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馬懿
今天的政治家不敢亂說,且談1800年前的司馬懿。
219年,蜀漢大將孟達投降曹魏。曹丕很重用他,將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合為新城,以孟達為新城太守。曹丕死后,和孟達友善的桓階、夏侯尚都已經(jīng)去世,作為降將,孟達地位開始尷尬起來,便想回歸蜀漢。
此事被司馬懿知曉了,便寫信給孟達道:“將軍你當(dāng)年拋棄了劉備,投靠大魏,劉備當(dāng)初用劉封壓制你,又將關(guān)羽敗亡的原因歸咎于你救援不力,而先帝卻將守衛(wèi)我大魏南疆的重任交給你,又將謀取蜀國的大事托付給你,對將軍十分重視與重用,對你的心意就像太陽一樣光明磊落、然而蜀漢之人,沒有不對你咬牙切齒想殺你的,諸葛亮一直想要打敗我們,只是苦于沒有機會,郭模說的話并不是小事,諸葛亮怎么可能會輕易讓他泄露?依我看,諸葛亮是想挑撥離間,借刀殺人罷了?!?/span>
孟達讀完這封信后很開心,而司馬懿則在暗地里加速進軍。孟達本認為司馬懿至少需要三十日才能抵達上庸,而司馬懿卻只用了八天,完全打亂了孟達的部署。
228年,司馬懿破上庸城斬殺孟達,傳首京師。

孟達
249年,曹魏大將軍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掃墓,司馬懿乘機起兵政變并控制京都。他指洛水發(fā)了誓,并讓侍中許允和尚書陳泰捎話給曹爽:保證不傷害大將軍性命,只要交權(quán),榮華富貴可以繼續(xù)享受。
于是,曹爽放棄抵抗,回來乖乖交了權(quán)。幾天后,他被司馬懿夷滅三族。
大司農(nóng)恒范為曹爽出謀劃策,號稱“智囊 ”。高平陵政變發(fā)生后,力勸曹爽挾帶皇帝曹芳進入許昌,對司馬懿發(fā)動反攻,但此建議卻沒有得到采納,只好跟著曹芳一起回到洛陽。
到洛水浮橋北,桓范望見司馬懿,不說一句話,只是下車叩頭。司馬懿一副很受不起的樣子,對桓范說:“桓大夫您這是干什么!”之后,朝廷下詔讓桓范官復(fù)原職。幾天后,桓范被司馬懿誅滅三族。

曹爽
251年,東漢司徒王允之侄、太尉王凌不滿太傅司馬懿專擅朝政,聯(lián)合兗州刺史令狐愚謀立楚王曹彪為帝。
未及發(fā)動便事泄,司馬懿大軍已至。
無奈之下,王凌寫信請罪,并向司馬懿交出官印和儀仗,自己則前往丘頭,在司馬懿大船前自縛投降。
司馬懿卻派人為王凌解開綁繩,并交還王凌之前交出的官印、儀仗 。
等形勢穩(wěn)定下來后,王凌乘小船前去拜見司馬懿敘舊,卻被司馬懿派遣的部下阻攔在十余丈外。
王凌自知難免被殺,大喊道:“太傅對不起我。”司馬懿說:“我寧可對不起你,也不能對不起陛下!
王凌只好服毒自盡。司馬懿下令把王凌和令狐愚暴尸三日,參與政變者都誅殺三族。
又想起了大漢開國皇帝劉邦。公元前203年,劉邦向項羽求和,項羽同意。雙方約定,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者為漢,鴻溝而東者為楚。九月,項羽歸還劉邦父太公、妻子呂氏。立約后,項羽引兵東歸;劉邦則撕毀約定,最終將楚軍剿滅于垓下。
政治比的就是誰的拳頭硬。沒錯,政治家從來不相信協(xié)議——那就是一張紙而已。

王凌