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xiāng)的蘆葦蕩
■駢國華
故鄉(xiāng)淮河灘地里的蘆葦蕩有幾千畝之大,幾十里之長。你沿著灘地朝前走,從日出走到日落,都有蘆葦婀娜的身影在你眼前搖曳,都有風吹葦葉的沙沙之聲在你耳邊回響,讓你不會感到孤獨和寂寞。
過去,老家人過日子離不開蘆葦。蓋房要用蘆笆,囤糧食要用蘆褶,睡覺要鋪蘆席,燒鍋要用蘆柴,就連買油鹽醬醋也少不了用賣蘆葦、蘆席換來的錢。蘆葦蕩也是野雞、野鴨、白鷺、魚鷹、蘆柴呱呱等鳥類自由快樂的天堂。它們在蘆葦蕩里筑巢做窩,生蛋孵雛,繁衍生息,不亦樂乎。小時候,常跟著割牛草的大人到蘆葦蕩里逮魚、揀鳥蛋。野鴨蛋、鵪鶉蛋最多,運氣好的話,半天就能揀好幾十個。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碧J葦從3000多年前的《詩經(jīng)》里一路走來,四海為家,不怕鹽堿,不怕貧瘠,河湖灘地,溝渠池邊,處處扎根,葳藐生長,頑強的生命力令人嘆服,無私的奉獻的精神更值得贊賞。
春天,春筍般的蘆芽猶如一支支青紫色的利劍穿破土層,齊刷刷地排布在灘地上,不到兩三個月的功夫,就長成了綠葉婆娑的青紗帳。此時,正是牛草青黃不接的季節(jié),冬儲的稻草豆秸快喂完了,田埂上的青草剛返青,老牛吃不飽,犁田耙地就沒有勁。不過不要緊,蘆葦能幫老牛渡過難關(guān)。磨快一把大鐮刀,把船撐進蘆葦蕩的溝汊里,用不了半天的功夫,就可以割上滿滿一船嫩蘆葦,足夠老牛吃上一個星期的。
五月端陽,粽子飄香。端午節(jié)是要包粽子的,而此時的蘆葉則是包粽子的最好的材料。端午節(jié)前,莊上的大人孩子們會成群結(jié)隊走進蘆葦蕩,采摘蘆葉。這時的蘆葉油光水亮,散發(fā)出淡淡的清香,從頂端往下數(shù)六到十片葉綿軟寬長,用它們包煮的粽子清香撲鼻,清爽可口。
到了晚秋,蘆葦都抽穗開花了??崃业奈黠L把蘆穗烤得由灰變白,似一朵朵白云在蘆灘上空起伏飄蕩,美不勝收。蘆花是編織毛窩子的好材料。那時候,農(nóng)村貧窮,不少人家做不起棉鞋,貧苦人家的孩子就會走進蘆葦蕩去采摘蘆花,用來編織御寒的“毛窩子”。有首兒歌唱道:“蘆花白,蘆花暖,不花錢,編雙毛窩防凍瘡?!?/span>
寒冬臘月,蘆葉枯黃,整個蘆葦蕩一片金黃。忙完農(nóng)活的鄉(xiāng)親們,磨快了鐮刀,泡軟了皮靴子(生牛皮做的筒狀鞋),帶上干糧,劃起大木船,去蘆葦蕩搶割蘆葦。他們搭起蘆葦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月光皎潔的夜晚,躺在蘆葦棚里蘆葦鋪的地鋪上,仰望星空,繁星點點如燈盞,蘆花飄飄似飛雪,美的別具一格,猶如置身仙境。割蘆葦?shù)臓I生雖苦,但想到那一捆捆蘆葦能換來一張張鈔票,也就苦中有樂,樂不可支了。
改革開放后,故鄉(xiāng)淮河灘地成片的蘆葦蕩先后都被開發(fā)改造成魚塘、蟹塘、龍蝦塘了。蘆葦蕩雖然沒了,但蘆葦是滅不盡的,它們有著生生不息的力量,它們占領(lǐng)每個魚塘、蟹塘、龍蝦塘的埂壩,挺拔葳蕤,像一排排衛(wèi)士日夜守衛(wèi)著自己的領(lǐng)地,依然是淮河灘地里一道綺麗的風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