杳冥,將不能反,又慮貽親憂,不敢放肆。而父母未知之也。
會上元之夕,所親戲之曰:“我聞汝能飛空行游,今夜寧國府極好燈,何不去一看?”兒笑曰:“此固不難!”超然躡虛,疾如鳥翼。三鼓后還家!備說所見某事某事,他日驗之而信。瘡亦良愈。至十六歲娶妻,始不能飛。江尉之子,項婿也,故得其詳。
今江為江州司法,其母壽滿百,而步履若少年。嘗赴郡守王叔明宴集,坐終席不倦。石門鎮(zhèn)士人陳六奇,與江有雅契,慶年元年冬赴省試,枉道訪之。因見國華頎然而長,儀格近道,久當(dāng)不凡也。
【右二事焦吉甫說,此段聞之于六奇者?!?/span>
【白話語音文字版】
蕪湖的江公忠以朝廷特恩得官,他在宋孝宗淳熙末年(淳熙最后一年是1189年)做江西鄱陽縣西尉。他說自己的姻家項國華是宋高宗紹興丁巳年生(紹興七年1137年),長到八九歲的時候,臂肘處生了惡瘡,家里給換了十幾位外科醫(yī)生治療,都看不好。父母很憐愛這孩子,經(jīng)常帶他出門玩耍。
有一天帶他出去玩,路上碰見一個道人。這道人大嘴、滿臉胡子,身高七尺,從形象上看就異于常人。父親馬上迎上去作揖行禮,道人盯看項國華這小孩子,說:“你干嘛不讓他喝四物湯呢?”道人隨即抓住小孩的手,又吹氣又按摩。父親見此情景,就熱情邀請道人去喝酒。道人嚴(yán)詞拒絕后,翻然而去。
后來,父親按著道士所說制了四物湯,讓項國華連喝三年。雖然惡瘡一直未好。但藥一直沒停過。有年春天,行行楊柳發(fā)芽吐綠,一片生機盎然。項國華聽見有只鳥在柳梢上嘰嘰喳喳的叫,他看見后挺高興,心想要能把鳥抓住就好了,但鳥兒在枝頭,他上不去呀。忽然間,他有了個“飛翔”的念頭,不覺間自己身輕如羽,他發(fā)現(xiàn)自己竟然已在柳梢!
從此以后,項國華就會飛了,他身手矯捷,隨著意念,不管遠近,一念即到。他經(jīng)常飛到天上去,他飛的比普通的鳥、鶴要高,飛上天后,他擔(dān)心飛得太高進入太空,那樣會給自己家人帶來困擾,怕父母擔(dān)心,所以不敢放肆。他的這個能力父母還不知道呢!
有一回元宵節(jié),項國華認(rèn)識的一些朋友知道他能飛。就跟他開玩笑說:“聽說你能飛,你今天晚上能飛到寧國府(安徽宣城)去看看嗎?聽說寧國府今晚有很好的燈會??!”項國華笑了,說:“這不難??!”說完話,他一下飛到高空,快如飛鳥。等到了三更天,他才回家?;貋硪院蟾嗣枋隽水?dāng)晚寧國府燈會的情況,后來這些信息都被別人證實。再后來,項國華身上的惡瘡了全好了。他長到十六歲娶妻,娶妻后就不能再飛了。江公忠的兒子是項家的女婿,所以這事兒了解的很清楚。
現(xiàn)在江公忠做江州(江西九江)的司法,他母親活到了100歲,走路還像年輕人一樣。有一回她參加江州太守王叔明的一個宴會,老太太整個席間一點都不困倦,特別精神。
石門鎮(zhèn)有個叫陳六奇的士子,他跟江公忠是好朋友。他在宋寧宗慶元元年(1195年)冬天去京城臨安參加省試。途中繞道,專門去了蕪湖拜訪項家,見到了項國華。他說此人身材修長,像個道人。陳六奇覺得項國華未來極有可能修仙了道,因為他看著就不是個普通人。
這事情是陳六奇說的。
【祥宏點評】:江公忠得到的特恩,指的是對長年考不上的舉子來說,朝廷實行特奏名給官的政策,江公忠就屬于這個情況;項國華孩童時期遇到異人,道人建議服用的“四物湯”是比較經(jīng)典的補氣養(yǎng)血的中成藥,“四物”包括四味藥材:當(dāng)歸、川穹、白芍和熟地黃;項國華童年時期能飛,這足夠震驚世人了!到底怎么回事呢?不能確定;現(xiàn)在的宣城距離蕪湖有70公里,這在宋代來說超過了200里地,如果項國華不是飛去的,很難做到當(dāng)天來回;司法,就是州里負責(zé)司法工作的主官。
(文圖說明:《夷堅志》原文電子版文字主要來自“龍的傳人”博客-特別致謝!再經(jīng)中華書局出版的《夷堅志》校訂;全部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夷堅志》簡介:
宋代大文人洪邁編撰的《夷堅志》是中國古代志怪筆記小說的頂峰。它卷軼浩繁,包羅萬象,流傳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600多個宋代事件,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最偉大的寶庫之一。
《夷堅志》的時空觀深契佛法,與宋代文化領(lǐng)先世界的歷史地位相一致。它表面看是一本奇人、異事、神怪大全,本質(zhì)上卻是最真實細膩的宋代社會生活實錄,極具文獻價值。
宋代社會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國人的心靈格局,《夷堅志》仿若是中國人的心靈大海。人們平時沉浮其中,茫然不覺,一旦凝神靜思就會發(fā)現(xiàn):
天下沒有新鮮事,一切盡在《夷堅志》
故事專輯,長按收聽
隨手轉(zhuǎn)發(fā),積功累德
聚少成多,善莫大焉
(祥宏談夷堅系列之16-談?wù)劇兑膱灾尽返臅r空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