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身邊有小孩的朋友一定會經(jīng)常聽到身邊的人說:“我家熊孩子今天又怎么怎么樣惹禍了,把我氣得好打了他一頓”。
不知道每當聽到這種話的時候,大家是怎么做的呢?
從古至今,教育孩子都是一個大問題,特別是孩子哭鬧,或者惹禍時候,怎么去處理這個問題更是難上加難。
因為處理稍有不慎,便會讓孩子對父母產(chǎn)生排斥心里,更甚者親子關(guān)系出現(xiàn)不可補救的問題。
孩子的無知和家長對其的管束,使得家長與孩子之間的矛盾始終是無法避免的。
孩子在整個成長過程中會犯錯,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也會犯一些低層次的錯誤。特別是每當孩子跟家長對著干的時候,最是讓家長覺得無計可施。
然后有的家長就走上了極端,與孩子吵架甚至于出手打孩子。
雖然大家都知道家長對孩子的管教都是出于自己的好心,但是實際上,很多父母選擇的方式是有問題的,應(yīng)該竭力避免的。
有一位朋友叫小麗,他的老公是一名海員,經(jīng)常出海一次半年十個月才會回家的那種。
所以教育孩子的擔子就落在了她的身上。
因為兒子正是調(diào)皮的年紀,所以每次和朋友出來聚會,總是能聽到小麗說孩子難管教。平常只要她兒子做錯事或者鬧情緒,小麗就會頭疼。
時間久了,小麗各種方法都嘗試過了,始終不能解決與孩子的相處問題。
在這期間,小麗嘗試過給孩子喋喋不休的講大道理,但是孩子根本都聽不進去,后面小麗見孩子聽到講道理就非常的不耐煩,就開始跟孩子大聲吵架,嚴厲呵斥,有時候氣急了還會打孩子。
但是小麗發(fā)現(xiàn)不親子關(guān)系非但沒有一點緩和,反而變得越來越冷淡。
最后沒辦法了,就跟孩子冷戰(zhàn),完全不理會孩子的情緒,有事情就沉默。
其實小麗采取的這三種處理問題的方式都是不正確的。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是因為他們對這個世界的無知,他們不懂道理,他們對于自己好奇的事物會快樂的接受,但是對于自己不感興趣的東西會本能地排斥。
特別是家長在違背他們意愿而跟他們喋喋不休講大道理的時候,他們更會出現(xiàn)“反擊、偏不”的現(xiàn)象。
因為孩子的情緒已經(jīng)處于失控的階段,這時候再有一個人跟他喋喋不休的去說去講,別說是一個分辨不出來好壞的孩子了,一個能分清好壞的大人恐怕都會覺著非常的厭煩。
所以在孩子哭鬧的時候千萬不要去跟孩子講道理,他們能不能聽懂是其次,即使他們聽得懂也聽不進去。
講道理溝通是一個好方法,但是這需要很高的技巧和時間的把握,一味地講道理反而適得其反。
與孩子相處是一門藝術(shù),是一門非常難修行的藝術(shù)。
這門藝術(shù)的第一章就是不要打罵孩子,因為那不僅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還會破壞本就很脆弱的親子關(guān)系。
即使對孩子的打罵和恐嚇會讓孩子在短時間內(nèi)不再哭鬧,但是這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這種行為對家長與孩子的相處關(guān)系百害而無一利,要堅決杜絕這種現(xiàn)象的發(fā)生。
如果父母有足夠了解關(guān)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知識的話,一定會知道現(xiàn)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情況不容樂觀。
冷戰(zhàn)并不是一種處理方式,它只是一種暴力行為,他對孩子的傷害比之打罵有過之而無不及。
冷暴力并不能讓孩子的情緒得到任何改善,反而會給孩子一種家長對其不管不顧的印象,這不僅會破壞孩子對家長的親密關(guān)系,還會影響到孩子幼小脆弱的心靈,讓他們的心理健康情況受到損傷。
那么究竟該怎么去處理這種問題呢?
①先處理情緒
與孩子相處也要學(xué)會換位思考,因為能讓他們產(chǎn)生情緒的事情肯定都是他們比較在乎的事情,父母要多去了解。
不管孩子是怎么回應(yīng),哭喊也好,平靜的回答也好,父母都要接受,要讓孩子知道父母是真的在尊重他。
首先給孩子說話的機會,問清楚事情的原因,任何事情都是有因有果的,孩子身上發(fā)生的事情同樣是這樣的。
父母需要在第一時間問清楚到底發(fā)生了什么,為什么發(fā)生。
然后對孩子的情緒予以安撫,不能讓孩子的情緒發(fā)生進一步的惡化。
并且在孩子說話的同時,父母要慢慢引導(dǎo)他們?nèi)W(xué)著表達自己的情緒,情緒一旦得到表達,那么釋放情緒就自然而然的水到渠成了。
在了解到事情的原委之后不要急于處理事情,先幫助孩子平復(fù)情緒,在這個過程中,也要慢慢的教他們?nèi)绾喂芸刈约旱那榫w。
②后處理事情
在孩子的情緒得到表達得到釋放之后,再來處理事情。這時候父母要引導(dǎo)孩子慢慢的說出自己的見解和想法。
可以問孩子:“你認為這件事是什么樣的?根據(jù)我們以往教你的時候跟你說的話,你覺得這件事情完全是別人的錯嗎?那你這么哭鬧對解決這個問題有幫助嗎?那你有什么看法嗎?你覺得該怎么處理呢?我想先聽一下你的意見”。
諸如此類的問題,讓孩子學(xué)著去表達出來他們的想法,讓他們主動的去承擔責任,解決問題。
不要被動的等待父母幫助他們解決,這也是為什么首先幫助孩子處理好情緒的重要性。
這時候孩子的情緒已經(jīng)基本上穩(wěn)定下來,父母可以在孩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他們進行一些協(xié)助,或者改正他們不對的想法。
久而久之,孩子便不再會哭鬧,遇事也能自行解決。
如果家長不學(xué)會怎么很好地教育孩子解決問題,那么當孩子走上社會,必然會吃到社會的虧。
所以家長要學(xué)會協(xié)助孩子讓孩子主動地去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味地采取一些低級的辦法,于己于孩子都沒有任何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